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化職稱概念 5年建成完整執業資格體系

    我國在深化職稱改革時,將進一步淡化職稱概念,擴大執業資格制度的實施專業範圍,爭取通過5年的努力,使執業資格制度實施專業範圍達到50個左右,基本形成比較完整的執業資格體系。

    這是人事部有關負責人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作此表示的。據介紹,1995年以來,我國共有150多萬人參加了各類執業資格考試,其中36多萬人取得了各類資格,14個專業開始實施註冊管理。

    執業資格制度是職業資格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政府對某些責任較大、社會通用性強、關係公共利益的專業實行準入制度,是依法獨立開業或從事某一特定專業的學識、技術和能力的必備標準。這一制度的實施,加強了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的建設,促進了相關行業管理體制的改革,為在人才管理方面與國際接軌創造了條件。

    這位負責人表示,推行執業資格制度是深化職稱改革的重要內容。在國際上,許多國家沒有職稱,主要是以執業資格和專業技術職務的方式進行管理。深化職稱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強化執業資格制度,完善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度,淡化職稱概念。有些專業技術職務系列,條件成熟後,可以逐步向執業資格制度轉化,如會計、審計、行銷、工程中的部分專業。

    據悉,目前越來越多的部門和行業協會要求在相關專業領域建立新的執業資格制度。人事部將繼續按照統籌規劃、急需先建、逐步推開的原則,積極研究和推進一些重要專業領域的執業資格制度建設。今年初,有關部門聯合成立了全國註冊工程師工作領導小組,計劃繼註冊建設師和結構工程師執業資格制度後,土木工程、資訊技術等專業執業資格制度也將啟動。此外,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的需要,我國還將重點在品質檢驗、各類經紀人、諮詢服務、金融證券保險等專業領域加快執業資格制度的建設。

    這位負責人還表示,我國將依據世貿組織關於服務貿易總協議的相關條款,借鑒各國的管理經驗,積極推進執業資格的國際間互認工作。(完)

    持證上崗成定律 我國職業準入制度初步確立

    隨著我國人才評價制度逐漸與國際接軌,我國職業準入制度已初步確立,職業資格證書成為人們擇業的“通行證”。到目前,我國人事部門已在23個行業建立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勞動部門也明確規定了90個必須持職業資格證書就業的工種。

    據介紹,職業資格包括從業資格和執業資格,前者是指從事某一專業學識、技術和能力的起點標準,後者是指政府對某些責任較大、社會通用性強、關係公共利益的專業實行準入制度,是依法獨立開業或從事某一特定專業的學識、技術和能力的必備標準。

    目前,人事部已會同有關部門建立了23類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包括執業資格和從業資格),如註冊建築師、執業藥師、房地産估價師、拍賣師、珠寶玉石品質檢驗師、註冊稅務師、假肢與矯形器製作師、企業法律顧問、礦産資源儲量評估師、價格鑒證師、棉花品質檢驗師、房地産經紀人等。此外,依照有關法律,國家還推行了註冊會計師、執業醫師和律師等資格制度。

    在推行技能人才職業資格認證制度方面,我國也取得了明顯的進展。據統計,目前全國共有職業技能鑒定機構7000個,在1000多個職業範圍內開展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平均每年有400多萬人參加不同職業的職業技能鑒定,全國累計共有2500多萬人取得了不同等級的職業資格證書。

    人事部有關負責人高度評價了推行職業資格制度的重要意義:“它選拔和培養了一大批市場經濟需要的專業人才,並提高了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職業道德水準和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其次,它促進了有關行業管理體制的改革,規範了市場經濟秩序;此外,它還推動了我國人才管理制度與國際接軌。”

    這位負責人還表示,我國將在許多專業領域加快實施職業資格特別是執業資格制度,並逐步實現與世界各國進行執業資格互認,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完整的執業資格制度體系。(完)

    我國初步形成高層次人才培養體系

    隨著一系列高層次人才專項工程的實施,我國已初步形成了高層次人才培養體系,一度困撓人們的學術和技術帶頭人隊伍青黃不接的狀況得到初步緩解。

    據人事部統計,截至2001年底,全國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超過14萬人,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超過5000人,近千個博士後流動工作站的在站人數超過7000人。

    高層次人才是技術創新的核心力量,其數量和品質決定著一個國家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相對於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我國人才資源不足,特別是高層次人才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更大。一些專業領域由於缺乏高素質、高水準的“統領”人物和技術“帥才”,更影響了這些領域的創新和快速發展。

    人才特別是高層次人才缺乏的問題,引起黨中央的高度重視。1993年,中共中央提出,要造就一批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跨世紀的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為落實黨中央的決策,人事部等七部委正式啟動了“百千萬人才工程”,提出到20世紀末,在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影響重大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裏,造就上百名能進入世界科技前沿,在世界科技界有較大影響的傑出青年科學家,上千名具有國內領先水準,保持學科優勢的學術和技術帶頭人,上萬名在各學科領域裏有較高學術造詣、成績顯著、起骨幹或核心作用的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

