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小城市如何走向現代化

    ——訪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小城市發展委員會執行會長朱鐵臻教授

    問:近年來大批小城市的涌現,是我國加速城市化進程的重要標誌。展望新世紀,這種進程無疑將進一步加快。如何界定城市化的內涵?

    答:城市化是一种經濟社會現象,其本質是鄉村城市化。它包括同時發生的兩個過程:一個是農業人口向非農産業轉移,向城鎮集中,城鎮人口和城鎮數量逐漸增加;另一個是農村生産、生活品質的逐步城市化。也就是説,城市化不僅是農業人口轉移為城鎮人口,城鎮在空間數量上的增多、規模的擴大、功能和設施的逐步完善,而且是城市的經濟關係、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廣泛滲透到農村的過程。在新世紀我國經濟要繼續保持穩定快速增長,依靠的動力是什麼?我認為,在深化改革開放、推進科技進步的同時,城市化在中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城市化將為新世紀中國經濟保持持續快速增長提供強大動力。

    問:看來,城市化不等於設立一批城市,而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中小城市也有一個進一步提高城市化水準的問題。

    答:城市化不僅要從量的方面來衡量,而且要從質的方面來考察。它包括生産要素的集聚、工業化的生産方式、城市的集聚、城市體系結構組成和地區分佈的變化、資源配置方式、經濟結構的演進等。城市化水準不僅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水準的標誌,同時又是社會文明程度的標誌之一。城市化既是城市在深度上的發展,又是區域廣度的擴展。

    問:何謂城市化道路?

    答:城市化道路是指城市化進程中的途徑和模式。具體説,首先,包括城市化機制,即決定城市化進程的基本力量。城市化機制可以完全是市場機制,也可以是完全的行政機制。在現實中,市場機制和行政機制往往是並存的,如何選擇好二者的結合點十分重要。其次,是城鄉關係。城市和鄉村是城市化的兩個端點,城市化表現為二者之間的經濟交往和要素流動。正確處理城鄉關係、工業和農業的關係,是城市化發展的核心問題。它關係到城鄉協調發展、産業結構調整以及城鄉共同繁榮。第三,城市發展方針。主要是城市發展方向、戰略選擇和處理不同規模、類型以及區域的城市發展之間的關係。不同規模、類型和不同地區的城市,由於其經濟、科技發展水準及自然條件的不同,推動城市化進程的方式、特點也會有所不同。因此,制定和實施正確的城市發展方針,處理好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之間的發展關係,尋求推進城市化的最佳途徑,是城市化道路的重要內容。

    問:選擇什麼樣的城市化道路是當前人們關注的問題。比如:要不要控制大城市的發展?重點發展中等城市還是小城鎮?如何看待城市郊區化進程等。如何看待這些爭論?

    答:這些問題的爭論,歸結起來是我國城市化走什麼發展道路的問題。目前我國城市化面臨的主要障礙,是過多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和城市吸納能力不足的矛盾。我國幅員廣闊,經濟發展和人口分佈極不平衡,因此不能走單一的發展模式,必須走多元化發展之路。首先要選擇適度的城市化水準和發展速度。城市化速度不宜過快,但也不能太慢。據預測,新世紀前20年的城市化率以年增長1個百分點較為適宜。對城市化進程既不能採取抑制性的方針,也不宜層層下達指標,盲目推進。城市化水準只能與經濟發展水準相適應。

    問:在城市規模的選擇上,如何看待大、中、小之爭?

    答: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並舉、協調發展,將是我國城市化的客觀要求。單純強調“大”或“小”都不切合實際。我國巨大的農村人口,在城市化過程中需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共同分流,試圖人為地控制某一類城市的發展,實際是控制不住的。一些人以為我國控制大城市政策符合國情,事實上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近20年的人口可比增長速度卻相當快,甚至超過中小城市。從世界城市化進程看,大城市化的特徵日益明顯,大城市數量增加,規模進一步擴大,經濟社會能量的集聚強度顯著增強。中國也存在著人口向大城市高度聚集的態勢,這也是利益導向的結果。當然,也不是説城市越大,效益越好,當邊際效益接近於零的時候,這種人口聚集也應停止。有條件的中小城市合理地擴大規模,發展成為適度的更優城市是必要的。不同類型的城市具有不同的功能和吸引力。城市化不能凝固某一種模式,既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而是要適應自然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問:宜大則大,宜小則小,要有合理的佈局和體系。

    答:在城市化進程中必須建立合理的城鎮體系。即在一定的地域範圍內,形成若干規模不等、性質不同而又相互依賴和制約的城鎮體系結構。中國特色的城市化,不僅在於數量上的發展,而且在於城鎮體系結構、空間佈局的合理。隨著地區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的進展,城鎮體系的空間組織形態也將發生質的變化。地區間的聯繫由分散狀態向集聚狀態發展,一些地區將出現生産力佈局和人口向有條件的大城市集中,向自然條件優越、經濟發達地區集聚,向主要水陸交通沿線集聚,必然導致城市群(帶)的出現,將推動人口的遷移,促進城鄉經濟的發展。

    尋求城市化的正確途徑,關鍵是要從實際出發,從效益出發,有利於城市功能的完善,有利於城市化推進。實行多元化發展戰略,城鄉協調發展,各類城市(包括小城鎮)合理分工與佈局,逐步形成合理的功能完善的城鎮體系,堅持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是新世紀中國特色的城市化、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問:在中國特色的城市化進程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具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由於大中城市普通存在的“城市病”,人們寄厚望于小城市的發展。

    答:確實,目前我國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城市病”。主要表現是人口擁擠,交通阻塞,住房緊張,大氣污染,環境惡化,城市公共設施超負荷運轉,城市功能不完善,失業率上升,社會治安不良。造成“城市病”的根本原因是工業文明的負效應。直接原因是人口膨脹過快,基礎設施建設跟不上。為了防止“城市病”的蔓延,有些地方採取嚴格的限制性政策,使城鄉之間壁壘更加森嚴。結果得到的是逆反效應,鄉鎮企業在農村遍地開花,“村村點火,戶戶冒煙”。這種過度分散型的工業化,在避免“城市病”的同時,又滋生著更為可怕的“農村病”。它的突出表現為工業鄉土化、分散化,大面積的農村生態環境惡化,水、土資源污染,山林植被破壞。

    從根本上講,治理“城市病”,必須同時治理“農村病”。

    而治理“農村病”的核心,又在於解決目前農村分散的工業化發展所帶來的問題,就是要提高鄉鎮企業的運作品質,實現規模效益,調整産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而農村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根本出路又在於走城鎮化道路。從這個意義上説,小城市和小城鎮的發展,不僅可以有效地克服“農村病”,進而緩解由於大量農村人口涌入大中城市後而引發的“城市病”,而且對於整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增加消費需求,擴大內需,刺激生産,都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大力發展小城市和小城鎮,既符合中國國情,又有可行性,是中國特色的城市化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問:加快小城市發展當前重點要解決哪些問題?

    答:加快小城市的發展,進一步提高城市化水準,當前要從四個方面著力:一是要以創新的思維解決城鄉結構調整問題;二是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解決好産業升級和産業結構調整的問題;三是進一步解放思想,調整並逐步形成合理的所有制結構;四是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儘快改善小城市發展的硬體和軟體環境。

    《經濟日報》 2000.11.03

相關新聞

中國將加快出臺城市生活垃圾收費政策

我國農村城鎮化速度世界領先

中國將取消小城鎮戶口指標限制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