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宏觀經濟形勢及2003年經濟政策取向

    在堅持擴大內需方針及積極、穩健的宏觀經濟政策的強有力支援下,並抓住了入世和世界經濟逐步復蘇的契機,今年我國宏觀經濟出現了穩定持續增長的好形勢。上半年國內生産總值增長了7.8%,好于上年末的預期。第三季度經濟增長仍然保持了強勢,為全年實現較高增長奠定了較為堅實的基礎。預計2002年全年國內生産總值增長將達7.6%左右。展望明年經濟形勢,有很多有利因素支援經濟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態勢,與此同時,也要對經濟生活中一些長期存在和新近出現的制約因素予以充分的重視,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必要的力度,不斷挖掘經濟增長的內在潛力。

    第三季度經濟增長保持強勢,為全年實現較高增長奠定堅實基礎

    投資、出口高速增長是今年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投資需求強勁增長是今年經濟運作中的一個顯著亮點,已成為帶動內需、拉動工業生産增長的主要動力。1-8月份,固定資産投資(不包括集體和個人投資)同比增長24.2%,比去年同期加快5.3個百分點,是“九五”以來的最高增幅。分所有制來看,今年以來各類經濟成份的投資同步快速增長,上半年集體投資增長15.8%,個體投資增長19.4%,增幅均比上年有明顯提高。分管理渠道看,帶動今年投資增長加速的主要力量是基本建設投資,1-8月基本建設投資增長了23.9%,增速較上年提高12.2個百分點;房地産投資則基本保持了上年的高速增長態勢,1-8月增長率為30%,比上年下降了2.1個百分點;而更新改造投資增長有較大回落,1-8月只增長了16.4%,增速同比回落了10.3個百分點。分行業看,今年第二産業的投資增長超過了第一和第二産業,是投資增長的主導力量,其中對一些優勢産業的投資增長更快,如冶金、化工、機械和輕工的投資增長率分別達到了55.4%、50.2%、68.9%和40.9%。而近年來增長較快的電子行業因受全球電子市場不景氣的影響,投資增長滑坡較大,今年只增長了11.3%,低於全部工業投資增幅14.2個百分點。第三産業中投資增長較快的是房地産、公用服務諮詢業和文教衛生廣播福利業,增速達到了30.7%,而近年來備受投資者青睞的郵電通信業因受改革和業務發展狀況的制約出現了較大的負增長,同比下降了27.4%。

    積極財政政策仍是促成今年投資高速增長的主要因素。今年1-8月國家預算內用於固定資産投資的資金增長了57.4%,其中用於基建的投資資金增長更是高達62.1%,國債項目在資金撥付、配套資金安排與工程建設方面明顯比往年加快了進度,從而有效地帶動了銀行貸款和社會投資的快速增長。同時,投資的快速增長中,由入世效應帶來的外商直接投資快速增長也發揮了重要作用,1-8月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344.42億元,同比增長25.5%。固定資産投資資金來源中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部分增長了28.8%,成為投資資金增長的重要源泉。另外,由房改政策引發的持續的住房熱則是房地産開發投資高速增長的重要基礎,並對保持投資總體高速增長起到了積極作用。

    外需快速增長是今年經濟出現明顯回升態勢的另一重要原因。1-8月我國出口同比增長17.5%,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0.2個百分點;累計實現貿易順差17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59.2%。外貿出口形勢的明顯好轉是國內外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在國內方面,為預防出口因世界經濟復蘇形勢不明而出現較大滑坡,提早進行了政策準備,明顯加快了出口退稅進度,加大了對企業出口的信貸、稅收、國際結算和保險等方面的支援力度,採取措施幫助企業開拓國際市場並有效應對國外反傾銷等貿易壁壘,還進一步放寬了對企業從事進出口貿易的準入限制,形成了較為良好地有利於出口的政策氛圍。從外部因素看,首先今年我國抓住了美國、亞洲經濟出現階段性強勁復蘇的好時機,擴大了對這些地區的出口,1-7月我國對美國、香港、東盟和南韓的出口分別達到了21.3%、23.4%、24.9%和17.7%,有力地彌補了對歐盟和日本出口的不足。香港和美國還是我國貿易順差的主要來源地。其次,美元匯率的大幅貶值也對我國擴大出口産生了積極作用,由於我國採取與美元掛鉤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美元對歐元和日元的大幅貶值,有利於改善我國出口産品的國際競爭力。第三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正效應有所顯現。中國由於穩定的政治環境、快速發展的經濟、良好的投資環境工業發以及生産配套能力的增強,吸引了許多跨國公司將其生産和採購轉移進來,外商投資企業在出口中的作用進一步加強。最後由於我國的出口商品以中低檔商品為多,經濟波動對這類商品需求的影響相對較小。

