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危機會再次爆發嗎?

    在所有能源中,石油的“政治味”最為濃厚。近幾週來,國際市場上原油價格的漲跌就像海灣局勢的“溫度計”一樣,忽熱忽冷。伊拉克的口氣松一松,油價就落一落;戰爭的風聲緊一緊,油價就漲一漲。9月23日,紐約市場上原油期貨價格一度達到了每桶30.48美元,創下2001年年初以來的最高紀錄。10月份,原油價格又大幅下降。伊拉克宣佈接受安理會

    決議,市場松了口氣,但好景不長。隨著美、英不斷加緊戰爭威脅,巴以衝突接連不斷,這幾天,每桶原油的價格又躍過了26美元。

    從原油價格今年的走勢看,每桶原油的價格約在20美元到30美元的區間波動。這大體上符合歐佩克(石油輸出國組織)控制價格的目標,即每桶原油的價格在22至28美元的範圍內浮動。這不僅是因為現在中東局勢還沒有失控,和平解決伊拉克問題又出現了一線希望,也因為世界主要産油國近期産量有所增加,其中包括伊拉克。

    像所有産品一樣,油價也是跟著需求走的。在正常情況下,世界市場的需求量不難估計。只要看一看以往世界經濟的增長與原油需求的關係,就大體能夠估計出需求量的增幅。據美國能源資訊管理局的估計,明年全球每天的石油需求量將比今年增加130萬桶,因為明年全球經濟復蘇將會加速。130萬桶石油不是一個大數目,歐佩克組織之外的石油生産國明年每天就能多生産100多萬桶原油。即便是歐佩克不增加生産量,也不致造成很大缺口。

    但上述估計的基礎是,全球局勢,尤其是中東局勢不會出現大動蕩。假如全球經濟明年復蘇加速,對石油的需求大幅增加,而此時美國又開始對伊拉克實施軍事打擊,中東出現更大規模動亂的話,石油價格就有可能大幅上漲。美國戰略和國際研究中心的專家們認為,如果伊拉克在撤退時破壞石油開採設施,原油價格會上升到每桶80美元的天價,給全球經濟帶來災難性影響。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導致這種局面出現還要有兩個條件:一是主要工業國家未能提前啟動石油儲備;二是戰爭拖延時間過久。1973年的石油危機後,以美國為首的一些發達國家組成了國際能源機構,應對可能出現的石油危機。這個機構要求成員國必須保持相當於前一年90天進口原油的儲備量。目前,這20多個成員國共擁有大約40億桶原油的儲備,相當於114天的進口量。美國的儲備量是5.89億桶,雖低於要求,但也可以在進口完全停止的情況下,堅持兩個月。1990年海灣戰爭爆發後,油價突然高漲至每桶41美元。這個機構啟動了緊急計劃,每天將250萬桶的儲備原油投放市場,使原油價格在一天之內就暴跌10多美元。

    但是,應急計劃也不是萬能的,因為儲備畢竟是有限的。1979年的石油危機就是一個例子。它的起因是伊朗革命,隨後又爆發了兩伊戰爭。隨著産量劇減,全球市場上每天都有560萬桶的缺口,致使油價曾達到1970年以來的最高點。更為嚴重的是,這種狀態持續了半年多,最終將西方經濟拖入了衰退的泥潭。

    回顧這段歷史,我們可以看出,問題的關鍵在於如果美軍對伊開戰,短期取勝的把握有多大?這也正是許多石油問題專家的憂慮所在。據美國能源資訊局最新公佈的數據,全美原油需求量的55%要靠進口,相當於每天約1000萬桶。這可不是個小數目,更不用説攻打伊拉克的戰爭也需要大量石油。即使布希政府戰前有所準備,但戰爭拖時越久,需求量就越大。儲備究竟能夠堅持多久,是一個未知數。中東地區倘若陷入長期動亂之中,油價就更不是儲備能“操縱”的了,而全球經濟的復蘇也會因此而受到嚴重影響。

    人民日報 2002年11月25日

    

    


歐佩克油價已持續四週下跌
日報説中國瞄準海底石油
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不會超過40%
國際油價止跌反彈
海合會國家承諾將保證世界原油供應
油價上漲對石化類上市公司的影響 
伊拉克石油輸出創新高
阿聯酋去年非石油貿易大增
如何滿足中國的石油需求?
中國的石油戰略
中國要建戰略石油儲備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