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今天話劇還姓話嗎

     話劇其實並不是“國産貨”,可自打90多年前“好事者”引入以來卻也在這“異鄉”生了根、發了芽還結了果,雖然現在的話劇已不再像前些年那麼紅火,可這兩年也眼見著往好處奔,演出也多了,樣式也多了,有的號稱與國際接軌了,可人們卻開始抱怨看不懂,還有人提出“打假”了。任何事物都是在發展變化著的,話劇經歷了創業、輝煌、沉寂、復蘇之後,也悄悄地變了。除卻人們一貫認為的講故事、看人物的功能外,還添加了諸如舞蹈、戲曲、曲藝、音樂、影像等其他門類的手段,有些話劇連故事和臺詞都幾乎拋棄了,老戲迷認為話劇變了味,新入行的則看到哪種便認定他看到的是正宗了。話劇到底應該是什麼樣的呢?

    話劇裏的事説是就是

     查閱新華字典對話劇的解釋是——用普通語言與動作表演的戲劇,可以説是簡潔明瞭。北京人藝的早期作品恐怕都符合這一定義,最鮮明的例子便是《茶館》,它已成為許多人對話劇的固有認識與印象,提話劇首先想到的便是它,同時《茶館》也正是焦菊隱先生提出的“話劇民族化”口號的碩果。若干年來,中國觀眾已經習慣於《茶館》的模式,有故事、有人物、有戲劇衝突、有精彩的臺詞和表演,這成了話劇觀眾對話劇的基本要求。人藝的一些作品基本全符合這些,遠的不説,近的就有《天下第一樓》、《小井衚同》、《紅白喜事》、《北京大爺》、《狗兒爺涅槃》等。但現在能再嚴格遵循這一定式的越來越少了,如今改良過的話劇大致上有歌舞型、影像型、雜燴型、前衛型等幾類。

    請把我的歌帶入你的戲

     先看歌舞型,這是最常見的一類,在一部劇中加入唱歌、跳舞,最典型的數最近上演的《魯迅先生》,全劇角色沒有一句臺詞,全由魯迅的扮演者懷抱吉他用唱來完成,這部劇的音樂倒全是原創;而今年最火爆的小劇場話劇《第一次的親密接觸》,不但將網路搬上舞臺,而且將最流行的歌曲如數照搬,羽 泉的《最美》一經演員唱出便引來觀眾的歡呼雀躍;去年的新版《日出》中,後街男孩的動聽曲目常令無數觀眾陶醉其間,而開始的一段迪斯可更讓觀眾感嘆自己落伍了。話劇中且歌且舞是最平常的了,還有一種最強調肢體語言的運用,它不同於單純加些舞蹈,而是把人身體的運動當做又一種語言來傳遞資訊,典型例子是《生死場》和天津人藝的《夏天的記憶》,大量的摸、爬、滾、打讓人們看到了人體熱能的四處奔散。

    我的影像比表演多

     最近正在人藝小劇場上演的話劇《沙漠裏的西蒙》成了這幾年話劇向電影靠攏最典型的例子,全劇幾乎無一處不用影像,大螢幕投影下一個或幾個演員在説話,有如給電影配音,真讓人搞不清是話劇還是電影。當然,現在的話劇已經越來越多地應用了投影,大有不用就不新潮、沒想法之感,《日出》中有,《第一次的親密接觸》中亦有,《理查三世》裏還有。歌舞、投影其實只能算是一種手段,更有膽大者把戲曲、曲藝等相關藝術門類也納入其中,《臭蟲》是這一類的典型,裏面有類似天橋的雜耍、有相聲、有廣播劇、有舞更有歌,還有大專辯論會,可謂行當齊全;《玩偶之家》則由京劇演員串場;《故事新編》把表演場地放在煤堆上不説,還把現代舞和京劇引入其間,更有做媒、吃烤白薯的“美事”。這一類做得出色的還真吸引人,畢竟熱鬧、好玩也是人們追求的一種樂趣。

    我的前衛你可能不懂

     上述種種多少還顧及戲劇的基本元素,有個至少是大致的故事和人物形象,而有些真正的實驗前衛的戲的確真讓人不明就裏了。比如《原野》,故事情節七零八落,人物形象不明不白,大量的似是而非的語言、行動,鴿子、馬桶也上得臺來,讓人摸不著頭腦。

     還有《三姊妹 等待戈多》把二劇合一,喋喋不休地訴説著荒誕。這種類型是真正有可能讓人一點不懂的,也是最有待於探究的一種。

     當然,其他手段的應用和一些藝術門類的介入對話劇本體是有利有弊的,它們應適合觀眾可接受的程度來添加,而且得要求技藝嫺熟,生搬硬套肯定適得其反,而舍本逐末也會敗走麥城。話劇之所以有其名,就是由其表現形式決定的,還是應在其定義允許的範圍內變化,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人們觀念的變化都會使話劇不斷更新,或許純粹的話劇也並不肯定能戰無不勝,但在劇場裏表演的藝術還是得有一定之規,也許今後的戲劇叫劇場藝術更為合適。

    《北京青年報》 2001年6月11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