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啟動“振興東北”戰略 現在闖關東時機已到

    日前,在吉林省會長春市召開了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決策會議。據悉,這次會議將正式把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列為國策,並出臺一系列相關措施。“振興東北”,這不僅讓東北的父老鄉親們感到欣喜,而且也令所有國人意識到:“振興東北”攻略的成功,是中國經濟實現可持續增長的關鍵之一。

總理半年兩度到遼調研

  為了振興東北國策的出臺,新任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在半年之內已經兩度到遼寧做調查研究,一次是今年農曆除夕之夜,溫家寶到遼寧阜新一煤礦礦井下和煤礦工人一起過年。但當5月底6月初,溫家寶第二次到遼寧的時候,其經濟意義已經凸顯。

  消息人士透露,溫家寶在遼寧考察後所作的報告,成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主基調。去年底在北京召開的十六大,首次提出了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方略。溫家寶在遼寧的講話,則首次稱這一戰略“與西部大開發戰略,是東西互動的兩個輪子,這兩個地區情況有所不同,但是都是全國經濟戰略的重大問題”。

  溫家寶特別強調兩者可以“並行不悖”,東北的振興“在實現國家現代化的整個過程中始終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現在有必要把振興東北“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中國“新世紀新的發展階段中重大而緊迫的任務”。

“第四增長極”誘惑初現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出臺過幾項區域發展的重要國策,如包括建立經濟特區和開發浦東在內的沿海經濟發展戰略、西部大開發等等,振興東北作為一項新的國策,已經開始讓人憧憬東北將成為繼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區之後的中國內地經濟第四增長極,並將開創一個“新東北時代”。

  東北三省地處東北亞,背靠華北,地理位置非常有利。毗鄰的俄羅斯、朝鮮、南韓、日本等國在資源、市場、資本、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等方面各有所長,而且,東北三省在工業、農業、交通和自然資源上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

  “長春會議”的召開等於一個契機。目前,東北三省已經具備了推進大開發、實現大發展的天時、地利、人和,正像遼寧省省長薄熙來赴會前夕向媒體所説的:“外商北上是時候了,也該闖關東了。”

  東北渴望恢復雄風

  薄熙來稱,4年前,國務院制定的是西部大開發戰略,現在提出了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實際上,東北的振興與中國整個經濟戰略的價值和西部大開發是等同的,目前遼寧的目標就是成為中國乃至世界裝備製造業和重要的原材料工業的基地,換句話説,就是成為共和國的裝備部。

  他認為,敏感的商人若是到東北來,定會覺得像“發現新大陸”一樣心曠神怡,別看東北還有困難,但商機無限,很多城市都有歡迎外來投資的“饑渴症”,很可能來了以後一見如故、一拍即合、一舉成功。

  謀求突破的心態目前在東北極為普遍。在“鋼都”鞍山,鞍鋼的技術水準已經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升級到21世紀初,並希望再用5年的時間,進入世界最大鋼鐵企業的行列。鞍山市正在為減低對中央企業的依賴程度而尋找適合當地發展的項目,該市市長希望以加大鞍山的開放度來實現地方産業的發展。這位有博士頭銜的市長日前的表態令外界印象極深——“鞍山以外,都是老外”。

  東北要振興 首先要改制

  中國的製造業基地早已開始南移,顯然,只靠中央“給錢、給政策”,靠“新瓶裝舊酒”,東北想走出新工業化之路是不現實的。

  溫家寶6月初離開遼寧時,留下了一句話:“實現老工業基地的振興最根本的是要靠改革。”並表示即將出臺的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方案,主要靠市場經濟機制,這樣才能長久持續。溫總理的講話主旨明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必須體制與機制創新在先。

  與沿海城市群比,東北三省最根本的還不是發展水準的現實差距,而是體制的落後,是市場經濟觀念、體制在東北的不發育和發育不良,是巨大的歷史包袱和民營經濟的盤子實在太小。振興東北希望巨大,但東北要振興,首先要改制!

  營口市委書記孟凡利對記者説:“最重要的是所有制的改造。”這樣的觀點20世紀80年代在內地便已經有人旗幟鮮明地提了出來,但做起來卻是極其艱難的。孟坦言:“改革最大的阻力是既得利益者,他們甚至發動職工進行反對。”目前,營口97%的國企已經改制為民營企業,並從2000年開始扭轉了國企一連7年的虧損。孟説,當時不幹不行,不干連改革成本都沒有了!

    《北京晨報》 2003年8月7日 


溫家寶: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是歷史任務
溫家寶:振興東北具有戰略意義
溫家寶: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 走出加快振興新路子
大連吸引臺商投資高居東北各大城市之首
東北到底被誰“拋棄”了?
“東北”探索農業發展新思路
東北三省:重工業基地的沒落
東北三省出路在何方﹖
從東北現象到新東北現象 六位採訪者的對話實錄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