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作家劉心武為北京建築號脈

     最近,著名作家劉心武在北京電視臺主持“劉心武話建築”欄目。該節目每週六上午9點30分首播,週日下午3點重播。

    一個作家為什麼去“搞建築”?

    

    作家為何對建築感興趣

    劉心武告訴記者,他一直對建築有著潛在的興趣。中學時在北京寫生,他畫的就是北京建築。

    “我是城市裏的孩子,無法畫到田園風光。”他説。

    劉心武告訴記者:“因為我一直在北京長大,北京的新建築不斷地涌現,也聽到北京的老百姓對建築的各種看法。這些民間議論,應該有一個‘管道’能夠讓更多的人知道,我作為一個作家,剛好可以做這個‘管道’,把民間對建築的議論體現在媒體上。於是我從90年代中期開始寫建築評論。最早是在《為您服務報》上開設 ‘通讀長安街’專欄,每期評論長安街上一個建築,連載30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讓消費者懂得“消費建築”

    劉心武認為,私人空間,你愛怎麼弄就怎麼弄,但對於公眾共用的空間就不一樣了,它和每一個市民都發生關係,就不能夠隨便。

    劉心武説:“第一期節目涉及到西單購物中心、新東安市場、燕莎商城等商業設施。我想通過電視節目讓消費者懂得,逛商場不僅是買東西,也不光是熱鬧一下,而且還要懂得消費建築。因為許多建築是供大眾消費的。現在我要做的是通過這個節目提高消費者的欣賞水準。建築有它的功能性。有時你去購物、玩,會感受到建築的方便或不方便,如新東安市場的設計,像國際大商場一樣,有一個大的空心空亭,從一樓到六樓,一個直接見頂的空間,大商場一般設計上必須有這樣一個空間,如果沒有的話,你就感到很拘束、很壓抑。大商場必須有一個到兩個的空心空亭,才能夠喚起購物者的愉悅感。我就通過電視來評論新東安市場的空間配置得怎麼樣。這樣稍微一點撥,觀眾馬上就懂,下次去商場就可以去感覺一下。”

    劉心武告訴記者,再往下的層次就是審美層次,看看一個商廈有沒有自身特點。劉心武認為:“賽特購物中心,裏面乏善可陳,但正面、立面是一個倒拋物線,我們覺得有趣。為什麼呢?因為它不是一個正圓的,不是弧線,而是一個倒拋物線,使這個商場的立面本身有一個特點,使這個立面很靈動。這個倒弧的玻璃弧面使整體的外觀讓人看起來有種愉悅感。像燕莎商城,它和它後面的凱賓斯基飯店成為一體,體現德國人和德國文化的規整、理性的特點,色彩也比較沉著,對稱,不高聳,向兩翼延伸。”

    

    北京城市天際輪廓線有些亂

    劉心武認為,一個城市的美,往往是由天際輪廓線組成的,所以他主持的電視會有一些專門的節目教會市民懂得欣賞城市天際輪廓線。

    劉心武説:“ 北京的天際輪廓線有些亂。要舉這個混亂的例子,我讓他們去拍了東四十條的保利大廈及附近的幾個樓,那些樓把整個輪廓線糾纏成一團,每個樓單個看都還可以,但是互相之間就好像老死不相往來。其實城市規劃部門審批的時候,規劃師應該懂得整體輪廓線會不會互相破壞。另外,長安街上的交通部大樓非常粗獷,而婦聯大樓顯得纖秀,而且還搞了個弧形,兩個平擺在一起,非常不協調。像這樣就是失之於你做你的、我做我的,結果兩敗俱傷。”

    記者問:“有人説,有一種説法,你不愛看,可以不看。你對這種説法怎麼看?”

    劉心武説:“像這樣大體量的建築擺在公共場所,你不看都不行,它帶有強迫性審美,説嚴重些這是一種不道德的表現。”

    

    不會真正參與建築設計

    記者問:你會不會參與到建築設計裏面去?

    劉心武説:“不可能,這事絕對不可能。因為建築設計是非常專門的工程技術學科,還不是技術理論科學。你沒有經過這方面的訓練,是萬萬不能參與的,但他們希望我作為一個市民介入。”

    劉心武告訴記者,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了《我眼中的建築和環境》,印刷三次了,他覺得能夠印刷三次很不錯了。但前幾天進行了第四次印刷。他下一步就是修訂這本書,同時繼續寫建築評論。另外有別的電視臺已經在接洽,邀請他主持新的電視節目——當然,還是在電視上談建築。

    千龍新聞網2001年7月11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