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構建房地産新發展模式

來源:經濟日報 2023-11-29 09:22:58

當前,房地産市場仍處於需求、供給雙向收縮的狀態,房地産企業的流動性風險沒有完全消除。這很大程度上是舊有發展模式帶來的,而目前房地産市場仍然處於向高品質發展轉型的調整期。産業高增長到了一定階段以後,出現調整是很正常的,而且這種調整有利於淘汰落後産能,有利於優化結構,有利於高品質發展,這一客觀規律概莫能外。對此,一方面要採取積極措施持續促進房地産市場企穩回升,另一方面也要積極推動構建房地産新發展模式。

房地産政策優化的作用在持續釋放。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近期相關部門密集出臺一系列優化調整政策。從數據上看,房地産市場相關指標出現了邊際改善跡象。9月份,房地産開發投資同比繼續下降,但環比在改善,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10.2%,但是比8月份改善了2個百分點。9月份房地産新開工面積降幅大幅收窄。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交易量中,新房和二手房合計網簽數據在9月份當月轉正,環比增長2.8%,這是自4月份以來,在連續5個月下降後首次轉正。10月份,房地産開發投資、商品房銷售額等指標也有了一定改善。今年1月至10月,一手房交易量雖然下降,但二手房是上升的,一、二手房合起來實現同比正增長。另外,推進保交樓帶動全國房屋竣工面積同比增長近20%,也反映出各地政府幫助企業紓困效果顯現。

各城市因城施策,持續出臺調整優化政策,積極促進市場企穩回升。南京市9月份促進房地産市場發展的六項新舉措實施以來,交易活躍,成交規模持續回升,新建商品房日均認購量和二手房日均網簽量分別較之前提升51%和10%。今年以來,南京全市房地産開發投資持續保持正增長。“金九銀十”期間一些熱點樓盤上市,目前個別項目的開盤去化已達七成以上。

一線城市房地産調控政策的變化備受關注。近日,深圳有兩項政策調整有望為市場企穩進一步注入活力。一是深圳市普通住房標準調整,享受優惠政策的普通住房標準從過去的三項中去掉了一項;二是深圳調整了二套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由原來的普通住房70%、非普通住房80%統一調整為40%。這意味著符合普通住房標準的住房將更多,更多購房者能夠享受稅費優惠,更多購買第二套住房的改善性需求將得到滿足。兩項政策均以穩房價、促需求、穩主體、防風險為目標,有助於更好支援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預計各城市還會根據市場變化和具體情況,持續優化相關房地産調控舉措。

對房地産市場的未來我們仍要充滿信心。房地産市場在經濟社會中仍有重要作用;居住消費在居民消費支出中的佔比不會下降,甚至仍會逐步提高;房地産實現高品質、可持續發展,仍有堅實支撐。目前我國每人平均GDP剛剛超過1.2萬美元,城鎮化率還有較大提升空間,住房剛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依然較大。我們實現了全面小康,每人平均住房面積達到41平方米左右,但中小戶型偏多,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住房改善性需求潛力仍較大。

對供給端的房地産業而言,應積極提高供給品質。目前房企仍面臨很多困難,很多企業都在努力紓困,這對於防風險至關重要。因此有必要加大政策支援力度,持續促進金融與房地産良性迴圈。房企也應該認識到,現在要拼的是高品質、新科技、好服務,誰能為群眾建設好房子,誰能為群眾提供好服務,誰就會有市場,誰就能發展。

房企應該積極適應我國房地産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的現狀,即從過去供不應求進入供需基本平衡階段,甚至在一些城市出現了供大於求的情況。目前生産的住房産品和服務有些不符合消費者需求,因此還可以改善或創造優質供給,從而創造新的需求。

同時,房企有必要緊跟政策調整優化經營思路。在國家積極推進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這“三大工程”中尋找新發展機遇。在新一輪保障性住房建設中,可發展代建業務,或者更多轉向佈局高品質改善性商品住房。

(責任編輯:孫悅)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經濟日報:構建房地産新發展模式
來源:經濟日報2023-11-29 09:22:58
當前,房地産市場仍處於需求、供給雙向收縮的狀態,房地産企業的流動性風險沒有完全消除。這很大程度上是舊有發展模式帶來的,而目前房地産市場仍然處於向高品質發展轉型的調整期。産業高增長到了一定階段以後,出現調整是很正常的,而且這種調整有利於淘汰落後産能,有利於優化結構,有利於高品質發展,這一客觀規律概莫能外。對此,一方面要採取積極措施持續促進房地産市場企穩回升,另一方面也要積極推動構建房地産新發展模式。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