    在投資與出口強勁增長的帶動下,今年工業增長也呈現出不斷攀升的良好態勢。1-8月累計全部國有和規模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19662億元,同比增長12%,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6個百分點。在生産加速的同時,工業經濟效益也不斷得到改善,1-8月工業産品銷售率累計為97.47%,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48個百分點,到7月末利潤總額增長了8.1%,虧損面則下降了1.9個百分點。

    消費增長平穩,一些消費熱點對工業生産帶動作用明顯增強

    今年我國消費增長的形勢一直比較平穩,甚至月度間的變化都很小,1-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了8.6%,以現價計的增幅下降了1.5個百分點,如果剔除價格下降因素,則同比增幅回落約0.5個百分點。今年消費增長相對疲弱的主要原因有:(1)現有收入分配格局限制了有效需求的持續增長,需求與購買力之間存在著較為嚴重的錯位;(2)消費結構轉換仍處於醞釀與質變前的量變積累期,雖不斷有個別消費熱點涌現但還難以成為大眾普遍的消費品;(3)失業人數增長和保障水準相對較低,影響到了一部分人的消費,並對在崗人員産生了不良的示範效應;(4)我國公共産品價格近幾年上升過快,在一定程度上擠出了私人消費,典型的如農民義務教育、醫療衛生開支較高,擠佔了農民在其他方面的消費。

    雖然今年消費在總體上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不是那麼強,但一些消費熱點還是對工業生産運作産生了較大影響。今年1-8月,汽車、通訊器材、建築裝潢材料和傢具的增長率分別達到49.9%、55.8%、31.7%和21.9%,形成了以汽車、電子通訊和住房相關消費為核心的新消費熱點。消費熱點的形成對相關工業生産起到了很大的帶動作用,由於汽車銷售量快速增長,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對工業增長的貢獻度明顯上升,到8月份其貢獻率為14.4%,對工業增長的拉動作用首次超過了電子通信設備製造行業,躍升為工業40個行業大類之首。

    通貨緊縮和財政收入增長趨緩是當前經濟增長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今年我國經濟運作的總體形勢良好,但也還存在一些制約經濟增長的不利因素,需要予以充分的重視。首先,通貨緊縮有所加劇,1-8月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下降0.8%,價格指數比去年同期回落了2百分點,比今年一季度回落幅度加大0.2個百分點;1-8月商品零售價格同比下降1.5個百分點。作為先行價格指數的生産資料價格指數前8個月累計下降4.4個百分點,近幾年月降幅有所趨緩,但仍然維持2%以上的降幅。通貨緊縮的加劇對投資與消費的進一步增長産生了一些消極影響。考慮到通貨緊縮産生原因的複雜性,要綜合應用總量政策和結構性政策來治理通貨緊縮。

    財政收入增長速度明顯放慢可能是影響今年及今後一段時間經濟穩定增長的又一因素。今年1-8月份,累計完成財政預算收入11657億元,僅比去年同期增長10.2%,增幅較上年同期下降了14.5個百分點。而財政支出則繼續保持了較高增長,1-8月同比增長了17.4%。過去幾年中較快的財政收入增長有力地支援了積極財政政策的貫徹實施,使得我國在不斷擴大財政支出的同時,保持了財政狀況的健康,赤字率和債務餘額佔GDP的比重始終處於警戒線以內。今年財政收入增速放緩將使積極財政政策面臨著要麼減小力度逐漸淡出,要麼保持力度突破警戒這樣一個艱難選擇。

