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步入良性發展軌道

    中國國家統計局今天發佈“工業在調整中快速發展”的報告,稱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工業經濟迅速發展壯大,特別是進入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中國工業不斷深化改革,加快經濟體制的轉軌,步入了良性發展的快車道。

    國家統計局把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八年稱為改革開放的第一階段,這十年間,中國工業增加值由一千六百0七億元人民幣增長到五千七百七十七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年均增長速度達百分之十點九。許多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産品如鋼、原煤和水泥等的産量躍居世界前列。工業創造和積累了大量社會財富,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斷上升,成為國家財政收入最重要的來源。

    從一九八九年開始,中國工業經濟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這十幾年來工業産品的增長仍保持了較快的勢頭。二00一年末,發電量達到一萬四千七百八十億千瓦小時,比一九八九年增加九千一百多億千瓦小時;原油、化肥、鋼和汽車等均有大幅增長,而且産品結構調整和升級換代加快,實現了産品由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

    中國工業的結構調整是伴隨著生産力和生産關係的不斷發展變化進行的。有數字為證,按規模以上企業的工業總産值計算,一九八九年純國有企業的比重為百分之六十七點九五,去年降為百分之二十三點七;股份制(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企業的比重已近三成。

    外商和港澳臺商投資企業也獲得了較快發展,比重由一九八九年的百分之一點四上升到百分之二十八點二。在出口貿易中,工業製成品的份額日益上升,二000年進出口達到三萬九千二百七十四億元,比一九八九年增長九點五倍。

    此外,産業結構趨於優化,表現為能源工業得到較快發展,大大緩解了對工業經濟發展的制約作用;高技術及新興産業快速發展,促進了産業結構的升級。國有企業改革取得明顯成效,到二000年底,全國三十一個省(區、市)都實現了整體扭虧或盈利增加,國家重點監測的十四個行業有十二個實現了整體扭虧為盈或繼續增盈。一九九七年底虧損的六千五百九十九戶大中型工業企業到二000年底已有七成擺脫困境。

    國家統計局表示相信,中國入世,電子資訊時代給傳統産業帶來了新的生機,只要抓住機遇,加速産業升級,中國工業一定會迎來更加燦爛輝煌的明天。

    

     中新社 2002年10月12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