    到1999年,“百千萬人才工程”共遴選出4批第一、二層次人選1397名。為繼續做好年輕一代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培養工作,人事部等七部委今年又啟動了“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進一步擴大國家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的培養規模,拓寬選拔領域,豐富培養措施。

    1985年開始建立的中國博士後制度,也是我國高層次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20世紀80年代末,全國共建有159個博士後工作站,在站人員僅552名。進入90年代後,我國博士後制度進入快速發展時期。目前,全國已建成970多個博士後流動站和400多家企業博士後工作站,在站人數達7000人。

    人事部有關負責人説:“博士後制度突破了傳統人事管理體制對高層次人才的多種限制,探索建立了一套新的用人機制,為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和發揮作用創造了條件。”

    面對激烈的國際人才競爭和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人事部決定,要在保證品質的前提下,努力擴大博士後的招收規模,爭取到“十五”末,企業博士後工作站總數達到1000個左右,全國在站博士後人數達到1.2萬至1.5萬人,使博士後招收規模增長一倍。

    作為培養跨世紀高層次創造性人才的專項計劃,由教育部等實施的“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在推動科技創新與國內外學術交流、培養創新人才等方面也取得顯著成效,吸引和凝聚了一批國內高層次優秀人才。據統計,目前共有69所高校的389個學科聘任了411位特聘教授、33名講座教授。(完)

    人事部部長張學忠:人才競爭要從體制和制度入手

     人才競爭要從體制和制度入手——人事部部長張學忠專訪

    “制度問題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人才競爭的背後實際上是體制和制度的競爭。”人事部部長張學忠就人才問題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實施人才戰略,制度建設是關鍵,要從制度和機制入手,在人才競爭中形成真正的優勢。

    隨著高新技術産業迅速增長,人才資源已成為最重要的戰略資源。截至2001年底,我國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已近4000萬人,大專以上學歷的人員比例達53.7%,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已達14.3萬人,回國工作的海外留學人才近14萬人。“我國已初步建立起一支規模宏大、素質較高、基本滿足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隊伍,為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保障。”張學忠説。

    但張學忠也坦承,相對於日益發展的知識經濟和經濟全球化的客觀需要,我國人才隊伍存在一些不足:隊伍規模偏小,人才總量不足;整體素質不夠高,創新能力不強;地區、行業之間分佈不夠合理。目前世界各國都面臨著人才供給不足的嚴峻局面,許多國家採取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人才;與此同時,全球跨國公司進入中國後,紛紛採取人才本土化戰略,加大在華吸納人才的力度。“在這種形勢下,爭奪人才的競爭無疑會更加激烈,我國保持現有高素質人才隊伍的穩定也面臨更的壓力。”

    “目前我國人才競爭機制、激勵機制、淘汰機制尚不健全,人才管理體制和管理模式還不能完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張學忠表示,“人才隊伍建設,關鍵是要從制度上著手,健全科學、規範的人才管理體制和法規體系,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配套的、符合人才特點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開發機制。”

    面對新的形勢,黨中央審時度勢,及時作出實施人才戰略的重大決策。“這一決策無疑會極大地促進我國人才資源的開發工作。”張學忠認為,人才強國要從多個方面同時入手:要努力擴大人才隊伍總量,使之在2005年達到5400萬人以上;要提高人才隊伍素質,使大專以上學歷的人才比例提高到70%,從事研究和開發的科學家和工程師超過90萬人;優化人才隊伍結構,使人才高級、中級、初級的層次結構趨於合理,推動人才在産業、地區、城鄉之間分佈優化;大力培養、引進我國急需的高新技術人才、資訊技術人才、世貿組織專業人才、國際金融和貿易人才、跨國經營人才等,特別要注意培養和造就學科帶頭人和工程技術帥才。

    張學忠説:“我們將以推行聘用制為突破口,以建立競爭機制、激勵機制為重點,積極推進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將深化分配製度改革,逐步建立適應事業單位各自特點、形式多樣、自主靈活的內部分配激勵機制;進一步加強人事法制建設,維護用人單位和各類人才的合法權益。”(完)

    新華社2002年10月19日

    

    


廣州:成人高校教師申報職稱有變
職稱學歷不再必要 低學歷亦獲上海居住證
四川出臺留學回國人員職稱認定辦法
廣州:違反計生政策不評職稱
深圳為優秀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審開“綠燈”
青島將取消職稱“終身制”
人事部: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將從三方面入手
南京:改革又推新舉措 中學教師可評教授
透視長春職稱外語考試 英語六級生成了“搶手貨”
中級職稱外語考試昨舉行 "答案詞典"落網
人事部封殺“答案詞典”
廣東引進人才的新門檻:學士學位與中級職稱
職稱在穗不吃香 用人單位更重文憑經驗
天津:中初級職稱以考代評
講學歷講職稱的今天 誰是人才?
我在美國評職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