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黃河岸邊古村落 留住鄉愁的地方

發佈時間:2020-11-18 10:53:24 | 來源:河南日報 | 作者:趙克紅 | 責任編輯:李培剛

秋陽中,我們去上梭羅溝村。途經黃鹿山生態園。同行的朋友是個孟津通,他告訴我,黃鹿山東依小浪底大壩,西扼九曲黃河最後一道峽谷,南接小浪底專線直通洛陽空港,北臨千頃黃河水面而望王屋和太行。這時,忽見路旁有一“觀河”字樣的石碑,不用多想,這一定是觀看黃河景致的絕佳之地。登高遠望,但見神龜探海、千島疊翠、平湖落日、長橋臥波,被人們形象地稱為“北方千島湖”。

看著浩淼遼闊、與天相連的黃河,我思緒翻滾如波濤。秀麗的湖光山色,波光粼粼的水面,呈現出水天一色的勝景,讓人心曠神怡,浮想聯翩。我仿佛看到黃河正卷著浪花,不停地翻騰跳躍,奔流到海不復回。如今,隨著小浪底大壩的調控,萬里黃河孟津藍,已成為一句響亮而自豪的壯語。歷經滄桑的母親河,從此波瀾不驚地從邙山北麓的孟津河谷溫柔地流過,守護著我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不遠處,樹木掩映下,一間間樸素的房屋隱約可見,這就是上梭羅溝村了。據説,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時,親率馬步軍三十萬,就是循梭羅溝翻越了邙山,梭羅溝中的摩崖石刻、謝莊石窟就是北魏孝文帝遷都途中的遺跡,謝莊石窟比舉世聞名的龍門石窟造像還要早數十年。梭羅溝的地質年代與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同時形成,溝兩側坡地土質岩石有赤橙黃綠青紫等,諸色紛呈,具有典型的丹霞地貌。

在朋友的帶領下,我們走進一戶農家,屋裏古舊的八仙桌,似曾相識的太師椅,院中的石磨盤,讓我恍若回到了從前。當我抬腳邁出門檻,門檻兩邊是被歲月磨去了棱角的青石門墩。大門口兩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在秋陽下一邊閒聊,一邊用略帶好奇的眼睛看著我們,臉上帶著和藹的微笑。

閒適、散淡而寧靜,置身於此,一種幸福縈繞心間。

在一棵巨傘般的大樹下,一群美術專業的學生對著古樸的建築在寫生。他們有的坐在折疊的小凳上,有的坐到青石上,還有的靠著大樹,很專注地在畫著。而那一間間的房屋,在向他們述説著一個個遠去的故事。

耳邊傳來一陣陣悅耳的鴿哨聲,一群白得耀眼的鴿子扇動著翅膀在空中飛翔。我抬頭仰望,比鴿子更加潔白的,是湛藍的天空上幾朵不同形狀的雲。我猜測,這白雲,一定因迷戀這裡的風景,才停下了腳步。

在黨的富民政策引領下,這裡的百姓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過去這裡只有一條狹窄的土路通向外面的世界,年輕人從這裡外出打工,有的在城裏安了家,村裏只餘下老年人留守。如今,一條5公里長的水泥路,將上梭羅溝村與外面的世界連接了起來。

這裡,成了留住鄉愁的地方,成了當地群眾增收的“聚寶盆”,成了城裏人放鬆心情的好去處!

濱州樂安黃河大橋項目已完成投資4.5億元
近日,在惠民縣大年陳黃河大堤下,呈現出一片繁忙的景象。車間裏,工人們正緊張有序地為樁基焊制巨大的鋼筋籠。車間外,深藍色墻體上八個醒目大字氣勢逼人。大堤南側,鋼鐵施工棧橋正跨過奔流的河水向南延伸,即將抵達彼岸。
黃河岸邊古村落 留住鄉愁的地方
秋陽中,我們去上梭羅溝村。途經黃鹿山生態園。同行的朋友是個孟津通,他告訴我,黃鹿山東依小浪底大壩,西扼九曲黃河最後一道峽谷,南接小浪底專線直通洛陽空港,北臨千頃黃河水面而望王屋和太行。
一座黃河博物館 一部新中國治河偉業史
11月17日上午,在滔滔黃河灘邊,”丈量五千年蝶變黃河岸”主流融媒體沿黃看河南鄭州惠濟站大型探訪活動正式啟動。
相關部委
水利部 黃委會 文化和旅遊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發改委 國家林草局 國家文物局
流域省區
山東 河南 陜西 山西 內蒙古 寧夏 甘肅 四川 青海
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中華文化遺産研究院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