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增加濕地生物多樣性 探索建設節水園區 阿拉善盟過境黃河系統治理邁出新步伐

發佈時間:2023-04-12 10:23:22 | 來源:內蒙古日報 | 作者:劉宏章 趙小麗 | 責任編輯:鄭偉

《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自2023年4月1日起正式頒佈施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阿拉善盟按照“一張藍圖保發展、一體共治建生態”總體思路,堅持把謀劃長遠和幹在當下相結合,強化生態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治理帶動園區高品質發展。

黃河阿拉善段途經阿拉善高新區和示範區80公里,約佔黃河內蒙古段的十分之一,是黃河由寧入蒙的重要節點。

記者在位於阿拉善高新區九店灣黃河段的內蒙古阿拉善黃河國家濕地公園二期建設項目現場看到,多臺大型機械和幾十名工人正在進行水泵房封頂作業。該項目總投資2.6億元,建設內容包括濕地水生植物修復、濕地陸生植物修復重建、濕地智慧管理服務等工程,通過對溝壑進行生物措施的修復,進一步改善入黃水質;通過對工業遺留區域的修復,達到小氣候環境的打造,利用原有地形增加陸地、濕地區域,增加濕地生物的多樣性,達到生態環境的平衡和和諧發展。

“內蒙古阿拉善黃河國家濕地公園二期項目總面積為770公頃,目前完成工程量65%,項目實施後對項目區整體綠化覆蓋率從35%達到75%以上。”阿拉善濱河金沙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王東浩告訴記者。

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近年來,阿拉善高新區和示範區始終堅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以改善和保護黃河流域環境品質為目標,深入貫徹執行河湖長制,常態化開展河湖“清四亂”,實施清淤疏浚、岸線防護、灘區治理、黃河國家濕地公園續建項目等重點生態工程,著力打造“生態”實力名片。

阿拉善高新區作為黃河流域內蒙古段上游沿黃工業園區之一,在深入實施生態立區發展戰略,紮實推進黃河生態保護重點工程建設的同時,積極探索節水型園區建設的新路徑、新方法,強化節水政策引導及園區節水技術改造,完善節水管理制度,引導企業加強節水技術、工藝、設備和産品的推廣使用,通過迴圈用水、分質供水、再生水利用等措施,降低用水消耗,有效提高水資源重復利用率,逐步實現園區發展與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相協調,以集約節約用水助推高品質發展。

在位於阿拉善高新區的中鹽內蒙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投資300萬元的母液廢水汽提技改項目現場,記者看到工人們正在鋪裝回收配管線,安裝汽提塔設備。該項目的實施將生産過程聚合、汽提及單體回收的排水進行集中處理後回收利用。

“我們這個項目不僅是節水項目,也是一個安全環保項目,目前正在進行土建施工。項目建成投用後,通過回收廢水再處理,廢水排放中氯乙烯含量就會降低,預計每天節約水量200噸左右,年度可以實現節水4萬噸左右。”中鹽內蒙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工藝工程師沈振峰介紹。

自2018年至今,該公司投資約5000萬元,實施完成了迴圈水排水深度處理、聚氯乙烯母液生化水深度處理、次氯酸鈉迴圈利用等重點節水減排項目,年節水量約38萬噸。下一步,該企業將按照國家節水行動方案要求,使用乾濕聯合閉式冷卻塔,降低迴圈水系統蒸發量,實現節水減排目的。

“今後,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以改善和保護黃河流域環境品質為目標,加強水資源管理,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引導企業轉變用水觀念,推動園區企業節水能力建設,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守護黃河長久安瀾。”阿拉善高新區鄉村振興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姜明基表示。

山西晉中左權縣因地制宜、通力合作發展社會經濟、推動鄉村振興
雄安新區的建設發展是國家的高度謀略,隨著新區的建成運營,原來在雄縣境內的企業全部搬遷。左權抓住這一機遇,前往考察招商。
黃河干流中下游及部分支流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紀實
此次排查工作究竟是如何開展的?與以往長江、渤海等流域相比,此次現場排查有哪些特點?
黃河內蒙古段進入開河期
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水利廳獲悉,黃河內蒙古段經過50天的穩定封凍,2月20日8時,黃河開河斷面通過右岸苦水溝(寧蒙交界)1公里,標誌著黃河內蒙古段進入開河期。
相關部委
水利部 黃委會 文化和旅遊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發改委 國家林草局 國家文物局
流域省區
山東 河南 陜西 山西 內蒙古 寧夏 甘肅 四川 青海
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中華文化遺産研究院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