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三省:重工業基地的沒落  

    日本《世界週報》2002年5月21日一期文章:中國地域經濟掃描(4):東北三省——重工業基地的沒落(作者:莫邦富)

    在我家門口的鞋箱上擱著一隻導彈驅逐艦模型。讀者可能會産生疑問,並非軍人家庭為何要擱這麼一件東西呢?這是我在被稱為“北京銀座”的王府井購買的。一次到中國出差,回日本前一天到王府井逛街時,偶然遇到一名兜售模型軍艦的中年男子,被軍艦的精巧做工所吸引,我停下來詢問:“這是你自己做的嗎?”與他的簡單交談使我了解了他的身份和經歷。

    重工業基地的昔日輝煌

    他曾經是東北某國有企業的工人,幹過多年金屬加工的工作。在市場經濟衝擊下,企業即將陷入破産境地,許多工人都下崗了。但同樣下崗的他不甘貧困,發揮自己的技能,開始手工製作軍艦模型。但是,在東北卻沒有人買他的模型。於是他嘗試著來到了北京,結果意外發現生意很好,帶來的模型都賣了出去。此後他幾乎每月都要來北京幾趟,一隻軍艦模型200元,運氣好時一天能賣出兩三隻。這樣,他的收入趕上了在工廠工作時的工資。

    擁有如此好手藝的人需要靠在街頭賣手工藝品為生,我從中感受到了東北地區國有企業不景氣的現狀。這雖然是一件小事,但反映的現象卻值得深思。

    黑龍江、吉林和遼寧三省被合稱為東北地區。多年來,東北地區重工業發達,被譽為中國經濟的頂梁柱,具有相當的經濟實力。“中國最大的鋼鐵生産企業、中國最早的汽車企業,中國最大的油田……”以前提到東北的工業時,時常可以聽到“中國最大”、“中國最早”之類的修飾語。但是,如今提到這些榮譽時,只能使用過去時了。

    自上世紀70年代末實行改革開放後,沿海地區、尤其是廣東、福建、江蘇和浙江等南方省份取得了顯著的發展。與蒸蒸日上的南方相比,重工業集中的東北地區的發展明顯滯後了。特別是由於長時間來不重視輕工業和第三産業的發展,導致産業結構失衡,人民生活水準與廣東、上海等地的差距拉大。在重視效率和市場原理的市場經濟大潮中,東北地區開始走向衰落。

    現在,提到東北地區,經常讓人想到虧損、破産、下崗和腐敗等字眼,東北的輝煌似乎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遼寧省省會瀋陽市鐵西區是中國大型國有企業最為集中的地區,瀋陽市80%的國有企業位於該區,總數至少超過1000家。在鼎盛時期,擁有一萬人的工廠在這裡並不算大。“保工街”、“衛工街”、“輕工街”、“重工街”……鐵西區裏幾乎所有的街道都被冠以這種帶有工業色彩的名稱。這裡明顯還殘留有國有企業全盛時代的痕跡。

    失落的下崗人員

    現在,鐵西區已經成為東北地區沒落現狀的一個象徵地。該區有75萬常住人口,其中下崗和失業人口分別達到15萬和5萬。若以一家三口人來計算的話,鐵西區裏幾乎不存在沒有下崗或失業人口的家庭。

    由於下崗工人還能從原單位領取基本生活費,他們並不被看作失業者。但是領取生活費也有一定期限,一旦到期,下崗工人和失業者也就沒有區別了。而且,依據企業的財政狀況,下崗工人不一定都能按時領取到生活費。實在難以維持生活的家庭可以到當地民政部門申請“最低生活保障金”。

    居住在鐵西區的李師傅于1998年下崗,但一直沒能領到生活保障金,可謂名副其實的失業人員。年過50的他已經找不到工作了。一家三口的生活全靠愛人的退休金來維持,僅為245元的退休金中一半要用來買米、面和食用油,剩下的錢還要用來買菜,支付水電費。每斤五元的豬肉偶爾才能吃得起。

    筆者專門走訪了東北主要城市的勞務市場,發現市場裏有許多國有企業下崗人員在尋找工作機會。在他們手持的紙條上寫有希望從事的工作,但大多是清潔、修理等簡單工作。像那位靠自己手藝製造模型軍艦的中年男子那樣,主動地去適應市場經濟、戰勝市場經濟波濤的人卻很少能夠見到。長期的計劃經濟時代形成的“大鍋飯”、平均主義思想仍然存在於許多人的身上,這也奪去了他們自力更生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偷渡現象

    近年來,除了對幹部腐敗問題的報道外,東北地區經常容易處於中國媒體報道的死角之中。但最近,一個現象開始引起了媒體的注意,這就是走向嚴重化的東北地區偷渡現象。

    2000年12月,中國公安部在吉林省長春市召開了“打擊偷渡現象座談會”。從會後主要媒體的報道中,我注意到了該座談會的重要性。90年代初期,日本曾為中國人偷渡入境問題深感煩惱,提到中國偷渡者,日本人多會想到福建人。正因為此,對於此次座談會在東北地區召開,不僅是日本人,連許多中國人也感到難以理解。

    因此,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這個問題的新背景。2001年10月8日,一艘南韓漁船載著60名偷渡者在南韓登陸時發生事故,導致25人死亡。該事件發生後曾引起廣泛關注。其中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生還者中除福建人以外的11人都來自東北地區。而這些東北人又都來自於黑龍江省湯原縣湯望鄉。據統計,自1996年以來,共有一千多人口的湯望鄉紅旗村裏已經有300多人偷渡到了南韓。

    實際上,由於近年來中國政府加強了打擊偷渡現象的力度,曾為偷渡多發地的東部和南部沿海地區的偷渡現象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2000年,中國全國的偷渡未遂事件有133起,共發現2254名偷渡者,比前一年分別減少了63%和54%。其中,福建省所屬的東南沿海地區的偷渡未遂事件僅有45起,發現偷渡者232人,比前年分別下降了61%和89%。

    但與此同時,東北地區作為新的偷渡現象滋生地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中國政府雖然採取了諸多措施,但效果並不明顯。

    2000年7月15日,吉林省公安廳得到內部情報,一批吉林省偷渡者正在遼寧大連秘密集結,近日將乘船偷渡出境。於是,幹警立刻趕赴大連與當地幹警合作追查偷渡者。

    最終在該市開發區中發現兩輛可疑大巴,經檢查確認了車中82人係偷渡者。這是遼寧省在過去50年裏查獲的最大一起偷渡事件。

    中國經濟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在發展,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但同時,中國也存在著像東北這樣失落于市場經濟大潮中的地區。如何找尋回昔日的輝煌和光榮,這是東北地區所面臨的沉重課題。

    中國網2002/5/22


中國地域經濟掃描:長江三角洲地區
內蒙古:自然環境敲響警鐘
雲南:假日經濟帶來活力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