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探索農業發展新思路

    “中國東北論壇2002——農業發展的新思路、新理念”研討會日前閉幕。在兩天的研討中,來自吉林、遼寧、黑龍江、內蒙古的政界、學術界和企業界的專家和實踐者,就新形勢下,如何打破“新東北現象”、構建合理的經濟結構、保障東北農業的發展等問題作了精彩的論述。針對東北地區自然、地理、經濟方面的情況,各學術界的專家、學者展開了熱烈的研討。

    治理“面源污染”

    面源污染主要指化學肥料、農藥獸藥(包括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植物生長調解劑、飼料添加劑、抗生素等)、農膜、水質、農業廢棄物等對農業生態環境的污染。吉林省生態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高級經濟師賈廣和指出:要使吉林省的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最主要的切入點即是從土地面源污染治理入手,發展生態、綠色、有機食品。幾十年來,隨著化肥、農藥、農膜等農用化學品施用量的增加,吉林省的黑土地面源污染問題也日趨嚴重。如果不注意及時科學合理地加以治理,不僅會增加農産品成本,而且將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而且極大地影響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此外,與會有關專家就如何治理面源污染,發展吉林省的綠色食品提出了各自的觀點。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博士生導師王本琳認為,在我國已加入世貿組織的今天,無論發展哪種農産品,都應向綠色方向發展,這是調整農業結構的切入點。東北地區開發歷史較短,環境污染較小,生態環境條件比較優越,具有發展綠色農産品的良好生態環境。吉林省應加快優質綠色農産品的生産,儘快在蔬菜、水果、大米和山區特産等方面構建綠色農産品産業。

    開發畜牧業資源

    在會上,吉林農業大學農村發展研究中心孫立城教授談了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認為,要想發展東北地區的經濟,應培植新的優勢,形成新的農業格局。長期以來,具有潛在優勢的畜産品開發尚未成長為現實的優勢。據介紹,東北地區的畜牧業在全國畜牧業中已有一定地位。據遼、吉、黑三省統計,目前,區內有草原2500多萬公頃,佔全國草原面積的9.9%。其中三江平原可作飼料的牧草多達20多種。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的王本琳認為,發展畜牧業的條件優越,潛力巨大。利用良好的草場資源再結合東北區商品糧基地的優勢,大力發展畜牧業,既可解決糧食多了難儲、難賣的問題,又可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畜産品需求,達到農産品的增值,可以促使資源優勢變成經濟優勢。在發展畜牧業上,吉林省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憑藉這些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畜牧業,必將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並有可能改變東北區農業在全國農業分工中的地位,以新的姿態參與世界農業的競爭。據資料顯示,我國周邊地區的畜産品進口量正在不斷增長。其中俄羅斯肉産品的進口比例已達41%。有專家預測俄羅斯的農業下滑將延長10-15年,這恰好是我國搶佔國際市場的良好機遇,另外我國的牛、羊肉在價格上也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發展觀光、休閒農業

    作為一個新鮮話題,發展觀光農業被專家們提上議程。有專家認為,農業發展到現階段,市場出現供大於求的狀況,如何應對市場發展狀況,除上述的發展方向外,加強對觀光農業、休閒農業的開發刻不容緩。專家指出,應該很好地利用每年100多天的休假時間,大力發展具有特色的觀光農業遊。近幾年出現了國內旅遊熱,城市居民開始走出城市,回歸大自然,領略獨具特色的鄉間風情漸成時尚,這是發展觀光農業、休閒農業的好時機。以北京為例,發展觀光農業的收入已達到農業總收入的30%以上。可見,旅遊與農業相結合這種新興産業無疑將成為我國東北農業發展的新方向。

    加快糧食深加工

    “從國內外玉米深加工産業的發展趨勢和吉林省的具體情況出發,吉林省未來玉米加工業將重點發展飼料工業,提高澱粉加工深度,擴大酒精製造業生産規模。加快玉米終端食品的發展速度將成為吉林省糧食深加工發展的方向。”吉林農業大學教授姜會明這樣認為。據了解,近年來隨著吉林省農業經濟綜合實力的增強,農産品加工穩步發展。按照農業産業化經營方式,出現了一批骨幹龍頭企業,全省基本形成以玉米、牛肉、生豬、肉雞和參茸為加工對象的代表性産業。在長春市、吉林市等地,糧食深加工迅速崛起,一些骨幹企業,年加工能力達到700萬噸。畜産品加工已經初具規模,全省已經形成一批圍繞畜産品加工的龍頭企業。

    與會現場,專家們各抒已見,對吉林省農業發展的現狀提出了許多中肯的意見和建議。東北農業大學農村發展研究院院長趙烈提出,要想解決東北農業經濟發展的問題,應本著科技興農、加工壯農、品牌強農、特色富農的方針政策。孫立城教授還指出,東北地區農業發展的戰略方向應以提高農業國際競爭力為目標,以發展為主題,以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提高廣大農民的生活水準為目的,加快農業市場化、資訊化、標準化、産業化和農村城鎮化的步伐,把環境優勢轉化為綠色農業優勢,把農業優勢轉化為加工業優勢,把東北地區建成具有鮮明特色的高層次農業基地和農産品精深加工基地。

     《市場報》 2002年11月12日

    


解讀入世後的中國農業
以農業産業化促“三農”裂變
以農業産業化振興國産大豆産業
農業生産性費用和農民建房收費專項治理開始
汪洋:治理農業生産性費用和農民建房收費
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高度讚揚中國的農業成就
蔣正華:入世後中國農業應加快調整
農業將更大參與國際競爭
我國農業生産結構出現"兩優"趨勢
加入世貿後中國農業應加快調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