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工業發展呈多樣化 中國工業成就最為顯著
黎越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不久前發表的《2002/2003年工業發展報告》,評估了世界各國的工業狀況。報告認為,世界工業發展現狀呈現多樣化特點。面對瞬息萬變的工業領域,只有少數國家能夠應對自如,多數國家卻束手無策,而中國是自1985年以來工業成就最為顯著的國家之一。

    全球工業北強南弱

    報告指出,發達國家應積極幫助欠發達國家縮小日趨擴大的工業能力差距。發展中國家也有責任營造一個良好環境和體系以應對技術的急劇變化和日益加快的全球化進程。對各國工業狀況的分析顯示,要提高工業業績的兩個最主要因素是本國的技術努力和外國的直接投資。

    報告在通盤分析後提出,全球工業活動具有以下特點:1、製造業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儘管發展中國家所佔份額在不斷增長。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化仍遠遠落後。2、在發展中地區,東亞(含中國)的工業成就在各個方面都獨佔鰲頭。3、在每人平均製造業附加值和外國直接投資方面,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都在發展中國家中佔領先地位。4、南亞在製造業方面取得了較好增長,但每人平均生産和出口方面的業績都不盡如人意。5、中東和北非在每人平均製造業附加值方面略有進步。6、撒哈拉以南非洲(南非除外)在各方面都落後於世界其他地區。7、工業活動和工業能力高度集中在少數主要發達國家和少數主要發展中國家。

    中國工業是後起之秀

    報告特別指出,中國是自1985年以來工業成就最為顯著的國家之一。記者就此走訪了中國常駐聯合國工發組織副代表李勝根公使銜參贊。

    李勝根參贊認為,根據報告提供的數據和資料顯示,中國在工業發展領域的多項具體指標有較大進步,如有關製造業附加值和製成品出口資料表明,中國自1985年以來在製造業附加值的份額增長了7%,出口份額增長了14%。在1998年製成品出口和製造業附加值國別份額排名中,中國分別以16%和29%在發展中國家中排名第一位。在高、中技術出口方面,中國的表現也特別值得注意。1985年中國還榜上無名,但到1998年已分別名列第11位和第13位;到1998年中國在發展中國家資源型出口領域中的表現也首屈一指。

    在工業發展驅動力的各指標排名中,中國的技能指數由1985年的64位上升到1998年的62位;生産企業的每人平均研發費用由52位上升到44位;每人平均外國直接投資由65位上升到49位;每人平均專利支出由64位上升到57位;基礎設施投資由55位上升到53位。此外,中國的工業競爭力排名在1985年至1998年期間提前了24名。

    李勝根參贊表示,工發組織的報告也顯示,中國在製造業附加值方面的技術結構的排名卻在同期有所倒退,技能基礎與規模相比顯得薄弱,此外,工業基礎設施在1985年—1998年期間並無明顯改善。因此,報告認為儘管中國在大力提高其工業發展驅動力,但要趕上同一地區正在工業化的其他國家仍待繼續努力。

    發展中國家在追趕

    報告認為,工業發展取得顯著進步的發展中國家還有印尼、泰國、菲律賓、愛爾蘭和埃及。這些國家工業發展的成功歸功於制訂了強有力的工業政策並通過跨國公司提供了勞動密集型産品和組件。在發展中國家中,按區域平均值計算,到上世紀90年代末,東亞最為領先,其次是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區,中東及北非,南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自1985年以來,工業競爭力提高最快的中等收入發展中國家有中國、哥斯大黎加、馬來西亞、墨西哥、菲律賓和泰國。

    報告強調,成功的發展中國家運用不同的戰略來建立他們的工業能力,其建立工業能力的途徑主要是通過加強本國的研究和開發能力,同時吸引外國直接投資。

    《經濟日報》 2002年11月26日


1-10月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繼續趨好 
煤炭工業:結構調整要有新思路
歐洲依然領先資本密集型工業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法國工業生産再度下降
汽車工業科技十年實現歷史性跨越
中國汽車工業“3+6”嶄新格局浮出水面
10月全國工業生産快速增長 
李榮融:13年來我國工業發展實現了歷史性跨越
關於公佈《工業行業近期發展導向》的通知
機械工業500強推出 汽車業佔主流
前三季度工業運作呈現四大亮點
中國工業步入良性發展軌道
我國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加快
中小企業工業總産值、出口總額佔全國六成
國家經貿委:工業將保持較快增勢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