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用好金融工具 加快重大項目落地見效

來源:經濟日報 2022-12-08 15:29:56

日前,伴隨著隆隆轟鳴,珠三角城際軌道交通廣佛環線佛山西站至廣州北站段獅山1號隧道盾構井正式實施首幅連續墻施工,標誌著由廣州市牽頭推進的粵港澳大灣區廣州都市圈首條跨市城際鐵路建設進入新階段。這也是廣州市的重大項目通過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助力建設提速增效的縮影。當前,一大批重大項目正加快落地實施。

今年以來,廣州市把推進重大項目特別是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作為促投資、穩增長的重要抓手,持續深入開展重大項目“攻城拔寨”行動。為解決推進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項目資本金到位難、到位慢等問題,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充分發揮作用,主要由國家政策性銀行通過發行債券募集長週期、低成本資金,通過股權投資、股東借款等方式注入項目資本金。

今年6月份以來,國家確定以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援重大項目建設的舉措,廣東省落地規模超千億元。其中,廣州市簽約項目共35個,簽約規模超過240億元,規模在廣東各地市中居於首位。截至目前,廣州35個政策性金融工具簽約項目均全部開工。

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的快速落地,體現了“廣州速度”。記者從廣州市發展改革委了解到,之所以能實現這樣的效果,就是有“齊發力”“快響應”“多申報”“保簽約”“促開工”作為重要保障。國家啟動政策性金融工具工作後,廣州市第一時間詳細解讀政策,實時總結發佈系統填報指引和審核要點,申報過程中出現需國家和省支援的事項時,第一時間及時彙報爭取協調解決;協調組織各區、有關單位全面挖潛項目,實現重點企業牽頭報、重大項目全部報、重點區域帶頭報。

35個項目分領域看,交通項目15個,總投資超過2400億元,包括白雲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周邊臨空經濟産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三期工程、廣佛西環工程以及南沙港通用碼頭等;市政和産業園區項目17個,總投資接近300億元,包括增城南部水廠及配套管網等5個市政項目,以及知識創新谷等12個産業園區項目;産業及其他項目3個,總投資接近200億元。這些簽約項目有較強的社會效益。

今年8月份,在人民銀行廣州分行指導下,國家開發銀行廣東省分行簽訂廣東省首單基礎設施基金項目合同2936萬元並實現首筆投放,有效解決廣州市增城區派潭鎮白水寨自來水廠升級改造項目的資本金缺口問題。該自來水廠升級改造工程項目作為廣州市增城區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基礎設施提升九大重點民生工程之一,建成後將對當地供水缺口形成有效補充,有助於補齊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基礎設施建設短板。

廣州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各級部門安排專人專線對接,市區發改、工信、住建、國資、金融等部門共同組成專班通力合作,實現了協調簽約。”尤其是在審批環節中,廣州嚴格落實“一項目一方案”,按照承諾開工日期倒排工期、挂圖作戰,並聯審批工作專班每日調度。

在政策性金融工具快速落地的同時,一個個重大項目已經開足馬力、錨定目標“跑”起來了。

今年7月底,全球首個江海鐵多式聯運全自動化碼頭——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全自動化碼頭正式投入運作。除了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工程外,廣州港南沙港區國際通用碼頭工程也在加快建設,建設完成後將共同助力廣州市增強國際航運物流樞紐功能。作為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支援項目,該項目已簽約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援額度7.2億元,為項目資本金的50%。該項目已于9月2日完成與國家開發銀行的政策性金融工具簽約,10月12日完成全部額度提取放款。

與此同時,為確保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早開工、早投放、早見效,切實發揮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促投資、穩經濟的作用,廣州市還將對照暫無申報和暫無簽約的老舊小區改造、新型電力基礎設施等領域和專項,督促相關部門和單位抓緊謀劃儲備一批項目,積極協調納入調整支援範圍,力爭八大領域23個專項全覆蓋。

(責任編輯:孫悅)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廣州市用好金融工具 加快重大項目落地見效
來源:經濟日報2022-12-08 15:29:56
日前,伴隨著隆隆轟鳴,珠三角城際軌道交通廣佛環線佛山西站至廣州北站段獅山1號隧道盾構井正式實施首幅連續墻施工,標誌著由廣州市牽頭推進的粵港澳大灣區廣州都市圈首條跨市城際鐵路建設進入新階段。這也是廣州市的重大項目通過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助力建設提速增效的縮影。當前,一大批重大項目正加快落地實施。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