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前三季度GDP增速轉正 單季度同比增長7.9%

來源:中國網地産 2020-10-23 15:59:29

今年以來,廣州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著力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前三季度,廣州市經濟恢復勢頭進一步向好,生産端持續回暖,需求端繼續改善,新動能勢頭強勁,先行指標向好,民生保障有力,多個指標增速由負轉正或出現疫情以來新高。

根據廣東省地區生産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0年前三季度,廣州市地區生産總值17475.86億元,同比增長1.0%。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182.10億元,同比增長7.2%;第二産業增加值4704.39億元,同比增長0.7%;第三産業增加值12589.37億元,同比增長1.0%。

前三季度,廣州經濟增速由負轉正,增速比一季度、上半年分別提高7.8個和3.7個百分點。從産業結構看,第一、二、三産業佔比為1.04:26.92:72.04,其中第三産業佔比超過七成,同比提高0.61個百分點。

從當季情況看,第三季度廣州地區生産總值加快恢復,同比增長7.9%,比第二季度提高7.0個百分點,經濟恢復的動力足、韌性強。當季三次産業全面提速,其中第一産業增長11.5%,第二産業增長15.3%,第三産業增長4.4%,分別比第二季度提高5.3個、13.6個和4.0個百分點。

一、生産端持續回暖

(一)農業增速創近十八年新高,重點農産品增勢良好

近兩年,隨著現代農業技術推廣應用,蔬菜、水果品種結構不斷優化,智慧化生豬養殖等新的增長點不斷涌現。前三季度,廣州市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産值331.53億元,同比增長6.6%,比上半年提高2.3個百分點,為近十八年來最高增速。重點農産品産量增勢較好。蔬菜産量272.14萬噸,同比增長3.7%;園林水果産量增長22.4%。畜牧業産量加快恢復,其中生豬出欄頭數23.6萬頭,同比下降15.7%,降幅比上半年收窄20.5個百分點。漁業繼續向好,水産品産量30.42萬噸,同比增長6.3%。

(二)規上工業生産持續恢復,降幅收窄至-1%以內

9月份,廣州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2.2%和12.9%,當月增速自4月轉正以來,持續保持增速提升態勢。前三季度,廣州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工業總産值13915.87億元、工業增加值3196.96億元,同比分別下降0.6%和0.8%,降幅雙雙收窄至-1%以內,分別比上半年收窄6.8個和6.9個百分點。

前三季度,三大支柱産業總産值合計下降0.6%,接近轉正。其中電子産品製造業增速今年以來首次轉正,同比增長0.2%,增速比上半年提高6.4個百分點;汽車製造業下降1.6%,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1.4個百分點;石油化工製造業增速延續增長勢頭,同比增長1.3%,增速比上半年提高4.5個百分點。

醫療防疫行業發展迅速,醫藥製造業産值增長10.0%,其中生物藥品製造業增長90.2%;制藥專用設備製造業産值增長1.2倍,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製造業産值增長71.1%。

民營工業企業較快增長,實現産值同比增長3.9%,增速比上半年提高6.0個百分點,高於廣州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速4.5個百分點,佔廣州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比重為24.5%,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市屬工業集團發揮拉動作用。11個市屬工業集團合計實現産值佔廣州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比重為21.8%,同比增長6.6%,高於廣州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速7.2個百分點,總體上發揮了較好的拉動作用。

(三)服務業穩步復蘇,主導行業增速均有回升

1-8月(錯月數據),廣州市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7877.73億元,同比下降6.4%,降幅比1-5月收窄4.3個百分點。網際網路、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3.8%,增速比1-5月提高2.4個百分點。高技術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9.8%,其中檢驗檢測服務、環境監測及治理服務業分別增長21.3%和23.1%。高端專業服務業的工業及專業設計增長19.2%,人力資源服務、諮詢服務分別增長9.2%和6.9%。受疫情衝擊較大的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經營改善,實現營業收入雖分別下降15.9%和44.9%,但降幅比1-5月分別收窄4.1個和4.7個百分點。

(四)金融存貸款較快增長,財政收支均轉正

存貸款較快增長。隨著應對疫情的金融扶持政策實施,廣州市金融市場流動性較好。9月末,廣州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6.0%,比6月末提高1.8個百分點。其中存、貸款餘額分別增長15.5%和16.7%,增速比6月末分別提高2.5個、0.8個百分點。企事業單位短期貸款同比增長22.9%,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22.3%,比去年同期分別提高18.4個和4.9個百分點。截至9月末,中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同比增長22.6%,有效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

