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黃河絲帶串起一路珍珠——沿黃人文生態觀光采擷

發佈時間:2021-02-23 11:33:51 | 來源:西部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李培剛

編者按: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延續歷史文脈,挖掘時代價值,堅定文化自信,更好地推動陜西文化強省建設,省地方誌辦公室依託地方誌橫陳百業、縱貫古今資源優勢,發掘歷史智慧,賡續紅色血脈,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組織開展全省“講述黃河故事傳承黃河文化”徵文活動,現將部分優秀作品在“學習強國”陜西學習平臺進行刊載,以饗讀者。

站在高山之巔,遙望滾滾黃河,日夜奔流不息。黃河,從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的北麓走來,以她甜美的乳汁滋養著廣袤的黃土地,行經九個省區,是中國第二大河,養育著生生不息的炎黃子孫。

黃河全長5464公里,在陜西境內流長718公里。她像一條絲帶,串起了沿途一路珍珠。在陜西最北邊的縣——府谷,有一個叫墻頭的地方,風化殘留的明長城遺址赫然映入眼簾,遠眺可見滾滾黃河流入,無疑這裡是黃河入秦之首。黃河從山西流入陜西境內,並在入口處繞圈回望,狀如潛龍吞水,搖曳擺動;形成玉帶環繞,秀美神奇。這一灣就是黃河入陜第一灣,也被稱作龍灣。一頭一首,萬里長城與黃河在這裡握了手!

墻頭地處秦、晉、蒙接壤處,不但是“雞鳴聞三省”之地,也是“走西口”路上的第一道門戶。站在黃河畔,可看到當年“走西口”時的古渡碼頭。在這裡,我驚訝地看到黃河水不是黃色的而是碧綠色的,從哪開始變成黃色的?我們將沿著黃河尋找答案。

當地老百姓説,天下黃河九十九道灣,道道灣水向東流,唯有府谷境內黃河向西流,是因為留戀府谷這片熱土?黃河龍灣是這裡的一個景點,站在山頭俯瞰,老牛灣雄渾壯美,乾坤灣大氣磅薄。絢麗的丹霞地貌,五彩繽紛,婀娜多姿。青山、綠水、藍天,加上神奇具有獨特魅力的丹霞地貌,令人陶醉其中,流連忘返,思緒萬千,感慨不已。

如今,一條沿黃河西岸南北走向的省級公路——沿黃公路修通了。這條路北起府谷縣墻頭鄉,經延安、韓城市,到渭南華山腳下,全長828公里。沿著這條路由北向南緩緩行走,將看到乾坤灣、白雲山、壺口瀑布、黨家村、司馬遷祠、洽川濕地、西嶽華山等50余處旅遊景區和沿黃4市12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壯觀場景。

在神木境內,黃河岸邊,不時可見一片片的棗園,一棟棟色彩明快的建築。停車觀看,原來是一個生産咖啡的企業,起名叫“曼喬莊園”,多麼高大上的名字,在這黃土高原上顯得異常洋氣。沿黃路通車前,在路邊新建了這家工廠——陜西華和實業有限公司“曼喬莊園”,生産出了紅棗味的咖啡等産品,消化了當地6萬多畝紅棗,吸納了一百多人就業。紅棗咖啡?許多人是第一次聽説。企業負責人介紹説:“神木境內黃河沿岸的丘陵地帶,四季分明,空氣清新,光照充足,是紅棗的適生區。20萬畝棗樹蔚然成林,它的栽培歷史久遠,曾為皇室貢品,營養價值極高。”我們品嘗著帶有紅棗味的咖啡,嗯!味道還真不錯。企業負責人拿著口香糖狀的小包裝介紹説:“這是紅棗濃縮汁,早上可以夾在麵包裏吃早餐”。

佳縣,這座美麗壯觀的小山城承載了太多的歷史記憶。據佳縣資料記載,1947年至1948年,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等率領中共中央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轉戰陜北,在佳縣生活戰鬥了99天。期間毛主席曾兩次來到香爐寺,面對滔滔黃河讚嘆:“沒有黃河,就沒有我們這個民族啊!不談五千年,只論現在,沒有黃河天險,恐怕我們在延安還待不了這麼久。抗日戰爭中,黃河替我們擋住了日本帝國主義,即使有害,只這一條,也該減輕罪過。將來全國解放了,我們還要利用黃河水澆地、發電,為人民造福!那時,對黃河的評價更要改變了!”

