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0三年落成 長江三峽將建水下博物館  

    長江水利委員會昨日透露,中科院武漢岩土力學所葛修潤院士提出對長江三峽白鶴梁實行“原址保護水下博物館”的方案,日前已通過論證,並進入規劃階段。

    白鶴梁是三峽庫區唯一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涪陵長江江心,是一塊長約一千六百米、寬十六米的天然巨型石梁。樑上的題刻、圖像有一千二百餘年的歷史。黃庭堅、朱熹等歷代騷人墨客的詩文題刻,使之有“水下石銘”美譽。一九七四年在巴黎召開的國際水文工作會議,白鶴梁的價值得到世界公認。

    三峽工程開工後,白鶴梁石刻原定實施“就地保護方案”,通過三峽水庫的自然淤積,讓石刻埋于三峽水庫庫底的泥沙中。

    去年二月,中國工程院院士葛修潤的一個建議,使白鶴梁古水文題刻的命運發生重大改變。

    葛修潤院士建議方案為“原址保護水下博物館”:在白鶴梁中段題刻最為集中的地方建一座水下博物館,博物館頂部高水位時淹沒在水下,低水位時露出水面,水下配以光學照明設備,入館參觀人群可過玻璃窗口觀賞白鶴梁題刻。

    按照該方案,三峽水庫二00三年開始蓄水後不久,一座具有世界一流水準的三峽水下博物館也將隨之建成。

    中新社 2002-02-22(鄭良中)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