    總的來説,1-8月份經濟運作已經為全年經濟增長奠定了一個良好基礎,今年經濟增長率將肯定超過去年,有望達到7.6%左右。財政收入增長可望達到11%左右。預計全年固定資産投資完成額(不包括集體和個人)增長可達18-20%,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8.7%,外貿出口增長15%,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可望超過550億美元,增速達到20%。全年工業增加值增長11.4%左右。

    受投資和出口增長趨緩的影響,明年經濟增長將比今年略有下降

    2003年我國經濟運作中既存在著諸多有利因素,也有一些不可忽視的制約性因素,對此應採取適當的宏觀經濟政策來保持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有利於明年經濟增長的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制度與政策環境將更加有利於經濟增長2003年將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史上又一個重要年份,新一屆政府將會以更大的力度積極推動各項改革事業向前發展,從而為經濟發展創造出更為良好的制度與政策環境。

    積極和穩健的宏觀政策將保持連續性,是經濟適度快速增長的保證

    為了加快推進結構調整和解決經濟發展中的突出矛盾,明年將會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總體來看,宏觀經濟政策將繼續堅持既積極又穩健的主基調。在當前我國有效需求仍然不足、通貨緊縮壓力有所加大的形勢下,財政政策將會繼續保持積極性,但為了防止財政風險,有必要增加穩健性;貨幣政策則會繼續保持穩健,但為了繼續擴大內需和活躍整個經濟,將會增加積極性。這些良好的政策氛圍將會對明年經濟增長起重要的支撐作用。

    入世的積極效應將會進一步釋放中國入世大大加快了中國經濟融入世界經濟的步伐,外界對中國經濟的信心明顯增強。今年入世的積極效應得到初步釋放,外商紛紛加大了對華直接投資力度,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將再創歷史新高。預計這一趨勢在明年會表現得更為明顯,最近全球最大的企業戰略管理諮詢公司之一的科爾尼發佈的FDI信心指數表明,我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富吸引力的直接投資目的地。跨國企業正在大舉進入我國,我國正在成為“世界工廠”和地區性的研發中心、運營中心。因而,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明年國外直接投資將繼續保持高增長。隨著對世貿規則的逐步熟悉和入世協議的執行進入實質性階段,明年中國入世對改善我國貿易環境的作用也將會進一步顯現,對我國商品的貿易壁壘將逐步減少,這將有力地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為繼續發揮出口作為經濟增長重要發動機的作用創造良好的條件。此外,為履行入世協議我國政府所做的一系列政策調整,特別是有關國民待遇和透明度原則方面的政策調整,將會大大改善內資企業的發展環境,刺激民間投資穩定增長。

    一些消費熱點處於加快醞釀過程中,對活躍消費、提高消費者信心將起積極作用

    儘管整個消費需求的內在穩定增長機制還未最終形成,但汽車、旅遊、住房等新興熱點在政策的刺激和消費結構升級的推動下,有望進入快速穩定增長軌道,對擴大內需和拉動經濟增長的貢獻正逐步提高。這些消費熱點的逐漸形成不僅將活躍市場,而且會通過消費結構的升級帶動産業結構升級,加快我國製造業和相關服務的快速增長。

    明年經濟運作中的制約性因素主要有:固定資産投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難度加大固定資産投資的高速增長在拉動今年經濟增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明年繼續保持這種高速度的難度在加大。首先是支撐最近兩年固定資産投資高速增長的房地産開發投資受一系列因素的影響,已經明顯減速,其增長率已由今年4月份時的40%左右,回落至目前的25%左右。導致房地産開發投資增幅回落的主要原因在於房地産投資的需求拉動因素已經明顯減弱,據國家統計局統計,今年1至8月份,全國商品房空置面積同比增長14.1%,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3.2個百分點。其中,空置一年以上商品房面積為439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1.5%。8月份,商品房空置面積分類指數為98.42,比去年同期增加6.80點。1-8月商品房竣工面積增長高於銷售面積增長3.7個百分點。商品房空置面積的不斷上升反映了房地産的市場需求有所降溫,這對房地産供給(投資)的增長是一個很大的抑制因素。另外,房地産投資的資金來源也將趨緊,房地産投資的資金來源中定金及預付款和銀行貸款是最主要的,隨著銷售面積增長的放緩和年底銀行資金回收,這部分資金的增長也將放慢,這對房地産投資增長也是一個制約因素。

