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樓市短期調控 讓位於長效機制

來源:中國證券報 2017-12-13 09:40:39

深圳市房地産研究中心 李宇嘉

中央政治局近期召開會議,研究2018年經濟工作,提出“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長效機制建設”,並明確這是明年要著力抓好的一項重點工作。此次有關住房制度的定調,信號意義很明顯。除了繼續強化短期樓市調控以外,更重要的是利用嚴厲調控創造出的寶貴“窗口期”,加快長效機制建設,深化住房制度改革,讓調控與長效機制、制度改革共同發力。

始於2016年10月份以來的新一輪調控,目前來看效果顯現。一線城市新房和二手住房價格指數同比漲幅均連續13個月回落,二線城市新房和二手住房價格指數同比連續11個月、9個月回落。今年1-11月,一線和二線城市新房交易面積分別下降了39%和25%。但是,儘管以“五限”(限購、限貸、限售、限價、限商)為核心的行政干預全面調控下,樓市“去杠桿”持續推進,首套房貸利率連續9個月上升,但近期樓市出現反彈。一是少數熱點城市房價再次反彈;二是由於熱點城市普遍限制高價新盤入市,新房和二手住房價格出現倒挂,新房被迫採取“搖號配售”,南京出現“萬人搶房潮”,意味著市場對房價上漲的預期還很強烈。

更重要的是,居民“加杠桿”熱情不減。2017年以來,採取嚴格的規模控制後,1-10月份中長期貸款(主要是房貸)規模為4.57萬億元,比去年同期4.69萬億元有所下降,但居民總貸款增加1.03萬億元,其中短期消費貸款增加是主因。2015年,居民部門消費貸款僅增長18%,2017年上半年的增速達33%,三季度升至41%,比年初的20%翻了一倍。截至10月,居民短期貸款新增1.6萬億元,接近去年同期的3.5倍,佔居民總貸款的26%,佔比增加10個百分點。但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速呈下行趨勢,或許意味著部分消費貸轉化為房貸。無抵押、期限短、利率高的消費貸款進入樓市,這是投資投機需求抬頭的信號。

另外,鼓勵租賃的政策在有些地方異化為投資需求的新模式。首先,由於新盤限價,部分開發商“惜售”情緒重,於是將商品房項目打包給租賃企業或銀行,甚至轉讓數十年租賃權。此舉符合政策導向,能獲得稅收優惠,甚至可能套取財政補貼。而且,還變相達到了“捂盤”的目的,人為減少商品房供應,加劇市場對房價上漲的預期。近期在深圳等城市,出現金融資本、投資機構攜大手筆資金進場,借規模化租賃經營之名義,在樓市大宗“掃貨”的案例,有的商務公寓一夜之間數百套新房銷售一空。據悉,參與競購的既有外地基金公司,又有本地私募資金。

不管是“搶房潮”,還是逆勢“加杠桿”,以及借租賃通道炒作都説明,過去十幾年來形成的“房價只漲不跌”和“屢調屢漲”等頑固預期並未緩解。根源在於,樓市空前分化、需要因城施策的背景下,決定調控績效的地方政府,主體責任還未“落地”。由於土地和稅收依賴未改,加上房價絕對水準並未明顯回落,開發商糧草充足,降價動力不明顯,市場存在政策鬆綁和房價反彈的預期。

目前,基於創造經濟轉型低成本環境,降低國企和地方平臺債務風險和償債成本,預防快速“擠泡沫”觸發系統性風險,關係全局的房地産能否穩定具有戰略意義。因此,基準利率暫不上調乃策略選擇。目前,房貸利率上浮,但中長期貸款基準利率僅為4.90%,比2008-2009年金融危機時的最低水準5.94%還要低近1個百分點。近期,不管是住建部、央行和銀監會發佈的規範購房融資的215號文,還是三部委武漢會議,或是落實金融工作會議的五部委“資管新規”,均強調要落實地方主體責任,防止資金違規進入樓市。

之所以出現上述諸多問題,根源在於基礎性制度、長效機制沒有完全建立。目前,包括租購並舉、租售同權、集體土地建租賃住房、調控機制化(發預警函)等,都帶有長效機制建設的色彩,對土地財政、舊增長模式都有一些觸及,但這些舉措效果未明顯顯現,甚至因觸及短期利益而受抵 制,甚至政策走樣。比如,有些地方在培育租賃上蜻蜓點水,讓國企拿幾宗地搞“面子工程”。這種做法很難持續,供應的效率也很難保障。因此,調控已進入“深水區”,要想揮別舊式調控,要嚴格落實地方主體責任,確保政策不打折扣,壓住市場預期。同時,加快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建設,如房産稅明確時間表和執行路徑;金融穩定委員會協調各監管部門,建立有效的資金疏堵渠道;加快形成多主體供應(集體土地、單位存量土地、盤活存量商辦等),緩解供求關係等。更重要的是,頂層上加快制定服務於新市民的、以租為主和租購並舉的住房新制度,傳遞改革的信心和決心。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讓樓市短期調控 讓位於長效機制
來源:中國證券報2017-12-13 09:40:39
除了繼續強化短期樓市調控以外,更重要的是利用嚴厲調控創造出的寶貴“窗口期”,加快長效機制建設,深化住房制度改革,讓調控與長效機制、制度改革共同發力。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