這裡是一片文化厚土,歷史悠久,古跡遍佈,積澱深厚,有大家熟悉的白雲山、香爐寺等,還誕生了響徹環宇的頌歌《東方紅》和唱響大江南北的黃河船夫曲《天下黃河九十九道灣》。時任佳縣縣委常委的李躍進,是《東方紅》作者李有源的孫子,在即將建成的“東方紅”産業園區,他給我們興致勃勃地講述了《東方紅》從民歌《白馬調》演變而成的過程。悠揚的歌聲,在山嶺上回蕩,使人仿佛又回到了20世紀的延安,看到了解放區人民在黨中央的領導下艱苦卓絕的鬥爭和歡欣鼓舞的場景。

吳堡古城坐落在黃河岸邊,也稱石城。目前上山道路崎嶇,有待改善,但來到山上,可俯瞰沿河風光,極其壯觀。城墻用石頭壘就,城門由石頭搭建,房屋也是磚石構建的窯洞。街道、縣衙、學校、監獄等等都保持著原貌。有些房屋稍有修繕,還住著人。城裏有兩座土地廟,有一些塑像,雖然重修,但保持了原貌。城內有被日本飛機轟炸過的痕跡,留下了日軍侵華的鐵證。

著名作家柳青是吳堡人,吳堡是柳青的根,柳青的魂在吳堡成,總建築面積4550平方米的柳青文化園近日已經開園,柳青文學館、柳青故居、柳青私塾、柳青書院等向全國的文藝愛好者和群眾開放。這裡收藏了陜西500余位文學家的圖書作品1.4萬餘冊,珍貴手稿書信14816頁,文學作品改編成的電影電視劇實物資料300余份,分別陳列于文化園內的20個院落、77孔老窯洞裏,全面展現了陜西文學的發展歷程。

走著走著,突然有人説:“黃河水變混沌了!”什麼時候開始變的?什麼原因變的?誰也説不清楚。有的説在佳縣境內開始變化,有的説在吳堡境內變化;有的説是水土流失的結果,有的説是落差過大的原因。其實這些都不重要。的確,一路上的好景色誰能顧得上水色的變化呢?

毛主席東渡紀念碑矗立在黃河邊,遠眺黃河,似乎就能觸摸到往日的歲月。1948年3月23日下午1時,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等中央領導就是在這裡東渡黃河,指揮全國戰略大反攻,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在綏德,“米脂婆姨綏德漢”已成為極具代表性的人文符號,經過多年的歷史沉澱後,“綏德漢”已家喻戶曉。綏德有一首陜北民歌《三十里鋪》,是一首流傳甚廣、膾炙人口的優秀陜北愛情民歌,也是目前世界民歌史上主人公原型唯一健在的民歌。綏德有一座革命的搖籃——綏德師範學校,先後為我國培養了多位黨政軍高級幹部,其中省部級幹部就有60多位。

清澗縣的高家洼垣——北國風光景區。向東望去,岩畔上樹立的“《沁園春·雪》誕生地”標牌格外醒目。眺望遠處,四週群山相連,宛若一條巨龍盤旋蜿蜒在大自然的懷抱。1936年1月,紅軍東征到達清澗,毛澤東在高家洼垣觀察地形時被風雪莽莽的北國風光震撼,吟成了千古絕唱《沁園春·雪》。

延川縣是陜北革命根據地和陜甘寧邊區中心縣份之一,毛主席在陜北期間,曾多次到達延川,留有多處舊居和會議舊址。1936年5月2日,毛澤東率領中國工農抗日先鋒軍從乾坤灣南側的清水關渡口西渡黃河回師陜北。目前,清水關渡口、劉家山毛主席舊居、楊家圪臺會議舊址、太相寺會議舊址保存完好,是延川沿黃旅遊線上的重要景點。