    其次,固定資産投資中的基本建設投資對國家預算內資金依賴程度較高,其快速增長有賴於預算內資金支援力度的進一步加大,由於今年這部分資金的增長已經很快,增幅達到62.1%,形成了很高的基數,明年繼續大幅提高的難度較大。另外由於財政收入增速的趨緩,財政風險問題會突出出來,大規模擴張這方面的財政支出也會因此受到很多限制。而缺少了國家預算內資金的有力支援,基本建設投資增長肯定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回落。

    三是更新改造投資則受市場狀況的影響較大,趨勢比較難以把握。今年更改投資表現不夠理想的主要原因在於第三産業特別是郵電通信業的更改投資大幅下降,這與電信業今年進行的改革有一定的關係。目前電信業改革已經告一段落,新一輪的競爭即將展開,由此將很有可能帶動明年更改投資出現恢復性的增長。

    綜合以上分析,明年我國的固定資産投資可能呈現出小幅回落的特徵。預計全年國有和其他固定資産投資增長在15%左右。

    明年將會繼續面臨通貨緊縮的壓力通貨緊縮與有效需求不足緊密相關,是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中一種需要高度重視的長期趨勢。一些學者從貨幣供應增長來判斷當前是否存在通貨緊縮。在我國當前情況下,貨幣指標存在較多的“擾動因素”,特別是用貨幣供應量增長率是否大於經濟增長率與通貨膨脹率之和來判定貨幣供應是否充足,是不恰當的。判斷通貨緊縮最重要的依據是物價是否出現持續性下降,而且持續時間超過2個季度。從這一標準來看,目前的確存在通貨緊縮問題。居民消費價格自去年9月份開始下降,已持續下降近1年,今年一季度GDP增長7.6%,二季度則上升為8%,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則呈相反的走勢,一季度平均下降0.6%,二季度平均下降1.1%,7月和8月份各項宏觀經濟指數仍然較為強勁,但物價下降的趨勢並沒有得到根本抑制,分別為-0.9%和-0.7%。同期生産資料價格指數和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降幅更大,持續時間更長。如果再從零售價格指數看,情況更是如此,1997年以來,零售價格指數僅個別月份呈正增長,也就是説,即使是2000年我國宏觀經濟出現重要轉機時零售價格指數仍然是持續下降的,只是呈階段性的減緩趨勢。到去年下半年,各種價格指數在外需增長有所減弱及政策性效應集中釋放後,再次歸於跌勢。由此,我們得出這樣的基本結論,自1997年10月開始出現通貨緊縮趨勢以來,通貨緊縮一直存在,只是受宏觀政策和外部環境改善的影響,一段時間(如2000年至2001年上半年)被暫時掩蓋了或被部分抑制了。産生通貨緊縮的原因主要不是短期因素,而是長期結構性矛盾和體制性矛盾交互作用的結果,解決通貨緊縮要標本兼治,但重在治本,即通過加快結構調整和體制創新來建立促進內需持續快速增長的新機制。另外,當前我國面臨的通貨緊縮與世界經濟正步入新的結構調整時期所新産生世界性的生産過剩有明顯的關聯。明年,隨著結構矛盾的進一步顯現和經濟結構調整的加快(短期可能會通過增加失業,減小消費來加劇通貨緊縮),以及世界性的需求不足也會對我國的需求增長産生壓力,通貨緊縮壓力依然較大。預計明年物價水準將在0增長左右徘徊。

    有一點需要強調,通貨緊縮並不意味著經濟衰退或蕭條,我國的通貨緊縮實際上反映為經濟增長率的適度下降或持續調整,這就是所謂的“縮長”現象(經濟適度快速增長與通貨緊縮並存)。在中長期結構調整和體制慢變的過程中,貨幣增長以及利率政策本身與物價走勢的關係趨弱,主要是因為實體經濟與貨幣經濟之間存在明顯的脫節,或者講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失靈,因此,從貨幣供應增長率來判斷是否存在通貨緊縮是難以得出正確結論的。

