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經濟透視:城市化滯後已成制約中國當前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

    建國五十多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中國經濟和社會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仍然有將近七成的人口生活在廣大農村地區,中國的城市化水準不僅落後於世界平均水準,也比中國的工業化進程滯後二十個百分點。日前在此間舉行的促進小城鎮建設研討會上一些專家指出,城市化滯後已成制約中國當前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應該抓住中國城市化的加速階段,力爭每年把城市化的水準一個百分點以上。

    中國行政區劃與地名學會副會長浦善新指出,中國城市化在國際上還仍然停留在低收入國家的水準。據統計,截止到一九九八年,按非農業人口計算,中國城市化水準約百分之三十,按國際可比口徑計算也僅百分之三十五左右,不僅遠遠低於發達國家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水準,而且低於發展中國家百分之四十以上的平均水準。許多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城市化的速度都達到經濟增長和工業化的速度,而在中國,建國五十年來城市人口年均增長為百分之三,僅比總人口增長率高一點二個百分點,也遠遠低於中國工業年均百分之八的增長率。

    而城市化滯後,則給中國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帶來一系列的內在矛盾。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認為,城市化滯後已經成為制約當前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目前國內需求不足,很大程度上和農村消費市場難以啟動有關。而農村消費不足的癥結所在,從根本上説,是由於受到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和農村人口城市化進程滯後的制約。如果城市化與工業化同步,即達到百分之五十以上,考慮到城鄉之間的實際收入以及消費慾望的差異,則每年可望增加上萬億元的消費需求! 

    中國城市化進程滯後,也造成第三産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例明顯偏低,因為城市作為各種公共設施、市場、服務聚集的場所,是發展第三産業主要依託。同時,鄉鎮企業面臨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的壓力,對資金和技術的需求更廣泛,對規模經濟的要求也更高,這些都決定了鄉鎮工業必須及時從農村轉移進城市才能獲得進一步的發展。不僅如此,分散在農村的非農業化進程,由於規模不經濟、佈局不合理,也造成了資源的破壞、環境的污染和耕地的浪費。此外,城市化滯後所帶來的社會問題也是相當嚴重的,城鄉對立的激化是隱藏的巨大的不穩定性因素,這對整個社會的穩定和發展都是不可忽視的威脅。 

    之所以造成今天這種局面,是有其歷史原因的,第一,建國以來中國城市重點是發展技術和資金密集型的重工業,甚至在很長時間內形成重工業一統天下的局面,而忽略了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産業的發展,導致其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能力相當弱;其二,由於中國是個人口大國,政府對於糧食問題十分敏感,擔心城市人口增長過快會導致糧食供應短缺,因此通過戶籍制度以及在城市中設立高門檻,來阻止城市化進程,人為地造成目前這種二元化的扭曲局面。 

    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國家計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福垣認為,關鍵在於消除城市化進程中存在的各種認為阻力,中國農村人口太多,恰恰是加快城市化進程的巨大動力,只要政府不去阻止,適當地加以引導,中國城市化就有可能超常規發展,而依賴目前的常規發展方式將很難解決人口的壓力。據測算,到二0一0年,中國城市化率將達到百分之四十五,到下世紀中葉,城市化率將達到百分之六十到七十的水準。這就意味著,我們平均今後每年要在城市中解決一千三百多萬人的就業問題,才有可能轉化今後二十年內農村一點八到兩億的剩餘勞動力。 

    有關專家指出,政府應該在適當的時候對現有畫地為牢的戶籍制度進行改革,降低現有城市的進入門檻,特別是完全放開農民進入縣級市、縣城以及縣以下的小城鎮的限制,並加大對農村城市化進程的資金和政策扶持力度,採取各種措施促進小城鎮建設,這樣才能逐步消除目前存在的中國城市化相對嚴重滯後的不利局面,並實現中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中新社》 2000.11.13

相關新聞

我國農村城鎮化速度世界領先

我國就業結構趨於合理 農業從業人員低於五成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