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魯迅的恒常價值

    僅據《中國現代文學作者筆名錄》所載,從1917年到1949年10月這段歷史時期內,有一定創作實績的作家多達六千余人;另據《中國現代文學總書目》介紹,這一時期出版的文學書籍多達一萬三千五百種。因而,任何人恐怕都無法走近上述全部作家,也無法讀完上述全部作品。這是個人的局限,也是我們的遺憾。

    但是,這一時期的文化精神、人格理想和思想藝術的原創性,通常集中體現在其中的幾位至多幾十位傑出的作家身上。這類作家往往被人們尊崇為大師,受到讀者發自內心的崇仰。他們遺留的作品,蘊涵了這一時期全部創作最本質、最核心的智慧。因此,這類作品被批評家尊崇為經典,它們長留在讀者記憶中,並作為傳統影響于後世。

    魯迅就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頂尖級的大師。作為中國新文學創作的開拓者和先驅者,魯迅在小説、散文、詩歌、散文詩這些領域中都作出了傑出建樹。這些作品已經成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為重要的奠基石和紀念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的雜文創作,不僅跟他的小説同樣是並峙的高峰,而且這種由他所開創的文學體裁,既是深刻理性思維的結晶,卻又包含著烈火燃燒般的情感,以及鮮明靈動的形象,璀璨華美的文采,寫出了整個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在被壓榨和欺淩中間,不斷掙扎、抗爭、追求和探索一條嶄新道路的心靈史、性格史和文化史,從而滲透出異常獨特的思想魅力和藝術魅力,成為中國文學史上一種重要經典,同時又是對於整部世界文學史的卓越貢獻。

    作為傳統載體的經典,在它流傳的過程中不僅呈現出變異性的形態,同時更呈現出恒常性的形態。對經典作品恒常價值的認定,體現著廣大讀者對導向性、確定性和精英性的追求。經典之作跟平庸之作的區分,恰如麒麟之於走獸,鳳凰之於凡鳥,峻嶺之於小丘,河海之於細流,其中最大的差異就在於它具有恒常性。

    魯迅作品的恒常價值,首先表現在代表了中國最廣大民眾的根本利益,反映了他們在“三座大山”壓迫下求生存、求溫飽、求發展的歷史要求。中國新文學的先進性,也就集中體現于這種堅實的人民大眾立場。魯迅作品的恒常價值,同時表現在對假、惡、醜社會現象的絕不調和的批判態度。魯迅筆下那種借改革公名陰以遂其私利的假革命,那種使“猛人”昧於世情、脫離民眾的“包圍者”,那種收受了“金老鼠”之後還想下屬再以“金牛”、“金象”作為賀禮的貪官,那種只做“當局”不辦實事的冗員,那種“倚徒華洋之間,往來主奴之界”的西崽……它們作為前車之鑒,至今仍令我們時刻警覺。當然,魯迅作品的恒常價值還體現于超拔非凡的藝術造詣、文體創新的巨大實績等多方面。

    魯迅作品中的有些恒常價值已經取得讀者的共識,這是令人欣慰的;有些恒常價值尚未為今人所認知,這有待於今後魯迅研究的深化。魯迅作品中還有一些恒常價值目前遭到了曲解和貶低,這更不能不引起我們應有的關注。

    比如,魯迅主張“鬥爭”,原本是站在弱勢群體的立場,反對以強淩弱,以大欺小,以多欺寡;否則,被壓迫的奴隸就會淪為萬劫不復的奴才。如今,在某些提倡新啟蒙的人眼中,居然變成了魯迅的“盛德之累”。與此相聯繫的是,魯迅“傾心革命”這原本是他的偉大之處,也正是他有別於一般文人之處。不料如今在這些人眼中也變成了“傾心改良”的胡適的反襯。其實魯迅理解的革命就是變革,就是與時俱進;其中既包括用大炮轟走孫傳芳式的“實地的革命戰爭”,也包括“從原蟲到人類,從野蠻到文明”的改良和進化(《而已集革命時代的文學》)。魯迅歷來反感於那種要讓人“知道點革命的厲害”的形左實右的言行,因為在魯迅看來,革命的目的“並非教人死而是教人活”,決不單純是兇惡可怕、令人恐怖的事情(《二心集上海文藝之一瞥》)。

    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在對英國工業革命初期的狀況進行描繪時説:“這是理性的時代,這是困惑的時代……人們擁有一切,人們一無所有。”當前,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基礎的變化,引發了各階層利益的調整,關係的調整,思維方式的調整。社會意識出現了多元化的趨勢,這是不足為怪的。但是,魯迅作品的恒常價值決不會因之而減損。因為這些基本價值原則的確立,充分經受了實踐的檢驗,人民的認同,時代的選擇。魯迅之所以不朽,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他作品的恒常價值永存。

    《人民日報》 2001年09月25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