    另外,明年的就業壓力將會繼續增大,將對明年的消費增長繼續形成壓力,估計明年消費增長與今年持平。

    全球經濟復蘇前景仍存在著不確定性今年全球經濟雖然很快克服了去年短暫的衰退而出現了復蘇,但復蘇的力度很弱,復蘇中還不斷有反覆出現。如美國經濟一季度的經濟增長還高達5.0%,二季度就陡降至1.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美國經濟今年增長率的預測也下調至2.2%。近期美國經濟又受到一系列公司醜聞以及股市重挫的打擊,作為支撐過去十幾年美國經濟增長重要力量的外國投資者也開始撤離美國,加之布希大張旗鼓地發動所謂“先發制人”的反恐戰爭使國內安全形勢驟然緊張,國際石油市場也聞風而漲,今年8月份國際石油市場油價一度漲到每桶30美元,達到15個月以來的最高水準。所有這些使美國經濟的復蘇前景被蒙上了一層陰影,已有不少經濟學家在談論出現“雙谷蕭條”的可能。從現在的各種情況來看,美國經濟即使不再陷入蕭條,也很難在短期內走上復蘇的康莊大道,明年的美國經濟仍會在磕磕碰碰中蹣跚而行。美國經濟今年有一特殊之處是,儘管經濟增長下滑,但其吸納進口的能力卻沒有下降。歐洲經濟的復蘇前景同樣不樂觀,受長期性結構問題與高失業率的影響,歐洲經濟如同一部老舊的機器,雖不致停止運轉,但也決不會快到哪去。另外,由於歐元區貨幣政策由以反通貨膨脹聞名的歐洲央行掌握,財政政策則受制于馬約中赤字不超過3%的條款規定,歐元區各國政府運用財政貨幣政策刺激經濟增長的能力受到很大限制。因此歐洲經濟在未來一段時期也難以取得超越美國的經濟增長。與中國經濟聯繫更為緊密的另一大經濟體日本也一直掙紮在衰退的邊緣,其宏觀經濟政策已基本處於無計可施的地步。困擾其十幾年之久的金融機構不良債權問題的解決目前還沒有眉目,最近東京證交所“日經股指”一直在18年來的低谷徘徊,更加加劇了解決這一問題的難度。在內需增長疲弱的情況下,日本經濟增長趨勢基本上是由外需特別是美國經濟的走勢決定,因而美國經濟復蘇前景不好勢必影響到日本經濟的復蘇前景。今明兩年內世界經濟復蘇的亮點仍在亞洲地區,根據亞行發佈《2002年亞洲發展展望》報告中的預測,今年亞洲經濟增長率將從去年的3.7%上升到4.8%,而明年亞洲經濟增長將達5.7%。因而不斷發展著的亞洲區域內貿易將對中國産品出口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

    世界經濟緩慢的復蘇前景將不可避免地對我國明年的出口形勢産生影響,雖然較強勁的亞洲經濟復蘇形勢和中國入世有利於幫助克服一部分消極影響,但明年繼續保持出口高增長仍會有一定的困難,預計明年出口增長將呈穩中趨降的態勢,全年出口增長將降至10%左右。

    總體看來,明年我國經濟增長將受到投資和出口增長趨緩的影響會比今年略有下降,經濟增長預計為7.3至7.6%。

    著力提高貨幣政策有效性,緩解通貨緊縮趨勢

    明年我國經濟增長的調整性特徵仍不會發生根本性變化,經濟自主增長的有效機制尚難形成,受外部需求環境和內部市場因素的影響,明年經濟增長還有下滑的趨向。為繼續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良好勢頭,明年仍應堅持1998年以來的擴大內需的方針,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努力提高貨幣政策的有效性,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與必要的力度。

