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稱到底還能走多遠?  

    近日,記者走訪多家用人單位及應聘者了解到,除了一些教育機構及學術機構,對自己的職稱還很在乎以外,其他單位無論是單位還是個人,工資待遇和就業都與職稱沒有任何關係。職稱這樣一個以往被人視為“香餑餑”的證書,在廣州全員聘任制的城市裏,到底還能走多遠?據有關部門及有關單位稱,職稱評定現正走向“評聘分離”,與國際接軌。

    用人單位:有否職稱不重要 關鍵是要有能力

    從昨日《廣州日報》幾百個的招聘啟事中,記者發現,只有二個招聘啟事對所聘人員有職稱的要求,分別是增城市某鎮的一家中學和位於南海的一所大學。一家招聘化工工程師的香港某化粧品集團的人事經理接受記者採訪時説,他們招聘的化工工程師,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職位,需要比較專業的技能,但是,他們招聘時,只是要求應聘者必須是精細化工專業畢業的大學本科生,至於職稱有沒有並不重要。這位人事經理説,國內一些所謂的高級工程師,很多時候,都是根據一定的資歷,進行評定的,職稱並不能準確地反映其實際能力,如果一定要求對方的職稱,反而不利於找到合適的人才。

    另一家需要招聘機械工程師的音響公司,在對招聘對象的要求上寫著:機械專業大專,有兩年以上五金(機殼)結構設計經驗,熟悉 A UTO- CAD繪圖軟體,有塑膠結構設計經驗優先。招聘單位的一位負責人對記者説,之所以沒有對應聘對象有職稱要求,是因為有職稱者,也未必能符合他們的要求。他們在招聘啟事中,盡力地將該職位上的員工所需要的能力描述詳細,以便能找到合適的人才。對一個企業來説,是否合適是衡量取錄的標準,而是否有職稱,並不重要,因為,職稱往往不能真正反映其能力。

    獵頭公司:外企不信任職稱 較看重資格認證

    廣州顯貴獵頭公司,是一家專門為企業尋找人才的公司。該公司一位女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目前他們公司的業務,主要是為外企服務,當一些外企需要某種人才時,會對所需要的人才提出一些要求,並詳細列出。從她了解的情況來看,外企很少對自己所招聘的人員,有職稱要求,除了他們在招聘會計時,會要求有會計證或會計師資格。在一般情況下,他們都對所招聘的員工是否有職稱,並不感興趣。究其原因,是他們對國內的職稱有些不信任,對職稱所反映的能力,缺乏認同。

    相反,這些外企公司,對一些資格認證特別感興趣,比如你有一個電工證,一個項目管理證書,一個編程能力證書等,如果應聘人員擁有 AC- CA或CGA這些國外機構設立的資格認證,更會增加應聘者的成功率。

    應聘人員:職稱沒給應聘以方便 也沒給收入增加砝碼

    在一家傳媒任職的周先生説,來廣州之前,他已經在原單位評到了中級職稱,但來到廣州應聘時,那本在內地很寶貴的職稱證書,根本就沒有給他帶來什麼好處,因為用人單位根本不信這個,只是憑著自己的文字功底,在一家雜誌社謀到了一份編輯的工作。雖然,他是個擁有中級職稱的編輯,可在廣州根本毫無用處,因為,雜誌社給他的的收入是1000元底薪,除此之外,每寫1000字的稿件,給100元的稿費,每編1000字的稿件,給40元,所有的收入都基本是計件,除非當了主任,可以加上幾百元,所有的收入,都和職稱無關,單位決不會因為你是個中級高級職稱,多發1分錢。

    同樣,從江西調入廣州某紙廠的黃先生也説,在調進廣州時,他的職稱還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上崗之後,才發現,在廣州的企業工作,其待遇,完全和業績有關,和職稱毫無關係,只是在發書報費的時候,因為他有個中級職稱,單位多給了幾十元。開始,他心理還有些不平衡,覺得有一個有中級職稱的人,怎麼可能和一個剛剛大學畢業的同事,一樣算工資呢。時間久了,他才明白,廣州根本就是個依據自己才能貢獻,來計算收入的,如果貢獻少,當然就會收入少,而這一切,和職稱沒有關係。

    各行業人士:國企員工不愁職稱公司白領熱衷考證

    記者隨機訪問了幾名在廣州工作的青年,談到職稱時,一名在某國企工作的李先生對記者説,他畢業于西北工業大學,畢業後分配到國營企業,所以,只要他不跳槽,遲早是可以評到工程師的,評職稱現在根本不是很難的事情,他個人只要工作到了五年期限,就可以申請,在沒有犯很大錯誤的情況下,一般都是可以評到的。

    而在一家商貿公司工作的胡小姐則説,她從廣州大學畢業後,並沒有分配到國有企業,現在工作都不穩定,是不可能考慮去想什麼評職稱的事情,不過,為了應付就業壓力,她會考慮去考一些職業資格證,比如心理諮詢師啊,因為這些證,雖然不是什麼職稱,但對找工作,提高自己的就業競爭力,非常有好處,而職稱只放在較次要的地位。

    另一個在一家房地産公司工作的方小姐則認為,從她了解的情況來看,如果以後再從事房地産這方面的工作,最理想的是要考到房地産評估師,如果有這個資格證,一定不會愁工作的問題,其次,如果能夠到一個有名的房地産公司工作,無論是學習經驗還是積累資歷,都很有好處,至於職稱,她沒有什麼考慮。

