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我國農村城鎮化速度世界領先

    據新華社消息,在過去的20多年間,我國的建制小城鎮從原來的3000個增加到現在的1.9萬多個,農村的城鎮化水準提高了近13個百分點,年均增長0.63個百分點,是世界同期城鎮化增長速度的2倍。

    農村城鎮化是世界上不少國家普遍採取的帶動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大戰略。農村城鎮化的發展在拉動工業發展、促進農産品商業轉化、吸納農村富裕勞動力暫緩大城市壓力以及拉動內需等方面均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國際經驗表明,一個國家的工業化水準和城鎮化水準應當相適應。但從五十年代開始,我國為加快工業化的積累,採取了城鄉分割、嚴格控制農村人口進城的政策,使得農村城鎮化水準嚴重滯後於工業化的水準。與世界上同等收入水準的發展中國家相比,目前我國的城鎮化水準仍低10個百分點。這種滯後,妨礙了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轉移,影響了第三産業的發展和就業崗位的增加,抑制了消費需求特別是農村消費需求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需求的增長,對國民經濟發展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由於我國農村經濟漸趨活躍,生産要素集聚速度顯著加快,我國小城鎮的發展取得了較快的發展。據統計,到1998年底,全國經批准設立的1.9萬多個建制鎮鎮區居住人口達到1.7億,其中非農業人口1.25億人。除建制鎮外,我國尚有近3萬個集鎮,擁有人口5000多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00多萬人。小城鎮已經凸現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高地”。近年來,鄉鎮工業的總産值和從業人員已超過國有工業,不少小城鎮不再是簡單的農副産品集散地,已成為區域性經濟中心,有的甚至是全國性的專業商品交易中心。

    城鎮化速度的加快,給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有關部門的資料顯示,依賴小城鎮日趨完善的基礎設施和生産設施,我國鄉鎮企業創造了61%的農村社會增加值,28%的國內生産總值,20%的稅收和32%的農民收入。另據不完全統計,近10年來,有超過1億的農村人口,在小城鎮實現了做“城裏人”的夢想,生活品質和思想觀念都産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另據《經濟日報》消息,在國家計委正在編制的“ 十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中,城鎮化被列作十個重點專項規劃之一。

    對完成了縣、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建設規劃、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試點小城鎮,給予一定的建設用地週轉指標,封閉運用,到期歸還。省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可在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外列出部分週轉指標,專門在小城鎮建設過程中使用。

    農民落戶小城鎮將降低門坎。農民只要具有合法固定的住所、穩定的職業或收入來源,就可在小城鎮落戶,不再有居住滿2年的期限限制及指標控制。

    設鎮將有新標準。新增總人口指標,將按總人口分類改為按人口密度進行分類,增加設立財政總收入等經濟指標;增加設立考察政府駐地公共基礎和社會服務設施狀況的定性指標。

    積極推進小城鎮財政改革,建立小城鎮獨立一級財政實體。完成小城鎮規劃體系編制。發達地區在2001年底、其他地區在2002年底前完成編制。每縣(市)選取1—2個鎮作為中心鎮,將其發展作為小城鎮發展的主要任務。

    

    再據中新社消息,民政部有關人士透露,未來二十年,中國每年將有一千二百萬農村人口轉移到城鎮地區,今後一個時期年均設市以二十個左右為宜。

    據介紹,今後縣改市的標准將突出提高經濟指標,小城鎮人口應佔全縣人口的一半以上。設市的一般原則是,在小城市較多、大中城市不足的區域,放慢小城市的設市速度,適當增設一些區位優勢明顯、基礎條件較好的大中城市;而在小城市較少、大中城市較多的區域,則應優先增設一些小城市。

    

    中國網2000年9月28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