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到底被誰“拋棄”了?

    在南方人眼裏,東北除了一個“冰天雪地”之外,似乎再沒有別的印象了。殊不知,正是這冰天雪地孕育了五穀豐登的黑土地,這三個月的寒冷季節,恰好給了土地以休養生息的絕佳機會,一旦春風吹來,那黑黝黝的土地便以其天然的養分催生著各種植物,用籽粒飽滿來形容是最恰當不過的了。

    令東北人津津樂道,最為自豪的也莫過於此了。

    在採訪中,不管是官員還是老百姓,都會不由自主地冒出一句話:“東北是老工業基地,也是國家最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他們似乎還沉浸在計劃經濟時代老東北的榮耀中。可是他們卻想不明白,進入市場經濟了,東北怎麼忽然就不行了呢?

    有的老年人感慨説,計劃經濟的時候,東北提供了差不多全國三分之一還多的商品糧,可是現在,溫飽問題解決了,國家卻不管了,南方人也沒良心了!?

    言外之意,東北被國家拋棄了,東北被南方拋棄了。

    東北:被別人“拋棄”了?

    記者採訪過幾位縣政府的幹部,也採訪過鄉長,他們幾乎是異口同聲地説,要想發展東北,國家要給政策,但問他們到底需要什麼政策的時候,他們卻回答不上來,也沒什麼可回答的了,最後他們只好説,國家要給錢啊。

    其實,國家也不是沒給錢。據專家介紹,現在國家僅僅是糧食補貼的錢,每年中央財政就要給東北拿出500多億,這還不包括各種專項性質的資金投入。

    農業部農墾局副局長丁力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了這樣一段話:“國家在千方百計地增加東北的項目,比如,東北玉米多,國家便拿出錢來搞玉米的項目、搞澱粉的項目,但有幾個真正是賺了錢的?還不是白白打了水漂?沒有優秀的管理者,有好的項目也沒用,很多幹部是當官從政的人才,但卻不是搞企業管理的人才。”

    丁力説,其實在糧食主産區,政府在農民增收過程中是有工作可做的,但現實是,東北很多這樣的地區,政府人員臃腫、超編,而且還都吃著一份穩定的“皇糧”。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政府官員如果不是為了老百姓增收盈利,而是為了他們自身盈利,那就麻煩了,這就必然導致這些人濫用自己的權利,如果這種作風上行下效,不但致富不了一方百姓,反而是帶壞了整個的環境。也就是説,人們都不去考慮勞動致富,都考慮去托門子、找關係,設法當個小官,因為這種人有地位有收入,這就會形成一種惡性迴圈——而且這種危害是不可想像的。

    記者在東北聽説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7000多人的大企業,在國營企業的機制下難以運轉了,便想到了招商引資,但當外商前來考察的時候,提出了一套人家自己的用人辦法,而政府部門卻不幹了:你提什麼要求都可以,就這用人的事情得我們管,2000多科長、處長以上的人,都是國家的幹部,下崗了讓我們怎麼辦?

    還有一件事,東北一個小鎮拿出一個很不錯的項目搞招商引資,外商也願意為此投資3個多億。在考察時,這個鎮政府官員研究後認為,人家外國人來了,咱這小鎮也沒什麼好招待的,多沒面子,乾脆領著外商到省城去消費吧,沒想到外商反而不幹了:我是來投資的,不是為了消費的,拜拜!一個很大的項目就此沒了音信。

    這也許是些非常極端的例子,但卻從中讓人體驗到幾多的辛酸。

    東北:被自己“拋棄”了

    説起南方,東北人往往都是這樣的印象:南方人狡猾,不實在——他們因為自己的“忠厚”而這樣評價更加適應市場搏擊的南方人。

    記者在採訪過程中,許多老百姓都説,同樣是玉米,在東北做成的飼料、澱粉、玉米花、食品等就沒人來買,可同樣是這裡的玉米,運到南方製成同樣的東西,就能賣到北方來——他們甚至知道這是市場不對稱的結果,可到底為什麼形成了這樣的市場不對稱,他們就説不清楚了。

    有一個叫王治國小夥子,跟記者聊天時,他振振有詞地説,我也知道江浙人的富裕,廣東人的財大氣粗,溫州人的不嫌蠅頭小利,但我出去幹什麼?我又能去哪呢?記者問他,你打算過出去嗎?他憨厚地笑了:沒想過。

    還有一位女士,她跟記者講,她先生是教師,教課非常不錯,但因為是民辦教師,被解聘回家了,縣城裏有幾所私立學校,她很想讓她先生到私立學校去教書,問記者能不能給説個情。記者問她,既然知道自己教課教得很不錯,為什麼不自己到學校去應聘呢,她笑了:從來就沒這樣想過。同時補上一句,現在沒關係哪行啊,總得有個人先説一下吧?

    在採訪過程中,記者給東北農民細算了一下時間賬,一年種地不過用2-3個月的時間,其他的時間呢,都在家裏呆著,聚在一起喝喝酒、打打牌什麼的,同行的記者很不理解:男人、女人寧肯受窮也不做點什麼?

    村裏的人笑著説:沒什麼幹的。

    有的村民告訴記者,都在家呆著,無事便生非,誰家養魚,保證有人往魚塘裏扔毒藥,把你的魚毒死,誰家養牲畜,也指不定哪一天會被放倒在地上。

    在記者的印象裏,東北人高大、豪爽、勤勞,那富庶的土地無疑是上天賜給的財富。在東北家庭的對聯中,“五穀豐登”從來都是最主要的詞句,正是這肥沃的土地養育了東北人,如果説“三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是東北糧食主産區農民生活真實寫照的話,那麼,到底是誰造成了東北人今天餓不死也富裕不起來的局面呢?

    一位在東北農村當過教師,後來到北京發展的朋友對記者説,現在哪怕給他一官半職,他也不願回去,為什麼?回去沒有發展,沒法做出事來。

    一句話,東北被市場拋棄了,被觀念拋棄了,被自己拋棄了。(劉樹鐸 唐福勇)

    《中國經濟時報》 2003年1月24日


我國東北可能再成“北大荒” 黑土地嚴重水土流失
農業部:東北要做好秋季作物後期管理
林業局緊急通知:東北、內蒙古林區要嚴防雷擊火災
東北治理“黑土退化”取得重大進展
東北三省:重工業基地的沒落
東北三省出路在何方﹖
美農産品敲響東北市場大門
中國東北玉米取得“國際通行證”
劉文泮委員:東北、內蒙古國有林區實現可持續發展 必須從林業經濟轉向林區經濟
擴大開放 東北正在著力破解“新東北現象”
“新東北現象”:東北超市食品難覓“東北貨”
從東北現象到新東北現象 六位採訪者的對話實錄
東北內陸口岸有了“出海口”
中國拯救東北黑土地“大糧倉”
我國將投鉅資保護東北濕地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