中國城市已跨入"名片時代"?  

     中國城市:已跨入“名片時代”?

    當今,中國的城市猛然跨入了“名片時代”。在各類媒體尤其是比較活躍的大眾傳媒中,你常可看到“城市名片”這國人獨創的新名詞。尤其是在探討和宣傳“城市形象”時,這詞的使用率更高。其中:

    內容中有“城市名片”的新聞就數不勝數,如“星羅棋佈的城市廣場、女騎警的風采、魅力市長、綠化環保、足球、服裝節……構成了大連的新名片”;“這張以高規格、國際性的‘魔術節’盛會為內容的城市名片,為深圳的形象工程再添光彩”;“作為青島的城市名片,‘啤酒節’已逐步走出青島,走向世界。”

    在大標題中直接出現“城市名片”的新聞也比比皆是。像《精心打造城市形象這張名片》、《體育,打造上海的“名片”》、 《廣州名片:具備嶺南自然和人文景觀的生態城市》、《文化:“蘇州名片”的底色》、《打造新杭州的金名片》、《鍍亮銅陵的城市名片》、《籃球城:阜新的城市名片》、《柳州推出城市名片》……

    名片熱表明:城市已從計劃經濟的舊夢中甦醒

    “城市名片”的出現和升溫告訴人們:中國的城市,醒了!

    許多城市“掌門人”看清了:已同WTO近距離交手的中國,不僅企業界須徹底甩脫計劃經濟羈絆,城市管理和經營(把城市看作大型國有資産)也已繞不過這道“坎”。為深化改革、優化結構,城市必須依靠自身力量去開發新的經濟增長點。

    由於我國70%以上地區都有不錯的旅遊與環境資源,許多城市已不再只盯著工業資源型和加工型傳統産業,而積極向旅遊、環保、生物及資訊工程等高新科技經濟發展,以求提升經濟運作品質,強化城市的整體競爭力。

    為此,亟待盡多吸引境內外資本和人才;又為此,必須塑造出魅力四射的“城市形象”。靠什麼塑造?“特色牌”,也即“名片”。

    打造“城市名片”:僅靠“節會”是不夠的

    在打造“城市名片”的世紀工程中,有個非常引人注目的現象,那便是“節會”或“節會經濟”。

    筆者稍事收集,便採了一大把。諸君可看看,光這節會的名稱就多吸引人:早就有的文化節、電影節、風箏節和科技節就不説了,新出現的節會,文化藝術類的就有京劇節、鋼琴節、民間藝術節、山歌節、吟詩節、校園文化節等;體育運動類則有足球節、登山節、龍舟節、游泳節、駕車節等;餐飲類的有名酒節、啤酒節、美食節、麵食節、茶文化節等;花卉類的除了昆明世博會外,有牡丹節、茶花節、荷花節、杜鵑花節、紅楓節等;遊樂性的有歡樂節、狂歡節、漁火節、火把節等;自然風物類的有海洋節、冰雪節、奇石節、生態文化節等;工藝類的有玉雕節、沙雕節、陶瓷節、絲綢節等;以古代名人命名的有梁祝婚俗節、張仲景醫藥節、徐霞客開遊節……

    諸位:你可知全國有這麼多好玩的節會?你參與過其中的幾個?

    問題來了。作為局部,上述部分節會確在一定範圍和程度上提高了當地知名度,吸引了一些投資。然而,比起他們本應得到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差得還遠。

    為什麼?很多節會極易“被效倣”,並沒形成真正“獨特”而別處短時間內“難以模倣”的“核心優勢”。

    個中原因很多,主要是多數節會還屬“行政推動型”,而非“市場推動型”。僅舉一例:目前各“節會”尚未通過市場形成類似“列車時刻表”的、能對現有“節會資源”進行充分優化配置的東西————因為政府沒有管這事兒的部門。而若有了它,節會向全國乃至全球招商的力度會大得多,通過國內外經貿、旅遊、會展等市場全方位、多層次招來的參與者能多得多;相鄰城市的節會還可相互“借光”。如此,節會的互動,有利於減少盲目性、重復性和內耗,甚至推動一些地區、機構實行“帶薪休假制(包括獎勵性的)”,令“節會”的公眾性和可持續性更強。如彼,節會又會是何等格局?

    珠海航空博覽會的“新四化”探索:值得關注

    前幾日,參加了珠海“第四屆中國航展俄羅斯空軍‘雨燕’飛行表演隊”新聞發佈會。本以為稀鬆平常,發個小消息足矣。哪曉得珠海打出“新四化”之旗,讓人略感震撼。

    新四化是指“國際化、專業化、科學化和市場化”,即:

    ————以國際慣例進行組織、運作、服務和管理,充分利用“招商代理”這一國際招商手段吸引更多的參展國,借入世東風儘快實現國際接軌;

    ————設置“專業日”,在“專業觀眾”和專題研討會等上打整合資源的特色牌。特別是要將其中的旅遊、保險等業務“外委”(對外委託),提高相應的管理和服務水準;

    ————增加科技含量,大力推行現場與網上的招商、服務、管理和宣傳一體化;

    ———以無形資産的開發經營為市場化突破口,整合與包裝航展品牌、會徽和標誌物的“冠名權”、“專有權”,將之與有形資産一道整體推向市場,更有效地尋求合作夥伴。

    按説,珠海航展的規格已很高、無形資産已很大————它是中國由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舉辦的,屬於“國家行為”。他們為何還要費心搞新四化?

    “我們想逐步扭轉只靠政府花錢辦節會的模式,更好地開發自有資源和社會資源,做出一個有利於可持續發展的‘投入産出比’。這才能抓牢‘核心優勢’,做成全球數一數二的航展。”

    “全球數一數二”?真做到了,可真就是張“金名片”了。(楊林林)

     經濟日報 2002年06月05日


2001年城市統計:我國有設市城市664個
標準地名標誌成為城市統一“名片”
北京規劃三大功能區體現城市佈局新理念
農村城市化潛力有多大
中國農民在叩城市大門
2002年中國城市競爭力排行:香港居榜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