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農工組:治理石漠化必須抓好兩個根本轉化  

    石質荒漠化土地(簡稱石漠化土地),是亞熱帶濕潤地區岩溶極其發育的自然環境背景下,加上長期以來人為的影響,森林植被反覆受到破壞,水土流失嚴重,造成土壤嚴重侵蝕,基岩大面積裸露,地表呈現似荒漠化景觀的土地退化。據調查統計,僅廣西壯族自治區自治區嚴重石漠化土地已達3276萬畝,潛在石漠化趨勢的土地約174萬畝。岩溶石山區平均土壤侵蝕模數為2550t/km。“人增 ─ 耕進 ─ 林退 ─ 石漠化”這個喀斯特牡怪圈,正是大自然被掠奪後的無聲報復,成為石山區的災害之源和貧困之源。廣西旱災頻率,八十年代前為三年一次或兩年一次,八十年代後幾乎年年發生,在冬春旱季有120萬人飲水困難。平均每年因旱軍而造成經濟損失3.14億元。同時廣西的洪澇災害也頻繁,在18世紀為百年一遇。1900 ─ 1980年為11年一遇,到80年代,幾乎年年都發生。據統計1994年和1996年的特大洪災,全區直接經濟損失分別達到362億元和310億元。因此,石漠化不治理,國土不安!則人民不安,國民經濟發展得不到保障。岩溶區土地石漠化已成為廣西生態環境的頭等大事。

    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充分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早在1995年年底就實施了珠江中上游石漠化治理第一期工程,並取得實效。預計將在2002年開始的第二期工程,其投資規模及治理範圍都將大於一期。其核心問題是退耕還林還草,國家計委、國務院西部辦還劃出了退耕還林還草試點範圍。珠江中上游各省、區各級領導把治理石漠化作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生態建設步伐的一項重大舉措,把這當作一項保護環、生態扶貧的重要工作來抓。廣西、廣東、雲南、貴州、湖南等省、區還制訂了有關技術規程和經費補助政策,並在各地開展了治理工程試點建設。我們認為要完成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的戰略部署必須實現兩個重大轉化。

    一、把中共中央的戰略部署轉化為億萬群眾的自覺行動

    首先,必須從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高度,深刻認識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工作的重要意義。

    1、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工程,是中共中央、國務院為改善我國西部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措施,是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根本和切入點。

    2、實施退耕還林還草,有利於減災防災,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3、實施退耕還林還草,有利於維護珠江上游及其支流的梯級電站的長效久安,保障國家“西電東送”戰略的實施。認真實施庫區的退耕還林還草刻不容緩。

    4、實施退耕還林還草,有利於調整農業産業結構,是促進農民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

    在提高認識的基礎上,必須認真落實政策,充分調動廣大群眾參與退耕還林還草的積極性。要切實把國家無償向退耕戶提供的糧食、現金、種苗的補助政策落實到戶。

    二、必須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化

    1、抓住四個關鍵:我國生態環境建設成功與否,關鍵不在或不僅僅在於生態環境本身,而在於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有以下幾點關鍵性認識。(1)如果不能通過經濟發展,全面提高西部人口環境容量、克服人口超載的現象,則改變西部生態環境惡化的狀況就失去了基礎。這晨只強調一點,造成人口超載主要不是人口數量問題,而是人口品質的問題,更是經濟品質問題。(2)當前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能否堅持到底,取得較佳效果,關鍵不在於造林的技術、退耕的補貼,而在於能否在實施培植新的增長點,取代過去的木頭財政和廣種薄收的陡坡種植模式,增加農民的收入。(3)退化草場的恢復與重建,關鍵不僅在於保護,而且在於實行牧民定居,以生態能源代替畜糞,建立人工草場,提高單位面積載畜量。(4)水土流失的控制,關鍵不在於具體技術,而在於改變西部農業的結構、種植方式和模式。凡此種種,均不能離開社會經濟談生態環境建設;當然也不能離開生態環境建設談社會經濟。

    2、調整三個結構:調整經濟結構,改變西部農業的結構、種植方式和模式,這是使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化的關鍵,調整經濟結構主要包括三個方面:(1)調整生産體制。我國農業生産體制是以家庭承包制為主體,尤其我國西部經濟發展緩慢,農業經營粗放,經濟糧食短缺之急,擴耕日盛,濫砍濫伐,以至林草退縮,破壞了水源涵養條件,助長了水土流失,導致石漠化不斷擴大。因此,必須建立起大農業生産體制。具體做法是:在對現有眾多專業市場加以整合的基礎上建立功能更為健全的以會員為構架的若干個全國性或區域性的農産品交易所(現貨或期貨),負責向農業經營者發佈資訊,向農戶收購農産品,為農業龍頭企業提供農産品。這種生産體制的優點是:形成以農産品交易所為龍頭、仲介經濟組織為龍身、農戶為龍尾的利益共同體,在提高資訊流、商品流的輸送效率,作出正確決策以及減小風險等方面都有明顯的綜合優勢。(2)調整産業結構。這是新階段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根本出路,也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農業和農村工作的中心任務。其內容涉及農業、農村經濟的各個方面:既要保證農産品總量平衡,又要全面提高農産品品質;既要大力發展畜牧業、水産業,優化農業産業內部結構,又要大力發展農産品精深加工,處長産業鏈條,向二、三産業發展;既要優化農業區域佈局,充分發揮區位資源的比較優勢,又要在生態脆弱地區進行示範工程建設,有的計劃分步驟地退耕還林還草,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既要強化農業的基礎地位,又要全面發展農村一、二、三産業,特別是加速鎮企業發展,帶動農村城鎮化建設,推動農村三産的發展,促進農業剩餘勞動力轉移。其基本目標是機制調活、檔次調高、市場調外、效益調好。因此,農業産業結構調整是21世紀初具有全局意義的戰略性課題,是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問題。(3)調整産品結構:這包括調整産品結構和發展方向,在降本、優質、專用、加工、轉化、高效上下工夫;注意利用我區豐富的野生資源、農家品種、風味産品的發展優勢;還包括進軍國際水果市場;擴大蔬菜、花卉、熱作、特産經濟作物産品的份額;也包括發展優質、營養、安全、高檔的肉類産品生産。

    3、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農業。立足國情,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農業,提高農業整體效益,是加速農業現代化進程的重要和必然要求。

    對於石漠化比較嚴重的地區,在治理石漠化的起步階段就要以實現兩個根本轉化的要求來規劃,這樣才能既治標又治本,在治理環境中改造傳統農業,提高農業整體效益,加速農業現代化進程。

     中國網 2002年3月3日


政協農工組: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思考與建議
政協農工組:關於加強中國社區建設的15條建議
政協農工組:用區域水體品質交接制度推進江河流域水源保護
政協農工組:關於慎重研究南水北調工程技術問題的建議
政協農工組:關於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移民問題的建議
政協農工組:關於加強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建議
政協農工組:關於加快制定《旅遊法》的建議
政協農工組:中國古生物化石的保護和開發利用亟待立法
兩會專題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