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荒漠化面積年增1萬平方公里 自然變遷是主因  

    我國土地荒漠化防治儘管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形勢仍很嚴峻。據監測結果顯示,全國荒漠化面積達267.4萬平方公里,佔國土面積的27.8%,1994年至1999年間,全國荒漠化土地凈增5.2萬平方公里,年均增長1萬多平方公里。土地荒漠化“局部治理,整體惡化”的態勢還沒有得到有效遏制,防治荒漠化仍然是我國生態建設面臨的一項十分緊迫而艱巨的任務。

    這是國家林業局副局長祝列克在今天剛閉幕的“中國荒漠化與沙塵暴經驗交流會暨學術研討會”上透露的。這一會議于9月9日至13日在沙塵暴的源頭之一——內蒙古錫林浩特舉行。

    祝列克表示,荒漠化作為全球性的嚴重環境問題之一,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已經成為阻礙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問題之一。我國實施的六大林業重點工程中,特別突出了荒漠化防治工作,其中的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和三北防護林工程的主攻目標都是防沙治沙,兩大工程覆蓋了我國85%以上的沙化土地。國家林業局正按照“嚴管林、慎用錢、質為先”的原則,全面推進著全國的荒漠化防治工作,力爭用最短的時間,遏制住荒漠化擴展的趨勢。

    他指出,幾十年我國防治荒漠化的經驗證明,要作好防治工作,必須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採取封沙禁牧、禁樵禁墾、合理用水、生態移民等措施,保護好現有林草植被和其他沙區資源,根治“邊治理、邊破壞”的現象;堅持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結合,多管齊下,綜合運用林業措施、農牧業措施和水利措施;堅持喬灌草結合,以科學為依據,按照植物演替規律,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宜草則草。

    他強調,治理時要充分考慮農牧民的利益,只有安排好了群眾生活,荒漠化防治工作才有生命力,才有保證,才能實現國家增綠和農民增收的協調發展。

    專家認為導致荒漠化的主因是大自然的變遷

    新華網呼和浩特9月13日電 與許多人的理解不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牛鳳瑞認為,我國北方荒漠化形成的主因是大自然的變遷,而非人類活動。

    他是在今天剛閉幕的“中國荒漠化與沙塵暴經驗交流會暨學術研討會”上發表這些觀點的。這一會議于9月9日至13日在沙塵暴的源頭之一——內蒙古錫林浩特舉行。

    牛鳳瑞指出,人類雖然是萬物之靈,人類活動雖然能夠對自然環境産生重要影響,但人類只是自然界的一個組成部分,人類活動的歷史相對於以千萬、億萬年計的自然界演化的歷史只是短暫的一瞬間,人類對大自然的影響力相對於大自然自身的演化力只能是滄海一滴。

    他説,專家指出,我國北方的沙漠早在1.1億年以前就已經形成,比較年輕的塔克拉瑪幹沙漠也已有200多萬年的歷史了。據估算,我國目前的沙漠、荒漠面積約有170萬平方公里,其中戈壁70萬平方公里,古沙漠和沙地約62萬平方公里,只有38萬平方公里主要是由於秦漢以來的人類活動造成的,近20年新形成的沙漠、荒漠化面積有6萬平方公里。

    他認為,特殊的地理地貌類型、極少的降水、極端的乾旱氣候是形成我國北方沙漠荒漠的罪魁,而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只是加劇和加速了沙漠、荒漠形成的過程。

    他認為,相對於低下的土地承載力,人口嚴重超載的北方荒漠化地區,禁墾禁牧、調整産業結構、實現農牧業集約經營、改變生産生活方式等,對於緩和荒漠化、沙漠化地區尖銳的人地矛盾,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但要更科學、更有效率的防治,需要退耕還林與政策引導下、扶持下的、持久性的自願性生態移民相結合。

    

    新華社2002年9月14日

    


我國年增1萬平方公里荒漠
新疆將重建天山南北好牧場
母親河源頭的憂患--黃河首曲荒漠化嚴重
荒漠化防治是一項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
新疆荒漠化形勢嚴峻 每年以四百平方公里速度擴展
內蒙古:荒漠化“逼”出沙産業
種樹也能種出沙塵暴
我國提出亞洲內陸荒漠化至少起源於2200萬年前
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發佈 荒漠化加劇仍不容忽視
政協委員提醒:別忘了荒漠化的“幕後主角”
政協農工組:治理石漠化必須抓好兩個根本轉化
為什麼我國的沙化土地越治越多
我國土地荒漠化局部好轉整體惡化
中國年增荒漠化土地一萬平方公里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