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三峽景色壯麗勝往昔  

    中國加緊復建和保護長江三峽被淹的部分景觀

    為盡可能地保留長江三峽的歷史景觀,中國有關部門正在實施一系列措施,以保護與搶救這一地區歷史文物和古跡。

    備受海內外遊客青睞的長江三峽風景線,是世界著名的山水畫廊,奇峰競秀,峽谷幽深,而沿線的一處處古跡佳境,猶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點綴在這條“水上黃金旅遊線”上。

    這裡薈萃了上迄數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下至明清時期的古遺址和古墓葬等歷史人文景觀。既有古代先民的居所、城垣,也有手工業生産的鹽井、瓷窯;有據險守備的堡寨、關隘,又有祭祀膜拜的宗廟、殿堂;有入土安葬的磚墓、土穴,還有高置絕壁上的崖墓、懸棺等。

    興建中的長江三峽水庫,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1994年12月動工,1997年11月實現大江截流,預計工程將於2009年完成。

    資料顯示,三峽工程全面建成後,三峽庫區水位最高將升至175米,重慶至三峽大壩三斗坪之間,長江幹流水位最大抬升可達110米左右。屆時,這裡受淹影響的旅遊景點共計39處,約佔三峽庫區旅遊景點的13%,全淹景點為25處,其中自然景點9處,人文景點16處。39處受淹沒影響的景點中有一級景點16處,二級景點11處,三級景點12處。“鬼城”豐都名山,建庫後水面展寬,使名山又添水景;忠縣石寶寨傍依玉印山,三峽蓄水後,玉印山將變為湖中孤峰;石寶寨將瀕臨水邊,宛如一座浮宮;白帝城則變成湖中小島。

    早在三峽工程建設之初,中國就把這些景點特別是景點內的文物保護方案列入到了移民遷移的規劃,設立了專項的搶救資金,組織全國70多家高校、文博、科研單位和考古隊伍的1000多名專家、學者進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復建和保護方案。

    分佈在海拔125米到135米之間崖壁上的夔門摩崖石刻,距今已經有700多年曆史。今年初,有關部門已開始進行切割,以便這些著名的題刻遷移到三峽水庫的淹沒線以上,加以復原和保護。瞿塘峽入口處的“古棧道”、“孟良梯”及“粉壁墻”等景點將被移、刻至175米高度以上;巫峽的“孔明碑”和西陵峽的眾多石刻,將通過拓片、拍照、另選懸壁重新鑿刻或者切割下來運至陳列館展覽。

    三峽蓄水後,被譽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白鶴梁水中碑林、石刻遺址將永眠江底,為使這一見證長江歷史文明的古代遺址供遊人常年觀賞,目前,“翻制白鶴梁碑刻模型”工程正式啟動,國家擬定投資4.2億元修建的白鶴梁水下博物館工程也在緊張地實施之中。

    豐都名山鬼城大門和山頂閻王殿的高度分別為155米和288米,屆時,鬼城將三面環水成為半島,雖然名山和山上的“陰曹地府”不會被淹沒,但是豐都仍將沿2500米長的名山山腳修建一條25米寬、30米高的護山大堤,“閻羅王”及其臣子仍會安居名山。

    此外,雲陽的張飛廟、秭歸的屈原祠、巴東的秋風亭也將隨著所在縣城的遷建而搬遷復建,目前,具體方案已全部設計完成。

    三峽水庫全面蓄水後將出現一批新景觀

    分三期施工建設的長江三峽工程,直到2009年三峽水庫蓄水175米後,抬高的長江水位才會淹沒一部分三峽景觀,但同時將在庫區形成一批湖泊、島嶼等蔚為壯觀的新景點,並將使一批峽谷和溶洞更具開發價值。

    三峽庫區全部被淹的自然景觀包括:兵書寶劍峽、龍門峽、鳳凰泉、牛肝馬肺峽、倒吊和尚、水簾洞、七道門洞、巴堰峽、關刀峽;全部被淹的人文景觀包括:大溪文化、屈原祠、白鶴梁、張飛廟、丁房闕、無名闕、大昌古城、奉節古城、孔明碑、粉壁墻、孟良梯、龍脊石、枇杷州、故陵楚墓、瞿塘峽古棧道。

