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庫區成為我國舊石器時代考古富集區

    三峽庫區舊石器時代考古工作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高星認為,三峽地區已發現的44處舊石器時代遺址、石器製作場和古脊椎動物化石點,使這一地區從舊石器時代考古的空白區變成我國舊石器時代的考古富集區。

    三峽地區很早就被認為是古人類起源和文化發展的重要區域。1984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黃萬波在巫山大廟龍骨坡發現距今201萬年至204萬年的直立人巫山亞種。1996年以來,考古工作者先後對煙墩堡遺址、高家鎮遺址進行發掘。煙墩堡遺址列為1996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首,高家鎮遺址則是繼煙墩堡遺址之後又一次大規模的舊石器時代考古發掘。   

    高星説,巫山龍骨坡古人類的發現,表明古人類可能在早更新世便在三峽地區生存和繁衍。而大批舊石器遺址表明至晚更新世時期先民加速了對三峽地區的開發。他認為,如此密集的舊石器時代遺址沿長江分佈,表明長江是孕育華夏民族和中華文明的一條重要河流,這些人類群體充分利用長江的水源和水産資源,選擇河流沖刷和搬運而來的礫石加工石器,並運用砸擊法開發加工卵石,反映出先民們對特定環境的適應生存能力和才智。他説,從沿地河漫灘礫石層發現的石器可能填補距今1萬年到7000年這段時間的空白。

    新華社2001年12月6日


三峽庫區成為我國舊石器時代考古富集區
湖北省巴東縣三峽庫區地下文物被盜現象嚴重
三峽庫區重點文物搬遷保護工程啟動
保護三峽庫區文物
三峽庫區“古代文化走廊”浮出水面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