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白楊”- M導彈究竟有什麼絕活?  

    俄羅斯試射成功的新一代“白楊”- M多彈頭導彈彈長為22.7米(彈體長17米),彈徑為1.95米,射程達1.05萬公里,每顆子彈頭當量為數十萬噸,具有抗核爆炸攔截能力。從發射試驗看,由於導彈採用了大量最新技術成果,其總體性能大大超過“白楊家族”的其他導彈,其戰鬥性能比俄現有洲際導彈高出50%至1倍,命中精度高1~1.5倍,在世界同類導彈中也 名列前茅。俄軍方人士認為,這種導彈可以突破任何導彈防禦系統。

    機動技術———快速機動蹤難覓

    “白楊”- M導彈除採用地下井發射外,還可以機動發射。其地下井是由S S-18導彈的地下井改造成的,這樣,不僅可以節約經費,而且具有很強的抗摧毀能力。由於導彈重量輕(起飛重量僅47噸),因此,可在車輛上發射。其輪式公路機動發射車的底盤由M A Z-543載重越野車的底盤改造而成,具有快速機動能力。車上有一個多功能雙層保溫容器,這種容器平時用於貯存和運輸導彈,發射時用作導彈發射筒。當導彈運送到預定發射點後,要將容器的前端蓋在水準狀態下打開,使其自動解鎖脫落,再對水準放置的導彈進行測試和瞄準定向,然後靠氣壓傳動系統將導彈快速調平與起豎,迅速將導彈彈射出筒併發射升空。整個發射準備時間僅為15分鐘。

    有關部門通過模擬論證,得出了兩個結論。一是在同等條件下機動發射的導彈比固定發射的導彈生存概率高出一倍左右;二是機動概率與生存概率成正比關係:當導彈處於不停運動之時,其生存概率可達84%。具有快速機動能力的“白楊”- M導彈基地佔地面積廣且處於森林地帶,所以很難被發現,更不用説對其進行定位和瞄準打擊了。因此,“白楊”- M導彈不僅能夠通過機動達到“隱形”的目的,使其在核戰爭中躲過第一波打擊,而且還能使N M D難以對其實施助推段攔截,進而進行有效的核反擊。

    速燃技術———插翅騰空飛行疾

    “白楊”- M導彈是一種3級固體導彈。其第一級、第二級取自S S-20,但採用了大推力速燃發動機技術,第一級還安裝了大直徑新型速燃固體發動機,推進劑的裝填量相當大。第三級是新研製的,採用了最先進的推進劑———複合推進劑丁羥加奧克托金。在結構設計上,該導彈還首次採用了3台巡航固體燃料發動機,使導彈的功率更加強大,具備助推段快速助推和機動助推的能力,能夠在飛行初始段很快加速(比同樣條件下的液體導彈加速時間縮短近一半),不僅大大縮短了發動機的助推段工作時間,而且整個飛行過程所需要的時間也比以前的戰略導彈大大縮短。新型發動機技術還使“白楊”- M導彈能在大氣層內實現關機,從而使天基紅外探測器難以發現、監測和跟蹤導彈的行蹤,有如銷聲匿跡一般。這樣,N M D就難以對其實施有效的跟蹤和攔截。

    變軌技術———飄忽不定常改道

    導彈的機動變軌就是改變導彈基本上沿著不變彈道飛行的軌道,以有效突破敵防禦系統的攔截。“白楊”- M導彈由於採用了新的空氣動力學設計,其飛行彈道已不是普通的慣性彈道,在飛行過程中可機動滑翔,從而多次改變彈道高度。其彈頭也具有特殊的彈道,反導系統難以發現和跟蹤。在導彈的末助推推進與控制系統中,包括4個互通的燃氣發生器。每個發生器有兩個噴管,由燃氣閥根據控制系統的指令打開或關閉,控制末助推級的飛行和彈頭的釋放。每個燃氣發生器可由發動機按照預設的程式帶動旋轉,以改變控制力的方向,並實現機動變軌,從而提高導彈的反攔截性能。

    分導技術———鋪天彈雨威力大

    分導式多彈頭就是一枚導彈發射多個分別沿不同軌道飛行、瞄準不同目標的子彈頭。每個子彈頭就是一枚可以産生巨大殺傷效果的炸彈,即使這些彈頭被擊毀,也可以大大消耗攔截導彈的數量,從而使後續導彈得以突防。有關研究證明,當子彈頭數為5~15時,導彈的突防概率趨近於1,就是説,攔截導彈將無從攔截。“白楊”- M導彈最初設計的是一種單彈頭導彈,但在投擲重量和其他相關技術上留有改裝為多彈頭分導式導彈的介面。其目的就是在必要時,使俄羅斯的核威懾能力能成倍增加。即將裝備部隊的新一代“白楊”- M導彈就是這樣一種可攜帶多枚彈頭的分導式導彈———面對鋪天蓋地的來襲彈頭,N M D是分身乏術,難有招架之力。

    加固技術———堅不可摧抗核擊

    抗核加固技術就是在彈頭表麵包覆特殊材料,以防止攔截導彈的核輻射、電磁輻射;也可在導彈上採用硬度大的合成材料提高導彈抗擊攔截導彈碰撞的能力。

    為防止敵在N M D中使用核彈頭進行攔截,“白楊”- M導彈彈頭采用了多層殼體結構,不僅提高了彈頭的結構強度,有效防止在非直接撞擊條件下核爆炸效應對其産生的殼體熔化、燒燬、斷裂等,還可以吸收、衰減和遮罩核電磁脈衝等的輻射能量,使N M D很難對其進行攔截。“白楊”- M導彈對核爆炸的失效距離僅為500米,而世界上同類導彈彈頭的失效距離為10公里,兩者相差20倍!

    另外,“白楊”- M導彈的控制系統還採用了人工智慧技術,可使電磁脈衝干擾失效,使導彈具有良好的抗干擾性及飛行的安全與穩定性,有效規避敵方的導彈防禦系統。

    《中國國防報》2002年7月09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