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為何延長SS-18重型洲際導彈服役期限   
王連成 劉華秋

    最近,俄羅斯宣佈將對144枚最具威力的洲際彈道導彈進行徹底的翻修和升級,延長它們的服役期限。這是俄羅斯自美國去年十二月份宣佈退出《反導條約》以來對其核武庫進行改造的第一個有實際意義的步驟。

    2002年8月16日,俄羅斯國防部長伊萬諾夫參觀位於烏拉爾山脈中的戰略火箭軍卡爾塔雷導彈基地時指出:“戰略導彈部隊對國家安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懾止敵人對俄及盟國企圖發動的侵略”。伊萬諾夫高度讚揚了SS-18洲際彈道導彈,指出SS-18是俄羅斯“戰略力量戰鬥力的核心”,能夠“戰勝任何最現代化的防禦系統”。

    幾天之後,俄羅斯戰略火箭軍總司令尼克萊索羅托佐夫上將宣佈:俄羅斯將對三個地下井發射的SS-18導彈師和一個的鐵路機動的SS-24導彈師共144枚導彈進行翻修和升級,使它們至少服役到2014年 。

    SS-18導彈(北約稱為“撒旦”)是兩級液體燃料慣性制導的重型洲際彈道導彈,從1979年開始裝備部隊執行作戰任務,共發展了6種型號。早期型號(I II III型)的SS-18導彈攜帶當量為1800-2500萬噸的單彈頭,在1983-1984年間被攜帶10個分導式多彈頭的SS-18 IV型導彈取代。SS-18 IV型導彈從1980年開始部署,到1984年俄羅斯共有308枚SS-18 IV型導彈。1988年之後,SS-18 IV型導彈部分被SS-18 V型導彈代替。SS-18 V型導彈也攜帶10個分導式多彈頭,當量和精度比SS-18 IV型導彈有大幅度提高,而且它保持了俄戰略火箭軍打擊硬目標的能力。目前俄羅斯境內共有三個SS-18導彈師,其中位於棟巴羅夫斯基的導彈師擁有52枚SS-18導彈,卡爾塔雷的導彈師有46枚,烏茹爾的導彈師有46枚,共144枚,其中部分是1984年部署的SS-18 IV型,另一部分是1988年部署的SS-18 V型,如果不進行翻修和升級,幾年之後將全部退役。SS-24導彈帶10個分導式多彈頭(每枚彈頭當量550千噸),SS-24導彈既有鐵路機動發射的,又有地下井發射的,俄羅斯原有的10枚地下井發射的SS-24已經退役並讓位給SS-19,目前俄羅斯還有36枚1987年部署的SS-24鐵路機動導彈。

    SS-18由於其大當量、高精度和分導式多彈頭的特點,具有很強的打擊硬目標的能力,被認為是第一次打擊武器。到1984年,蘇聯共部署有308枚SS-18洲際彈道導彈。據美國防務專家估計,如果蘇聯對美國發動解除武裝的第一次打擊,用這部分核力量足以摧毀美國65%-80%陸基洲際導彈發射井(兩個核彈頭打擊一個地下井),而且蘇聯還保留有1000枚SS-18導彈彈頭來打擊美國的其他目標 。這對美國的陸基洲際彈道導彈構成了極大的威脅。美國曾試圖發展新型的洲際彈道導彈對付俄羅斯的SS-18導彈,但是時間緊迫,裏根政府和布希政府決定通過軍控條約消除SS-18導彈的威脅。1991年美蘇簽署的《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START I)要求將蘇聯的SS-18導彈削減一半,允許保留154枚SS-18導彈。而1993年美俄簽署的《第二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START II)要求俄羅斯拆除所有的陸基分導式多彈頭導彈(包括SS-18和SS-24等導彈),只能保留90個SS-18導彈發射井並改為部署其他類型的單彈頭導彈。不過至今START II條約並未生效。

    2002年5月24日,美俄首腦在莫斯科簽署《美俄削減進攻性戰略力量條約》(簡稱《莫斯科條約》),條約規定兩國在2012年12月13日前將戰略核彈頭數削減到不超過1700-2200個。兩國領導人一致宣稱“美俄是朋友”,不再是敵人,“要用相互的合作取代相互摧毀的狀態”。當前俄羅斯由於經濟原因,需要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援助,正是同美國改善關係,取悅美國的時機,為什麼俄羅斯突然宣佈要延長對美國威脅最大的SS-18和SS-24導彈的服役年限?據分析有以下幾個原因。