財政收支均轉正。前三季度,廣州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72.93億元,同比增長0.3%,比上半年提高7.2個百分點。廣州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224.08億元,同比增長3.3%,比上半年提高15.8個百分點。

二、需求端繼續改善

(一)消費市場持續改善,消費升級類商品較快增長

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市場向好因素不斷增加,流通市場、消費市場日趨回暖。前三季度,廣州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649.86億元,同比下降6.2%,降幅比上半年收窄4.2個百分點。消費在回暖中升級。“吃用”商品熱銷,限額以上糧油食品、中西藥品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33.4%和37.1%,日用品、文化辦公用品零售額分別增長17.6%和10.2%,服裝、化粧品等穿戴類商品消費逐步回暖,零售額降幅收窄。消費升級類商品消費向好,限額以上家電音像器材、通信器材等電子産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15.3%和13.4%,金銀珠寶、文體娛樂用品零售額保持10%左右的增長。大宗商品消費降幅收窄,限額以上汽車類商品零售額同比下降10.6%,降幅比上半年收窄9.6個百分點,其中9月當月零售額同比增長10.6%,自8月當月增速轉正後連續兩月保持正增長。

(二)固定資産投資提速,民間投資信心恢復

前三季度,廣州市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6.3%,繼上半年累計增速轉正後持續提速,提高了4.8個百分點。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延續上半年增長態勢,同比增長8.0%,增速比上半年提高3.3個百分點;房地産開發投資同比下降2.0%,降幅比上半年收窄5.9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同比下降2.9%,降幅比上半年擴大2.3個百分點,其中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13.9%,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0.6個百分點。民間實體經濟投資較快增長。前三季度,民間投資同比下降2.9%,比上半年收窄8.8個百分點。其中,民間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3.2%,比上半年提高3.6個百分點。雲計算、大數據等項目帶動民間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同比增長37.8%。

(三)外貿進出口回穩向好,出口增速由負轉正

前三季度,廣州市外貿進出口總值7041.8億元,同比下降1.4%,降幅比上半年收窄6.2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值4019.1億元,增速由負轉正,同比增長9.9%,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1.6個百分點;進口值3022.7億元,同比下降13.2%,降幅比上半年收窄0.6個百分點。佔比過半的一般貿易進出口降幅收窄至下降0.6%,接近轉正。新興市場開拓取得新突破,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出口增長15.3%。

三、新動能勢頭強勁

新産業持續發力。前三季度,廣州市八大新興産業實現增加值4650.52億元,同比增長1.3%,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為26.6%,佔比與上半年相比提高0.2個百分點。其中,IAB産業三大行業全面增長,合計實現增加值增長5.8%,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其中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醫藥與健康産業分別增長8.3%和5.4%,智慧裝備與機器人産業增長1.8%。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6.4%,增速比上半年提高4.9個百分點;佔廣州市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15.6%。先進製造業增加值佔廣州市規上工業比重為58.6%。

新基建輸送動力。截至9月末,廣州新基建在建項目194個,計劃總投資1665億元,比上半年增長2.0%。前三季度實際完成投資額107.4億元,比上半年增長4.1%,其中資訊基礎設施投資佔新型基礎設施的22.3%、融合基礎設施投資佔新型基礎設施的32.6%、創新基礎設施佔45.1%。新基建中,民間投資和國有投資佔主導地位,合計完成投資佔廣州市新基建投資68%。

新産品蘊含潛力。智慧、電子、醫療防護産品等增長點迅速成長。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車加快生産,産量增速高達39.2%;鋰離子電池産量持續攀升,增長14.2%;伺服器産量增長1.9倍,積體電路産量增長40.4%,智慧手錶、智慧手環、智慧手機等符合消費潮流的智慧化産品加快生産,産量分別增長3.9倍、61.5%和6.4%。廣州市醫療防護物資依然較快增長,口罩、醫用口罩産量分別增長9.6倍和8.3倍。

新業態新模式展現活力。網購消費方式保持較好增勢。前三季度,廣州市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31.8%;網上點餐方式廣受歡迎,限額以上住宿餐飲企業通過公共網路實現的餐費收入同比增長35.8%。新業態、新模式服務業行業的拉動下,規模以上服務業復蘇速度加快。1-8月,網際網路和相關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9.8%,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同比增長10.5%。跨境電商、市場採購等新業態快速增長,前三季度,廣州市市場採購出口增長99.5%,跨境電商進出口增長15.3%,外貿新動能釋放新活力。

