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沿黃省區同聲講述新時代黃河故事

發佈時間:2023-04-21 09:45:46 | 來源:內蒙古日報 | 作者:馮雪玉 | 責任編輯:李培剛

4月18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公共關係協會、山東省人民政府主辦的黃河文化論壇在山東省東營市舉行。論壇主題為“弘揚黃河文化講好黃河故事”,內蒙古作為沿黃九省區之一,也向世界講述了動人的黃河故事。

東營是黃河入海口所在地,河海相交,黃藍一線,這裡既是大河5464公里流程的地理終點,也是匯入海洋啟程更廣闊世界的起點。在這裡探討黃河文化,也必將是一場新的啟程。

本次論壇上,自治區社會科學院院長包銀山,自治區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康建國,蒙牛集團黨委副書記、執行總裁李鵬程作了發言,從不同角度對黃河的歷史文化、黃河對內蒙古的影響、加強黃河國際傳播等進行了闡述。

黃河流經內蒙古7個盟市,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歷代勞動人民的辛勤勞作,造就了黃河內蒙古流域這片土地文化多元、共融共生的特色。

包銀山主要圍繞弘揚傳承黃河文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發表了見解。他認為,今天保護、挖掘、弘揚黃河文化已成為堅定文化自信,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重要內容,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樹立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進一步擦亮“模範自治區”這一金字招牌的重要任務;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資源,並不斷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沿黃省區社會科學工作者共同的責任與任務,需要形成合力,集體攻關,履行好時代賦予的重要職責使命。

康建國認為,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前提是把黃河的過去、黃河的歷史講清楚,站在歷史的基礎上,未來才能走得更好。黃河雖然流經九省區,但整體是完整的一條河流,希望沿黃九省區在未來的發展中,緊緊依託黃河文化,構築共有精神家園,九省區應當多聯動,共謀黃河文化傳承發展,這是對黃河文化最大的促進。

《黃河保護法》於今年4月1日施行,加強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是本次論壇與會嘉賓的一大共識。李鵬程説,蒙牛集團多年來持續加強對黃河生態環境的保護,10多年的時間,種植了9700多萬棵樹,綠化沙漠41萬畝,累計實現生態固碳111萬噸。蒙牛用“種、養、護”打造了沙漠可持續生態,將荒蕪的沙漠打造成生産有機奶的牧場,有了這片沙漠牧場,可以在沙漠中種樹、護草、育土、固沙,不僅生産出來優質的沙漠有機奶還保護了生態環境。

黃河文化論壇上,沿黃九省區專家、學者都提出了保護黃河生態環境、傳承發展黃河文化的真知灼見,系列合作協議的簽署和國際傳播協作體的成立,讓沿黃九省(區)連接更加緊密、力量更加凝聚。今年,簽約各方將在合作協議框架下啟動實施10個合作項目,共同奏響“黃河大合唱”。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發源於巴顏喀拉山的黃河,一路奔騰,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陜西、河南、山東九省區,于山東東營注入渤海,貫穿黃土高原及黃淮海大平原等北方重要地區。今天,站在齊魯大地,渤海之濱,回望大河來路,展望大河未來,黃河文化論壇凝聚起了無數個動人的“故事”。黃河匯入大海也是奔向更廣闊的遠方,黃河文化和黃河故事同樣如此。

山西晉中左權縣因地制宜、通力合作發展社會經濟、推動鄉村振興
雄安新區的建設發展是國家的高度謀略,隨著新區的建成運營,原來在雄縣境內的企業全部搬遷。左權抓住這一機遇,前往考察招商。
黃河干流中下游及部分支流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紀實
此次排查工作究竟是如何開展的?與以往長江、渤海等流域相比,此次現場排查有哪些特點?
黃河內蒙古段進入開河期
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水利廳獲悉,黃河內蒙古段經過50天的穩定封凍,2月20日8時,黃河開河斷面通過右岸苦水溝(寧蒙交界)1公里,標誌著黃河內蒙古段進入開河期。
相關部委
水利部 黃委會 文化和旅遊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發改委 國家林草局 國家文物局
流域省區
山東 河南 陜西 山西 內蒙古 寧夏 甘肅 四川 青海
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中華文化遺産研究院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