    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從調整期經濟增長明顯低於潛在增長率這一現實出發,明年應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以便為結構調整、治理通貨緊縮和解決失業問題創造必要的宏觀環境。明年國債發行還應保持相當的規模,以保持國債投資的力度,滿足重大項目的資金需求。由於財政收入增幅放緩,明年財政赤字將有所上升。在現階段,財政赤字上升不會引發不良的宏觀經濟後果,也不會加大財政風險。在宏觀經濟處於均衡或過熱狀態時,過大的財政赤字是會引起通貨膨脹、擠出私人投資降低長期生産率等等問題,而當宏觀經濟低於潛在增長率時,上述這些問題就都不存在了。特別是我國擴大的財政支出多用於生産性支出,而不像大多數西方國家通過轉移支付用於消費,結果是提高而不是降低了經濟的長期增長率。而經濟發展了,經濟總量平衡了,相應地就奠定了財政平衡的物質基礎,即使財政出現償付方面的風險,應付起來也相對容易的多。相反,財政平衡則不可能脫離經濟總量平衡而長期持續。

    近期積極財政政策不能輕易退出,但可以適當調整其投向,重點是增加對社會保障及農村教育、基礎設施的投入。一是增加社會保障資金支出,提高“低保”水準,擴大社會保障體制改革試點,每年可發行一定規模的社會保障專項國債,連續發行10年。二是增加中央和省級財政對農村基礎設施和教育的投入。在中西部地區要盡可能用較少的投入多安排低等級或次等級的縣級及鄉村公路建設,真正解決“行路難”的問題,加大實施“村村通公路”工程的力度。通過教育的專項轉移支付制度及增加中央和省級財政對農村教育的支出比例,真正普及農村九年制義務教育,在條件成熟時,可考慮對農村實行免費義務教育。繼續加強農村生態環境建設,重點做好西部地區退耕還林還草工作。

    著力提高貨幣政策的有效性明年在財政政策運用受到一定限制的情況下,應加大貨幣政策的作用,在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的同時,增加貨幣政策的靈活性。近年來,我國貨幣政策從技術操作層面來看,已經是相當放鬆,先後8次降息已使我國目前的利率水準處於歷史低點,央行還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和增大再貸款向經濟中注入了大量的流動性,貨幣供應量增長明顯得到提高,其增速顯著大於GDP增長與物價變化之和,M2/GDP之比已經是全球最高。但在這種情況下仍有大量企業感覺到資金緊張、貸款難,人們普遍認為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援力度仍顯不夠。貨幣政策給人一種好看不好吃的感覺。出現這種矛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從宏觀角度來看,貨幣供應量與經濟增長之間並不具穩定的關係,特別是在經濟轉軌時期,貨幣需求函數變化大,完全可能存在貨幣供應量大而實體經濟仍缺資金的現象。因而把貨幣供應量作為貨幣政策的仲介目標,作為衡量銀根鬆緊的唯一尺度存在很多問題。目前大多數的發達國家早以放棄了貨幣政策的貨幣供應量目標制,而代之以通貨膨脹目標制。如果以通貨膨脹目標制來衡量,當前的貨幣政策仍不夠寬鬆,在存在通貨緊縮的情況下就仍有必要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其次,從微觀的角度來看,我國利率的市場化程度較低,利率雖有一定的浮動空間,但仍不能夠充分反映風險的大小。銀行業經營的審慎性原則是全世界通用的,如果沒有恰當的風險防範機制,銀行業只能犧牲利潤機會而保證安全性。中國銀行業由於歷史原因,存在不良資産比例較高、金融風險較大等問題,防範金融風險問題是上上下下普遍關心的問題,結果是銀行業對安全性的考慮遠大於追求利潤的衝動。第三,近年來信貸市場還出現了較嚴重的結構性問題,銀行的存貸款業務出現了向大銀行、向銀行上級機構集中的趨勢,對企業的貸款則出現了向大企業、優質企業集中的趨勢。結果是大量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難以得到滿足。結果貨幣政策執行中出現了技術性放鬆與制度性收縮並存的局面,且制度性收縮的效應要大於技術性放鬆。

    因而貨幣政策要有新的思路,單純依靠貨幣政策的技術性放鬆是不能滿足實體經濟的資金需求,要從提高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入手,更多地採取結構性措施,特別是要在金融體制改革上要有大的進展,對金融風險的防範也要採取更為積極的方式,在發展過程中逐步予以消解。提高貨幣政策的有效性要從多方面著手,既要提高銀行體系的仲介效率,通過發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向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非國有企業提供金融服務;也要積極發展各類資本市場,擴大直接融資比例,促進儲蓄向投資的轉化;還要積極開拓消費信貸,克服消費中的流動性約束,促進消費增長。