    部分淹沒的自然景觀有:巴霧峽、滴翠峽、巫峽、瞿塘峽、陸游洞、崆嶺峽;部分淹沒的人文景觀有:白帝城、石寶寨、豐都名山、隍華城、寧河古棧道、龍門峽懸棺、西沱古鎮、忠州古城。

    據專家預測,三峽水庫蓄水後,將形成峽谷及漂流河段37處,溶洞15個、湖泊11個、島嶼14個。其中,新增的湖泊有:三斗坪湖、白帝湖、石寶湖、涪陵湖、巫峽湖、大昌湖、萬州湖、開縣湖、渠口湖、高陽湖、南溪湖;新增的島嶼有:白帝島、石寶島、逍遙湖島、隍華島、雙江島、獨豬嘴半島、名山半島、葫蘆島、馬鞍島、中興島、南平島、獅子島、團山島、南溪島。

    屆時,三峽庫區還將出現一批具有開發價值的峽谷與溶洞。峽谷包括:小小三峽、廟峽、天井峽、芙蓉峽、紫陽峽、鸚鵡峽、天坑峽、剪刀峽、荊竹峽、月牙峽、石筍峽、蓮花淌峽、九盤峽、迷宮峽、鴨江小三峽、偏魚峽、抱龍峽、九莽峽、構皮峽、枇杷峽、長嶺峽、老鴉峽、排花峽、七姊妹峽、烏江十三峽;具有開發價值的溶洞包括:龍宮洞、芙蓉洞、夏冰洞、雙溪洞、天坑、龍缸、回龍洞、雪玉洞、大觀洞、大溪洞、神仙洞、黑龍洞、芙蓉江水簾洞、東泉熱洞、鹽井溝龍洞、燕子洞、陸游洞、飛雲洞。

    據有關專家介紹,三峽工程分三期施工建設,隨著工程的進展、三峽庫區水位的升高,三峽景點將逐步發生變化:1997年11月,大江首次截流,長江水位提高了10米,三峽景觀基本不受影響;2002年底-2003年6月,在導流明渠截流後,大壩將逐步蓄水,長江三峽水位將由目前的66米提高到135米,其間張飛廟被淹沒,長江三峽內影響航行的暗礁、險灘將大大減少,水面變得平緩;2006年9月,大壩再次提高到150米,水面及長江三峽景點變化不大;2009年,工程全面完工,經過20-30年的運作,其蓄水水位最終將達到175米,壩前水位將提高近110米左右,每年將有近30米的升降變化。熊金超 湯澗

     新華社 2002年5月28日


長江三峽再現旅遊熱潮
與高峽平湖交相輝映 未來三峽壯觀依舊
三峽移民局介紹庫區移民情況
三峽風光欣賞 
三峽大壩經受上漲江水衝擊
世界華人畫家印章刻石園在三峽三遊洞建成
三峽二期大壩具備安全運作條件
三峽旅遊景觀將發生重大變化 
三峽遊使航運作情高漲
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正式啟動
三峽庫區庫底衛生清理工作啟動
宜昌:野人谷 古兵寨(圖文)
三峽庫區出現首個搬遷無人帶
長江三峽線成為台灣旅遊業最熱門地點
三峽大壩有大裂縫? 負責人稱細微裂縫屬正常
三峽截流長江要斷航 鐵路欲搶水路生意
權威調查:
三峽移民生活水準明顯提高
“長江之星”旅遊船改造升級重新投入三峽旅遊
一位律師的旅遊經歷:“三峽遊”是怎麼變成“二峽遊”的
75歲委員雷亨順暢談與三峽工程的10年“戀情”
楊邦傑委員:調整庫區農業生産結構 保證三峽工程順利進行
張永泰等四位委員:三峽工程明渠截流後,礙、斷航對航運造成的影響亟待重視解決
“告別三峽遊”純屬誤導
二00三年落成 長江三峽將建水下博物館
國務院批復三峽庫區地災防治規劃
三峽地質災害防治藍圖:一期投入資金40億
重慶團組織:讓三峽更綠更清潔
百萬移民給三峽人帶來了什麼?
即將進入第九個施工年頭 三峽工程進展如何?
三峽庫區:19座污水處理廠開工
三峽重慶庫區水環境治理首批國債項目開工
別了,長江三峽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