        1、防禦專家認為俄羅斯軍費不足刺激了俄羅斯翻修和升級SS-18和SS-24導彈。

    《莫斯科新聞時報》認為:SS-18和SS-24這兩種導彈服役期都已超過15年,其性能無法與俄羅斯新型的“白楊-M”相比,“白楊-M”洲際彈道導彈美國稱為SS-27,是俄羅斯最先進的戰略導彈,可以改造成攜帶3個分導式多彈頭,具有很強的打擊硬目標的能力和突破防禦系統的能力。俄羅斯決定不大力發展“白楊-M”而是改造現有的SS-18和SS-24導彈的原因在於新型的“白楊-M”導彈製造費用相當高,俄羅斯沒有足夠的資金來大量部署這種導彈 。俄羅斯原計劃從1999年到2001年每年部署20-30枚“白楊-M”,從2002年到2004年每年部署30-40枚。根據這個計劃,到2001年底將部署70-100枚,到2004年底將達到160-220枚;但是由於資金不足,到2002年俄羅斯只部署了29枚SS-27,預計到2005年也只能達到50-60枚,遠不能滿足俄羅斯的戰略需求 ;而對俄羅斯現有的SS-18和SS-24導彈進行翻修和升級,不需要花費很多錢,就可以將戰鬥值班期限延長到2014年,保持俄的戰略威懾力量。

    另外,莫斯科軍備控制、能源與環境研究中心的米哈茲尼科夫認為,俄羅斯延長SS-18和SS-24導彈的服役期限只是應對軍費不足的權宜之計,俄羅斯最終還是將拆除這些導彈。因為導彈的拆除和銷毀費用相當高,“維修這些導彈比拆除並銷毀它們便宜的多”,“而且這些導彈並不是很陳舊。俄羅斯軍方延長這些導彈服役期限的總體目標還是逐步減小核武庫的規模,但是這不可能像我們兩年以前想像的那麼快” 。

    2、START II條約的失效和《莫斯科條約》的高度靈活自由為俄羅斯繼續保持重型洲際彈道導彈提供了條件。

    START II條約規定禁止部署陸基分導式多彈頭導彈,但是由於美國政府沒有將START II條約議定書提交美國國會批准,因此該條約未生效。在2002年6月份美國正式退出《反導條約》後,俄羅斯宣佈不再受START II條約的約束。這樣,只要不違反START I條約的規定,俄羅斯可以保留SS-18和SS-24分導式多彈頭洲際導彈。美俄2002年5月24日簽署的《莫斯科條約》是一個非常靈活的條約,僅僅規定了一個兩國戰略核彈頭的最高限額,條約本身沒有包含任何的削減計劃和具體實施規則,也沒有削減和拆除程式。莫斯科條約沒有提供三位一體核力量的分項限額,也沒有任何中間削減階段。因此,在2012年12月31日之前,任何一方都有自由保留它認為適當的戰略核彈頭水準,只要它與START I的要求相符合。條約第一條以及兩國總統的聲明都清楚地表明,締約雙方不需要採取同樣的方式來實施它們的削減。條約第一條的第二句話説,每一方將根據限定的核彈頭總數自行決定其戰略進攻武庫的組成和結構 。依據《莫斯科條約》,俄羅斯有權保留任何形式的START I條約允許的核武庫組成結構,在考慮資金和戰略形勢要求的情況下,俄羅斯必然希望能夠最大限度的保留戰略威懾力量,而正如國防部長伊萬諾夫所説,SS-18導彈是俄羅斯“戰略力量戰鬥力的核心”,所以,俄羅斯保留SS-18和SS-24導彈繼續服役,必然能夠保持俄羅斯未來戰略威懾能力。

    英國《衛報》認為:俄羅斯保留SS-18和SS-24彈道導彈是為了抵銷美國的導彈防禦計劃。SS-18和SS-24導彈對於對付布希政府未來的國家導彈防禦系統是非常有效的,因為這兩種導彈每枚導彈帶有10個分導式多彈頭和40個誘餌,後者專門用來迷惑美國的導彈防禦體系。另外,這些導彈是陸基發射的,可以在同一地點同時發射幾枚,因此增大了突破防禦體系的機會。顯然,克里姆林宮打算改變安全會議以前的決定,為了抵制華盛頓建立國家導彈防禦系統計劃,作為有效和費用低廉的途徑,保留能攜帶10個彈頭的SS-18和SS-24導彈。

    3、美國和俄羅斯相互需求,相互防範;為了應對美俄關係的變數,俄羅斯有必要保留最重要的戰略威懾力量。

    “9.11事件”以後,美俄關係出現了“實質性的進展”,俄羅斯對美國軍事反恐行動上的支援與合作,使得美國認為兩國關係正在出現自1991年蘇聯解體和冷戰結束以來又一次“最大的變革” 。2001年9月11日美國發生恐怖襲擊事件之後,俄羅斯總統普京第一個打電話給布希譴責恐怖襲擊並表示俄羅斯將堅決支援美國採取打擊恐怖主義措施。俄羅斯對美國的反恐軍事打擊行動給於具體、充實的支援,並積極協調與獨聯體中亞國家的關係,同意和支援中亞國家給予美國軍事行動提供各種便利。另外,俄羅斯在國際安全建設上,主動向美國和西方靠攏,顯示出積極協調和發展美俄戰略新關係的強烈願望,在北約東擴問題上態度靈活。美國對俄羅斯的表現也大加讚賞,指出俄在反恐行動中的表現意味著美俄兩國已經真正結束了敵對關係,而變成了可以在重大國際安全問題上合作的夥伴,俄羅斯同美國可以建立起在重大的國際問題上的合作機制,促使美俄關係在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建立導彈防禦系統以及解決地區安全問題等領域內形成新的戰略夥伴關係。

