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清代的審美文化

    清政府與元統治者不同,他們在入關之初便高度認同了漢民族的封建文化,一切“倣古制行之”,儼然以正統觀念的繼承者自居,這一點他們比元代統治者聰明得多。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他們還採取了寬猛相濟的兩手政策,一方面恢復科舉,開設博學鴻儒科,大力延攬漢族知識分子,給他們一條容身發達的出路,又大興編書之風,整理文化遺産,銷毀有礙統治的書籍,有目的地倡導復興古學;另一方面,對內大興文字獄,打擊一切對其統治不滿的人士,造成文化的威懾氣氛。對外則實行閉關鎖國,驅趕傳教士,封鎖海關,固守“天朝無所不有”的觀念,拒絕與國外進行接觸和交流。這一切都使清代的文化面貌體現出濃重的保守色彩。

    下層文化界的態度與政府有所不同,官方的權威文化在這裡總是這樣或那樣地受到抵制,但在復興古學這一點上他們恰恰又是一致的。漢族文人固然不滿政府的文化鉗制政策,但他們依然選擇了古學,以此維護既有的文化底色,抵制民族壓迫和欺淩。同時出於對明政權覆亡的反思,許多人認為禍根就在於明末對傳統文化的反叛。鋻於此,清人有一種明顯地向傳統復歸的心理態勢,這種心理與當時整個的時代環境相匯合,造成了清王朝持久而深入的一股復古潮流。審美方面,明代的以侈為美、以新為美、以自由為美消失了,代之以典雅之美。200餘年的清王朝成了古文化的一次整體的復興。這種復興客觀上對中國文化進行了一次全面總結,無意中完成了它作為封建文化殿軍的集大成的歷史使命。作為最後一種形態的古代審美文化,典雅美得以確立。

    在所謂盛世的背後,歷史的必然趨勢與社會價值取向的矛盾正日益尖銳化,於是以反省和批判為特徵的審美文化誕生了。這種批判性文化正是從古典主義的主根上派生出來的,是一種對母體的否定和反動,構成了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特有的文化格局。清代後期,具有鮮明的異端特徵的近代審美文化奇峰突起,以狂、怪、癡、俗為標誌,向典雅的復古文化提出了挑戰,它們打破了古典主義一統天下的局面,開闢了近於晚明又異於晚明的一片審美天地。復古潮流日漸衰朽,新型文化越來越顯示出不可遏制的生命力。這樣近代審美文化遂成為清代文化最後也是最有特色的一道風景。

    《中國文化報》2001年7月7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