    教育機構:職稱與收入補貼掛鉤為職稱考博大有人在

    在廣州番禺一家中學任職的陶老師對記者説,在他們學校,有高級教師和中級教師及初級教師,不同職稱工資收入也有一定的區別,但區別並不大。因為從事的是教育工作,職稱還是有一定的意義。只要合乎條件的,普遍都願意申報職稱。

    同樣,在廣州另一家大學裏任教的黃先生説,雖然他認為目前評職稱的制度有很多不足,但職稱在大學裏還是有很大用處,一個副教授和一個正教授,不僅聽起來意義不一樣,而且收入、住房、補貼都不一樣。由於現在評定教授,都要有博士學位,所以,現在如果想在大學裏教書的,一般都會去讀博士。應該説,申報教授職稱是很多人讀博士的動機之一。

    省職改辦聲音:評聘已分離 考證更火爆

    廣東省職稱改革辦公室的黃科長認為,近年來,各種資格考證多了起來,但仍然有一些人,特別是教育機構,有很多人要求評職稱,當然,評到了職稱,並不一定能獲得某種待遇,因為職稱評定只是證明他有某種資格,工資待遇要由聘用的單位決定。

    廣州市人事局職改辦的一位同志也證實,現在需要評職稱的人有增多的趨勢,主要是因為評職稱的範圍已經擴大,原本一些不能評職稱的企業,如三資企業,私營企業等,現在也可以評職稱,這是造成評職稱的人數增多原因之一。

    專家:職稱不能體現流動人才的能力

    中山大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負責人孫海法教授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廣州的情況特殊,因為有大量的流動人員,這些人員或者辭去了原來單位的工作,或者離開原單位已經很長時間,他們這些人即便是有資格評職稱,但因為離開了原單位,不能參與當地的評定程式,所以往往只有一張大學文憑,而沒有相應的職稱。在這種情況下,用人單位招聘時,如果再考慮其職稱,顯然不切實際,也不能準確地反映其實際工作能力。

    但孫海法認為,現在這種評職稱的方法也有其不足之處,因為據他了解,全世界好象只有中國大陸,才在政府機構中,設立這樣一個職稱機構。國際上包括中國的台灣、香港這些大學,是很少有專門的政府機構來參與職稱評定,一些大學或學術機構,如果要聘用一個教授或副教授時,一般都是利用這些機構本身的學術委員會,對需要聘用的人員進行評定,以確定其在這些機構的職位或職稱。一個擁有某種學術背景的人,他可能因為大學不缺人所以在這個大學連講師都評不上,但並不影響其在另一個機構聘用為教授。所以説,外國或中國香港地區,只有聘用誰為教授副教授,根本不存在一個機構會為誰評什麼職稱。當聘用某種技術人員的合同期結束之後,他的副教授或教授“職稱”就自然結束。

    孫教授説,中國的職稱評定,目前正在走向“評聘分離”,也就是説,評是一回事,一個評到了某種職稱的人,如果不能被某個機構聘用,其評定的職稱,只是一種資格上的認定,並不能代表他可以獲取某種待遇,國家也不可能給這些人以某種特定的權益。他個人認為,一旦評聘完全分離,評的意義會逐漸降低,聘用的意義才會被重視。那種爭破頭也要獲取某種職稱的情況將不再出現。因為即使通過某種手段,獲取到某種職稱,在評聘分離的原則下,並不能獲得實際的利益。如果真正實現了評聘分離,聘的作用將顯著加大,中國的職稱評定,將和國際接軌。

    個案:為了進廣州 夫妻假離婚

    記者從廣州市計劃委員會了解到,凡調入廣州市的人才,如果僅是大專學歷,但又具有中級職稱者,可以免交10000元的增容費,而如果是高級職稱者,不但本人在調入廣州時,不用繳納增容費,其配偶子女隨其入戶時,也不用繳納增容費。

    但是,擁有職稱者,其在單位的待遇,基本和其職稱沒有直接關係,單位只是根據用工情況及單位效益,來確定該員工工資。

    正因為職稱還有這種作用,也就出現了一些很奇怪的事情,廣州某公路公司的一位工程師路某,單位準備將其調到廣州,並要求將路某和其妻一起調入,否則不予辦理。當時路某已經有中級職稱,調進廣州時不用交增容費,但其妻只是初級職稱,調進廣州必須交增容費,為了躲避增容費,夫妻兩人辦了假離婚,讓單位先將自己調入廣州,已經“離婚”的妻子暫不調入。路某調入後,馬上與妻子復婚,大概兩年後,當妻子在當地評到了中級職稱之後,又通過教育部門的招聘調入番禺某中學,因為有中級職稱,一分錢增容費也沒有交。

    南方網 2002-03-01


天津:中初級職稱以考代評
講學歷講職稱的今天 誰是人才?
我在美國評職稱
哈爾濱:小時工也評職稱
重慶:10萬農民評上技術職稱
上海大學不評職稱與大學之“大”
上海大學不評職稱了
江西:改革職稱制度 評聘分開不限指標
教師職稱評定 還要多少依據
不評職稱自有個中原因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