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指出中華文化作為台灣文化的母體不容抹殺

    海峽兩岸專家學者今天在“中華文化與兩岸關係”論壇上發言時指出,中華文化作為台灣文化母體的地位不容抹殺。

    台灣大學政治係教授王曉波表示,否定中華文化是台灣文化的母體,無異於自殺。當前,應當儘快恢復台灣人民文化、歷史的記憶,讓台灣文化展現其真實的面貌,強化“真台灣文化”以對抗“偽台灣文化”。他説,“偽台灣文化”是指帝國主義強加給台灣人民的殖民文化,現在的表現是台灣某些人所追捧的“皇民化”,挂“台灣文化”之名,行“皇民文化”之實。

    他指出,在祖國的近代歷次革命中,台灣人民從未缺席過,他們與大陸人民一起為祖國的革命而犧牲,為祖國的未來繁榮而奮鬥。至於更遠的歷史,王曉波教授今天在大會作題為《台灣河洛人的淵源及其文化》的發言中説,位於中原的河洛地區就是台灣人的來源。他列舉説,唐代,河南光州人陳元光請置漳州府,任刺史,世人稱“開漳聖王”。而據最新考證,陳水扁就是陳元光的第四十九代世孫。

    台灣東吳大學歷史系教授曾祥鐸説,台灣的文化有其一定的特殊性,曾經被滿清割讓的不幸歷史,造成許多心中的怨恨。另外,蔣氏父子在台灣的反共教育,一方面雖然強化了中華文化,但也造成了仇共,進而仇大陸,誘發“台獨”産生的後遺症。但是,台灣與大陸之間歷史文化的血脈相連,是不容否認的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只是近來一些分裂主義分子,為了達到分裂中國的目的,發出種種謬論來愚弄台灣人民,以爭取選票。偶然發些謬論,矇騙部分人士,也許可以得手,但是,想要切斷兩岸歷史文化的關係,謬稱與中國無關,這是絕無可能的。

    海研中心駐會研究員張崇根説,“台灣民族”論是“台獨”分裂勢力製造出來的沒有任何民族學分類標準依據的虛幻理論,是反科學的。這一主張對台灣同胞、文化、社會,對兩岸關係發展與祖國和平統一,造成的危害是嚴重的,也是顯而易見的——造成漢族內部不同民係間民眾的對立;使兩岸和平統一變得更加困難,台灣當局某些人的縱容,又使“文化台獨”的危害性、危險性更嚴重。

    福建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藍雪菲則以關於民歌“一隻鳥仔”的發源地,和台灣“褒歌”的係屬及其來源為例,並演唱兩岸民歌的異同,生動、感性地論述了閩臺民間文藝源流。

    廈門市文化局台灣藝術研究所所長陳耕的發言則是從歌仔戲的歷史看海峽兩岸文化關係,從台灣文化的構成和形成看台灣文化的屬性。陳耕指出,從明鄭開始,以中華文化核心要素為核心,形成了台灣文化。在其結構中漢文化與原住民文化在矛盾中相互融合,逐漸趨向一統。

    對於如何反制“文化台獨”,台灣夏潮基金會執行長毛鑄倫表示,一旦兩岸“三通”,閩粵原鄉便同時有責任跟台灣的本土文化恢復全面交流,所形成的共同文化應以精緻化與普及化為目標,相互滋潤發育。更重要的是,也須建立台灣各城市對大陸著名城市的艷羨認同感,以此開創新世紀中國人城市的風格,同時有意識有步驟地將大陸主要、重要城市的文化風貌導入台灣。同樣重要的是,統一兩岸青少年一代的精神生活內容,建立兩岸下一代的命運與共感。

    中新社2001年06月27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