車輛穿過一條長長的隧道,眼前一下子開闊了許多——韓城市到了。

韓城的古城格外迷人,走在古城街頭,猶如置身於童話般的世界,一條明清古街道,一群唐宋元明清五代古建築,一批四合院古民居,風貌古色古香。據介紹,韓城古城是全國保存完整的六大古城之一,至今保留著5街72巷的完整格局。

韓城當地人説:“黃河最窄的地方在韓城,黃河最寬的地方也在韓城!”最窄的地方便是黃河龍門,此處兩岸懸崖相對如門,傳説唯神龍可越,故稱龍門,又相傳為夏禹所鑿,取名禹門。龍門寬80米,形如閘口,扼黃河咽喉,水流急湍,正如詩人所描繪的“禹門三級浪,平地一聲雷。”沿龍門逆水而上約4公里為“石門”,兩岸斷崖峭壁,如同刀砍斧劈,山水相映,極其壯美。最寬的地方便是姚家莊觀景臺。舉目眺望,眼界十分開闊,在寬闊的河床上,工人們正在施工修堤。他們説:“這是防洪堤,上面也可以行車。”下一步,他們將利用黃河在韓城的優勢,計劃打造黃金水道,屆時遊客們可以在黃河上坐船觀光,近距離觸摸母親河。

位於關中腹地的景點大家都比較熟悉。黨家村,東距黃河3.5公里,最負盛名的是它的明清古建築群。一百多座四合院以及祠堂、文星閣,精美的走馬門樓、磚雕石刻等令人嘆為觀止。

司馬遷祠始建於西元310年。整個建築依崖就勢,層遞而上。登其巔,可東望滔滔黃河,西眺巍巍梁山,南看古魏長城,北觀芝水長流。山環水抱,雄偉壯觀,氣象萬千。祠內古道滄桑,碑石林立。祠墓以其古樸自然之氣勢,清淡高雅之魅力屹立於天地之間,向世人訴説著司馬遷命運多舛而又執著偉大的一生,使草木為之含悲,山河因之動情。

沿黃公路渭南段以打造最美旅遊公路為出發點,充分發揮綠色交通建設理念,使用太陽能和風能為沿線路燈提供電力,路邊種植易生長、花期長的格桑花,沿途村莊墻面繪製了一幅幅現代文化墻。在洽川濕地形成了“萬畝蘆蕩,千眼神泉,百種珍禽,十里荷塘,一條黃河,秦晉相望”的獨特旅遊景觀。

一曲華陰老腔,加上譚維維的激情演唱,使華陰名聲大噪。奔騰南下的黃河,穿越秦晉大峽谷,在這裡就要拐彎了,它將流出陜西,向東而去,陜西境內的沿黃公路到此已走完了828公里。

沿黃河走完這段路,我終於明白了為何要把黃河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了。滔滔黃河水,在中華大地上編織起了一條絢麗的絲帶,上面點綴著無數顆璀璨的明珠。她的雄姿護佑著中華,她的乳汁養育著中華兒女,她見證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她滿載著中華兒女的渴望和期盼。而今,她在沿黃兒女們奔小康的美好願景裏,在中華子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步伐中,一路向前,奔騰不息……

(作者:蒲力民,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第三屆陜西省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本文由陜西省地方誌辦公室供稿)

9地“聯”彈 古老黃河譜新曲
浩浩黃河水,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哺育了燦爛的中華文明。奔騰不息的黃河,千百年來哺育了億萬華夏兒女。“黃河流域豐富的戲曲資源對於弘揚黃河文化、傳承中華文明具有重要意義。
黃河絲帶串起一路珍珠——沿黃人文生態觀光采擷
站在高山之巔,遙望滾滾黃河,日夜奔流不息。黃河,從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的北麓走來,以她甜美的乳汁滋養著廣袤的黃土地,行經九個省區,是中國第二大河,養育著生生不息的炎黃子孫。
系統把握黃河國家戰略的時代使命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韆鞦大計的歷史高度確立的重大國家戰略。
相關部委
水利部 黃委會 文化和旅遊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發改委 國家林草局 國家文物局
流域省區
山東 河南 陜西 山西 內蒙古 寧夏 甘肅 四川 青海
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中華文化遺産研究院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