現代物流凸顯實力。在雙迴圈新發展格局背景下,現代物流業表現亮眼,相關行業增勢良好。1-8月,現代物流業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4.4%,增速同比提高1.7個百分點,展現出疫情影響之下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實力。規上多式聯運、供應鏈管理兩大新興行業持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實現營業收入分別增長31.7%和16.0%;規上貨運代理增速不斷提升,實現營業收入快速增長24.1%。快遞業在4月已全面恢復的基礎上,業務量持續快速上升,1-9月快遞業務量達51.97億件,同比增長14.6%,繼續穩居全國城市第二位。

四、先行指標向好

消費價格平穩回落,物價水準運作溫和。前三季度,廣州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3.1%,比上半年回落0.4個百分點。食品煙酒類同比上漲12.1%,比上半年回落1.5個百分點,其中豬肉價格累計同比上漲87.2%、當月環比下降1.2個百分點;衣著類、交通和通信類同比分別下降3.5%和4.6%。

貨運持續向好,公路運輸恢復明顯。前三季度,廣州市貨運量同比下降8.3%,比上半年收窄4.2個百分點。其中,9月當月廣州市貨運量同比增長3.7%,貨物週轉量由負轉正,增長0.7%,鐵路、公路、水路、航空貨物週轉量首次當月全部正增長,分別增長1.0%、9.2%、0.4%、2.3%。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速、集裝箱吞吐量當月增速自4月份轉正以來持續正增長。

客運加快恢復,市民出行意願回升。前三季度,廣州市客運量2.30億人次,同比下降38.4%,降幅比上半年收窄5.9個百分點。9月當月,城市公共交通客運量已恢復同期水準八成以上;鐵路客運量恢復至去年同期的75%;航空客運量恢復至去年同期的87.3%;機場旅客吞吐量恢復至去年同期的76.7%,民眾出行信心正逐步增強。

工業用電量當月增速首次轉正,行業生産加快。9月,廣州市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1.7%,當月增速今年以來首次轉正。其中,佔工業用電量七成的製造業用電量同比增長9.4%,是工業用電當月“轉正”的強勁動力。從前三季度情況看,廣州市全社會用電量同比下降1.5%,降幅比上半年收窄3.5個百分點;其中工業用電量同比下降6.5%,降幅比上半年收窄3.1個百分點。

五、民生保障有力

(一)就業形勢總體平穩,新興服務業催生新職業

前三季度,廣州市城鎮累計新增就業人數21.1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53%,控制在3.5%的目標以內。從廣州市“四上”企業情況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較大的住宿餐飲業、居民修理服務業同比分別下降4.3%和5.2%,新興服務業中的教育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從業人員同比分別增長1.6%和0.9%。隨著短視頻、直播帶貨、線上教育等網路行銷行業的興起,催生了網際網路行銷師、直播銷售員、線上學習服務師等與網際網路新業態相關的新職業,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從業人員同比增長3.2%,發揮了穩就業作用。

(二)城鄉居民收入保持增長,民生保障投入加大

城鄉居民收入穩步提高。前三季度,廣州市城鎮常住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52953元,增長4.9%;農村常住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25683元,增長7.2%。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快於經濟增長。

社會民生領域投資加快。教育、醫療資源優化配置,民生實事項目加快推進。前三季度,廣州市衛生和社會工作業投資同比增長51.7%,教育業投資復蘇明顯,增速首次實現轉正,同比增長2.4%。治水工程建設進度加快,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同比增長36.2%。

民生保障支出較快增長。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支出中,衛生健康、社會保障和就業、教育支出同比分別增長22.0%、10.1%和5.6%,增速比上半年分別提高18.5個、13.5個和26.9個百分點,災害防治及應急管理支出同比增長30.0%。

總體來看,前三季度廣州市經濟運作逐季回穩,恢復勢頭不斷向好。但同時也要看到,部分重點行業尚未恢復至去年同期水準,仍需加速回補。下一步,要在毫不鬆懈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同時,堅持新發展理念,把推動經濟高品質可持續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廣州市前三季度GDP增速轉正 單季度同比增長7.9%
來源:中國網地産2020-10-23 15:59:29
2020年前三季度,廣州市地區生産總值17475.86億元,同比增長1.0%。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182.10億元,同比增長7.2%;第二産業增加值4704.39億元,同比增長0.7%;第三産業增加值12589.37億元,同比增長1.0%。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