    然而,美俄兩國實際上仍處於一種相互需求,相互防範的關係之中,現在談美俄是朋友還為時尚早。美國是目前唯一的超級大國,但它無法單獨實現其目標,必須同盟國和夥伴合作。美國在歐亞地區的行動需要俄羅斯的合作,在打擊恐怖主義的軍事行動上仍然需要俄羅斯的大力支援與合作,而且在一些其他的國際問題上,如保護環境、打擊販毒和有組織的國際犯罪等,兩國有共同的利益。而對於俄羅斯,它在政治和外交上需要同美國的某種合作以維持其大國地位,在安全問題上需要同美國達成一定的妥協以改善自己的戰略環境,在經濟上對美國的有更多的需求,需要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經濟援助和投資。但是,由於美俄多年積累下來的戰略利益和目標的衝突很難在短時間內消散,而且兩國在許多問題上存在著重大分歧和矛盾,它們不可能很快成為真正的朋友,兩國在需求與合作的同時,還相互防範。美國一直利用經濟援助和投資為藉口,向俄羅斯施壓,讓俄羅斯改變對外政策,如在科索沃戰爭中,美國等西方國家利用拖延貸款和要求償還外債威逼俄羅斯,使俄羅斯態度不斷軟化。在軍備控制問題上,美國也不顧俄羅斯的感受和態度,退出《反導條約》,在美俄2002年5月24日簽署的《莫斯科條約》中,美國不考慮俄羅斯要求銷毀削減下來的核彈頭的主張,堅持要把大部分彈頭儲存起來,以“應付危機情況”。美國所謂的“應付危機情況”,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防範俄羅斯再次以其強大的核力量同美國抗衡。在北約東擴問題上,美國和歐洲的傳統立場是為了防止俄羅斯重新“威脅”東歐和巴爾幹地區,防止俄羅斯勢力可能重新對中歐國家的擴張。這一政策的中心內容還是對俄羅斯採取敵視政策 。同樣,俄羅斯在準備與美國一齊建立合作性夥伴關係,共同解決地區和全球挑戰的同時 ,也防範美國進一步“擠壓”俄羅斯。從戰略安全上來看,普京政府認為,與其被美國同西方一而再、再而三地用北約東擴、科索沃和馬其頓問題、導彈防禦和削減戰略武器等問題進行“擠壓”,不如和美國建立一個“新安全構架”,可以讓俄羅斯在其中也有重要的發言地位。

    美俄關係並沒有在9.11事件後發生“質變”,俄羅斯將繼續堅持在一個多級體系的架構下,尋求自身利益的發展。所以,為了應對美俄關係中的變數,為了應對美國儲備大量的對俄威懾力量,俄羅斯有必要維持強有力的戰略威懾力量。

    俄羅斯宣佈延長美國最為畏懼的SS-18和SS-24彈道導彈的服役期限,可以説是對美國退出《反導條約》、建立導彈防禦系統和在莫斯科條約上的態度的最好的回應。雖然國防部長伊萬諾夫一直重申延長SS-18部署和美國退出ABM條約“沒有任何關係” ,但是人們不可能不把俄羅斯的這一決定同美國在ABM條約和核裁軍問題上的政策聯繫起來。俄羅斯的這一決定也充分表明,雖然俄羅斯同美國的關係有了非常大的改善,而且正在逐步升溫,但俄羅斯仍然希望能維持一支具有實戰能力的戰略核力量,“以期在同美國的談判中獲得有利的地位”。但是,這件事給美俄夥伴合作的氛圍投下了陰影,必然對美俄關係産生一定的影響。美國對此尚未作出反應,我們認為,美國至少會在今後核武器裁減的舍取和核武庫的構成方面採取對應的措施。

    (王連成 劉華秋 中國國防科技資訊中心)

    中國網 2002年9月5日


俄羅斯將保留多彈頭MIRV洲際彈道導彈
莫斯科加緊與“邪惡軸心”國相互走動 
俄羅斯將翻新144枚洲際核彈
俄羅斯不買美國的帳
伊萬諾夫説將發展戰略核力量 稱SS-20導彈無堅不摧
俄“白楊”- M導彈究竟有什麼絕活?
俄將為軍隊配備新一代“白楊-M”導彈
再評美俄達成新的《削減戰略進攻性武器條約》 
美俄核裁軍協議淺析
初評美俄就削減核武器達成新的協議 
美國核戰略調整 俄羅斯應對有方 
俄羅斯用SS-19導彈説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