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重慶庫區地面文物“三大件”保護全面啟動

    春節一過,三峽文物保護全面啟動。

    在庫區200多處需要保護的地面文物中,被文物界列為地面文物“三大件”的涪陵白鶴梁、雲陽張飛廟、巫山縣大昌古鎮,保護工作將全面啟動。

    ——白鶴梁:興建“水宮”

    涪陵白鶴梁題刻主體加固工程已順利完成,水下博物館的興建即將動工。按中國工程院院士葛修潤的建議,文物工作者將在白鶴梁集中了180多處題刻的中段部分,建一個無壓容器式的水下博物館,參觀人群可由岸上通過耐壓管道的玻璃窗口對白鶴梁題刻進行觀察,也可以通過光學設備進行近距離觀察。水下燈光照明設備可以由工作人員在岸上遙控。博物館頂部在高水位時淹沒在水下,低水位時則露出水面,館內頂部無水,工作人員可以隨時進行維護。據了解,工程在兩個枯水季節就可以基本完成。

    ——張飛廟:開始遷徙

    文物工作者對張飛廟舊址的拆除、考古工作已經完成,拆除面積約1604平方米,大的構件約10余萬件。除了建築構件,館內豐富的碑刻字畫等文物也已絲毫無損地拆下來。在解體古廟過程中,每一個部件都進行了編號,以保證部件復建在原來的位置上。春節後,這些構件將告別舊址開始搬運到新址進行裝配,還原成一座原汁原味的張飛廟。據悉,搬遷的內容包括原廟內所有設施、植物、欄杆、部分地下的石塊以及廟外的古橋等。在復建前,還要對拆下來的每一個部件進行防腐、防蟲的消毒處理。

    ——大昌鎮:全面動工

    大昌古鎮位於長江支流大寧河和洋溪河的交匯處,是“三大件”中唯一一個不在長江邊上的文物。當地政府為了配合文物部門做好古鎮的搬遷復建工作,已經投入20多萬元,在大寧河下游的鄧家嶺徵地45畝,用於整體原樣搬遷古鎮。搬遷工作春節後就開始進行。據了解,大昌新集鎮由重慶城市規劃學院和重慶設計院設計,其中鄧家嶺為政治文化中心,馬家土包為鎮屬單位建設區,西土包嶺為古鎮復建區。設計本著依山就山、坐山觀水的特點,嚴格控制紅線,把住層高、統一外觀,按圖索驥,在臨碼頭、臨橋頭、臨車站等人氣旺、商機好的地方,採取統建和聯戶自建的方式,投資700萬元建成19幢倣古移民房。另外,該鎮還將安置156米三期水位進鎮農民2276人,居民1000余人,其住房都將是倣古模式。

    《重慶日報》2003年2月8日


三峽庫區成“大型博物館”出土文物達20萬件
7個月幹了1年的活兒 長春考古專家三峽搶救文物
三峽發現罕見文化堆積帶 堪稱“中國通史”
三峽文物無法調撥外地 專家建議進行全國性保護
三峽庫區最大的遷建文物張飛廟搬遷 原物組裝新家
三峽文物保護工程進入倒計時 張飛廟下周搬家
專為“收藏”白鶴梁石刻 三峽水下博物館明年動工
張柏談三峽工程中的文物保護 
三峽庫區“第一爆”:絕壁之上國寶搬家
三峽成世界最大考古工地
——專家稱,庫區文物永沉江底傳聞毫無根據
三峽庫區成為我國舊石器時代考古富集區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