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烏梁素海:湖水凈 鳥飛回

發佈時間:2020-11-19 16:42:17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李培剛

烏梁素海地處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境內,是黃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泊。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由於自然補水量不斷減少和污水排放等因素,烏梁素海的生態功能退化,生物多樣性逐漸減少。近年來,隨著烏梁素海綜合治理的大力實施,這裡的生態環境逐步改善,再次成為眾多鳥類、魚類的天堂。

烏梁素海是國家“三屏兩帶”生態安全戰略格局中“北方防沙帶”的關口,對調節我國北方氣候和黃河干流水量也具有重要作用。2019年,巴彥淖爾市啟動總投資約56億元的烏梁素海流域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程,從單純“治湖泊”向系統“治流域”轉變,圍繞“山、水、林、田、湖、草、沙”七大生態要素,在流域內1.63萬平方公里範圍統籌推進全要素、全流域、全地域綜合治理。

圖為烏梁素海景色。新華社記者賈立君攝

“在烏梁素海上游,實施烏蘭布和沙漠綜合治理,已經累計完成防沙治沙面積108.7萬畝,有效遏制了沙漠東侵,阻擋泥沙流入黃河侵蝕河套平原。”烏梁素海生態保護中心主任杜佔貴介紹,在周邊城鎮和工業園區,則大力推進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廠和污水管網建設,盡最大可能將中水用於工業用水、園林綠化水、景觀用水、城市雜用水。同時,將未能回用的中水引入人工濕地凈化提升,達到地表Ⅴ類水標準後,再通過各級排幹溝進入烏梁素海,使得烏梁素海點源污染問題得到基本解決。

在河套灌區,由於開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引導企業和農民綠色生産,農業面源污染問題得到緩解,入湖水質有所改善。同時,巴彥淖爾市自2018年開始,利用現有灌排渠道對烏梁素海進行了應急生態補水,也對湖區生態改善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烏梁素海國考斷面水質監測結果看,2018年、2019年該斷面水質分別為Ⅳ類和Ⅲ類,2020年前7個月平均水質也為Ⅲ類。烏梁素海的水質感觀變化也非常明顯,棲息鳥類的物種和數量明顯增多,目前共有魚類20多種,鳥類260多種600多萬隻,包括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疣鼻天鵝、斑嘴鵜鶘、琵琶鷺等。

目前,烏梁素海流域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程的35個子項目已全部開工,完成工程計劃的68%,計劃今年年底基本完成。項目在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也將進一步助推河套農業綠色高品質發展。(記者李志勇賈立君巴彥淖爾報道)

搶抓黃河戰略機遇,加快打造“五個濟南”!
11月17日下午,濟南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浦東開發開放30週年慶祝大會上、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江蘇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和對平安中國建設作出的重要指示。
濱州樂安黃河大橋項目已完成投資4.5億元
近日,在惠民縣大年陳黃河大堤下,呈現出一片繁忙的景象。車間裏,工人們正緊張有序地為樁基焊制巨大的鋼筋籠。車間外,深藍色墻體上八個醒目大字氣勢逼人。大堤南側,鋼鐵施工棧橋正跨過奔流的河水向南延伸,即將抵達彼岸。
黃河岸邊古村落 留住鄉愁的地方
秋陽中,我們去上梭羅溝村。途經黃鹿山生態園。同行的朋友是個孟津通,他告訴我,黃鹿山東依小浪底大壩,西扼九曲黃河最後一道峽谷,南接小浪底專線直通洛陽空港,北臨千頃黃河水面而望王屋和太行。
相關部委
水利部 黃委會 文化和旅遊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發改委 國家林草局 國家文物局
流域省區
山東 河南 陜西 山西 內蒙古 寧夏 甘肅 四川 青海
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中華文化遺産研究院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