    努力緩解通貨緊縮趨勢通貨緊縮是當前我國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而且是一個不易解決的長期性問題。我們必須正視這一問題的存在,並努力採取措施解決這一難題。通貨緊縮問題産生的根源比較複雜,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結構性、體制性和宏觀經濟的短期失衡是主要原因。通貨緊縮對當前的經濟增長帶來的一定的抑製作用。首先,持續性的通貨緊縮將對民間投資和消費增長産生明顯的抑製作用。生産者和消費者都有“追漲不追跌”的心理,通貨緊縮問題不能根本緩解便意味著生産者和消費者面臨的不確定性增加,導致企業創新的積極性下降,消費者信心不足,從而抑制民間投資和消費增長。通貨緊縮不消除,就難以建立起經濟的自主增長機制。其次,通貨緊縮會造成生産者和消費者雙方面的效益損失。一方面大量的生産能力閒置和物價的持續低迷,會使企業效益無法得到實質性的改善;另一方面,農村居民和城鎮低收入群體則消費嚴重不足。

    解決通貨緊縮問題要從結構調整入手,加快淘汰落後生産能力的步伐,擠壓低效或無效的供給。另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提高貨幣政策的有效性都有助於擴大需求,對解決通貨緊縮問題也有積極意義。

    採取各種有效措施,增加就業緩解失業壓力是明年宏觀經濟政策需要特別關注的一個問題,要處理好這一問題首先要區分三類不同性質的失業問題。一類是和我國發展階段相關的原生性失業問題,只要工業化沒有完成,二元結構還存在,這部分失業就總會存在,只是採取的形式可以不同罷了,它可以表現為傳統或非正式部門中的就業不足,公開失業或是現代部門中的隱形失業。這類失業問題本質上是由資本積累不足導致的,不是短期宏觀經濟政策所能夠解決的,需要靠長期發展和不斷推動工業化在發展過程中來解決。另一類失業是和經濟週期相關的,是由於資源利用不足導致的失業,這類失業往往隨經濟景氣的變化而變化,是短期宏觀經濟政策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還有一類失業是結構性失業問題,是由於經濟結構變化導致的勞動技能供給與需求不匹配引起的,這類失業問題一般只能依靠教育培訓和提高勞動力市場配置效率來解決。

    針對不同的失業類型要有針對性地採取不同的措施予以解決。對原生性失業在短期內更多地是如何提供基本保障的問題,通過建立社會保障體系是提供保障的一種方式,在非正式部門中就業也是保障的一種方式。在目前難以建立覆蓋全社會的社會保障體系的情況下,要為非正式部門發展留下足夠的空間,以發揮其就業蓄水池的作用。週期性失業是宏觀經濟政策可以發揮作用的領域,宏觀經濟政策要把擴大就業容量作為一項重要目標,今後有財政資金參與的項目都應進行就業效應評估,把能否增加就業作為項目審批的一項重要標準。還要運用財政、稅收、信貸等經濟政策來充分挖掘現有經濟增長條件下的就業潛力,降低享受優惠政策的門檻,調動更多的人參與到擴大就業的工作中來。對於結構性失業問題一是要加強對失業人員的保障,二是要加大再培訓力度,努力使失業人員適應勞動力市場的需要。

    (國家計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形勢分析課題組

    課題顧問:陳東琪

    課題組長:王小廣

    執筆:孫學工

    課題組其他成員:樊彩耀 劉國艷 常興華)

    《中國證券報》 2002年10月9日


8月中國宏觀經濟分析報告
7月宏觀經濟亮點增加
上半年中國宏觀經濟分析報告及主要指標變動
促進就業應成為宏觀經濟政策的根本取向
創造就業應成為所有經濟政策的核心
論當前中國宏觀經濟政策若干問題
宏觀經濟政策有望鬆動
中國經濟政策趨統一 區域優惠政策將淡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