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漲勢趨緩是市場調控正面效應

來源:地産中國網綜合 2014-02-26 08:12:00

本輪調控是我國房地産市場建立以來力度最猛、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但仍然難以如願撼動高房價。現在終於出現了一點鬆動,這是伴隨行政調控手段的市場化調控帶來的正面效應,我們沒有必要憂心忡忡,而是應該樂見其成。

從杭州樓盤降價,到銀行收緊融資,有關房地産市場出現“變天”的消息滿天飛,所謂房地産市場即將“崩盤”的説法,再度成為熱門話題。對市場資訊習慣於過度反應的A股市場首先受到衝擊,前天和昨天,房地産股出現大幅走低,並拉動大盤股指大幅下瀉。

幾年來“氣勢洶洶”的房價漲勢,確實正在趨於平緩,這從國家統計局24日公佈的今年1月份全國70城市房價指數統計中也可得到驗證。1月份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分別有62個和48個,比去年12月份減少了3個和16個,環比下降的城市個數分別為6個和13個,比去年12月份增加了4個和8個。與去年1月相比,同比上漲的城市雖然個數相同,但漲幅出現了回落,房價出現溫和下降的城市正在增多。

單看數據,這種變化似乎並不突出,但最近媒體頻繁報道的各地房地産市場出現的動向,卻給人一種房價下跌的強烈信號。除了杭州樓盤降價,北京二手房價連漲19個月後在今年1月出現下降,廣州也有部分開發商推出8.8折的價格促銷,今年1月份“北上廣深”房價漲幅雖然仍較可觀,但漲勢都已趨緩。

輿論場出現的這種房地産“變天”甚至“崩盤”的炒作有點突然。就在前幾天,多家媒體還在認真地討論去年2月頒行的房地産調控“新國五條”何以成效不大,轉眼之間,房地産市場似乎就進入拐點。其實,部分城市出現的開發商打折售樓,並不是特別的新聞,前幾年多個城市都已出現過,它們大都是在銀根收緊的壓力下,部分開發商資金鏈出現斷裂後的無奈之舉,但都未能改變房價總體上漲的趨勢。今天一些城市樓盤降價促銷,尚未在整個房地産市場上産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因此,將其視為房地産市場將要“變天”的信號,未免有些誇大其辭。

相比前幾年房價一路飆升的局面,市場的基本面確實已出現很大變化。一方面,持續多年的融資斷供,對開發商産生的壓力隨著時間推移正在逐漸顯性化,以往那種囤積房産以等待高價推房的做法,已成為一種高風險銷售行為,因此越來越多的樓盤正在推向市場,杭州的降價就是由此而起。另一方面,不動産登記制度的推進,將使許多隱藏在城市深處的“問題房”逐漸暴露出來,更多的二手房將入市銷售。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正在對我國房地産市場的供求結構産生影響,房價漲勢趨向平緩是可以預期的。

應當看到,過高的房價影響了社會經濟的健康運轉,積累了很多問題,這些錯綜複雜的問題,甚至使中央政府的市場調控多次“打折”。本輪調控是我國房地産市場建立以來力度最猛、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但仍然難以如願撼動高房價。現在終於出現了一點鬆動,這是伴隨行政調控手段的市場化調控帶來的正面效應,因此,對於目前各地出現的打折銷售、房價下行等現象,我們沒有必要憂心忡忡,而是應該樂見其成。

目前的房價漲勢趨緩,在各個層級的城市中並不均衡。對於“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來説,由於其吸納了過多的資源,對就業人口有強大的導入功能,從而為房價提供了堅固的承載功能,只要這種結構不改變,這些城市的房價就不會出現大範圍下跌。而越來越多的三四線城市在地方政府的主導下,盲目發展房地産市場,由於不具備相應的購買力,造成大量空置房,已經對地區的社會經濟運轉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如果從理論上説,房地産市場有可能“崩盤”,那麼這種危機最有可能發生在三四線城市,由於這類城市本身資源匱乏,經濟發展基礎不夠穩固,抗風險能力也較差,一旦發生崩盤,很容易傷害到地區的社會經濟。

有關方面需要對這種現象給予高度重視,採取切實措施來保證市場的平穩運作。一方面要採取堅決措施調控新建商品房的數量規模,增加存量壓力,另一方面,應從房貸、稅收等多渠道,鼓勵三四線城市市民購買住房,並允許異地消費者購房,最大限度避免風險爆發。(來源: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房價漲勢趨緩是市場調控正面效應
來源:地産中國網綜合2014-02-26 08:12:00
本輪調控是我國房地産市場建立以來力度最猛、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但仍然難以如願撼動高房價。現在終於出現了一點鬆動,這是伴隨行政調控手段的市場化調控帶來的正面效應,我們沒有必要憂心忡忡,而是應該樂見其成。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