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現領:房企轉型租賃 仍是舊有開發模式

來源:中國網地産 2018-07-24 10:48:53

 “幾乎每一個頭部企業都在轉型,這兩年的轉型方向是租賃,不過似乎並沒有人真正想做租賃,而是把它當作開發的工具,為了拿地、為了融資,這是顯然的末本倒置。”2018年貝殼研究院院長楊現領在博鰲·21世紀房地産論壇中談到房企轉型,感慨目前房企轉型做租賃依舊是用開發的思路,而這點顯然是認知的誤區。

楊現領:房企轉型租賃 仍是舊有開發模式-中國網地産

  貝殼找房首席經濟學家、貝殼研究院院長楊現領

 

貝殼研究院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國內排名Top100的房地産開發商中,已有超過30家涉足長租公寓領域,碧桂園萬科保利龍湖旭輝、華潤等開發商在全國範圍內大量佈局門店,快速拓展長租業務。

 

談及目前長租公寓行業的主流,楊現領坦言,雖大房企紛紛轉型租賃行業,但目前房企係長租公寓不是目前發展的主流,分散式長租公寓仍然是主流。

 

用開發的思路做租賃究竟為行業和企業帶來哪些弊端?

 

楊現領強調房企轉型,向租賃市場迸發的過程,需要警惕行業三重風險:

 

把租賃等同於開發。租賃供給的主體在於盤活存量,而不在於增量開發。從國際租賃市場發展經驗來看,開發在租賃中的佔比是非常低的,無論是市場化較高的美國、日本,還是政府高度介入的德國市場,開發供給租賃房源均在少量,德國市場70%的租賃房源也是來源於私人市場。

 

把租購並舉等同於以租代購。這也是行業普遍存在的一種認知誤區,就目前拿地市場比例看,“租”的比重在大幅上升,而“購”的比例大幅下降。當住宅的供應總量不增加的情況下,壓縮購房的供應比例,潛在供給受限,未來的房價壓力依然居高不下。而且,目前一線城市的租賃土地供應幾乎集中在五環、六環等遠離中心地帶的位置,完全與租賃市場需求反向而行。

 

把發展租賃等同於融資支援。房企慣用的“快盈利”思維,也必將導致行業將精力更多放到“投資-融資-拿房-退出”,而忽視租賃的核心是運營,本質是為消費者提供服務。“租賃是艱難的事情,沒有運營能力將會加劇房企轉型的難度。完成從開發到居住生活服務的轉型,就必須拋棄舊時代的傲慢,從認知上扭轉誤區。”

 

房改20年,大規模開發浪潮漸退,“快週轉”理念失效,房價高速增長趨勢不再,以“開發”為主導的行業生命週期已達到峰值,加速駛入下行階段。貝殼研究院院長楊現領藉以查爾斯·漢迪的“第二曲線”概念為基點概括市場與行業的現狀,以及房企轉型的根本思路。

 

楊現領:房企轉型租賃 仍是舊有開發模式-中國網地産

第二曲線

 

關於第二曲線楊現領表示,發展都有極限,長盛不衰的秘密是尋找第二曲線;A點是最好的轉型期,在自己最美的時候華麗轉身;絕大部分企業往往到B點才轉身,基本大勢已去;兩條曲線的交叉區域是混沌期,亂字當頭,走出去就能柳暗花明。

 

發展“第二曲線”,什麼時候是最佳時期?

 

楊現領從市場數據給出有力的解釋,2017年,全國有超過24個城市全面進入存量主導市場,而到2018年,這個數字將會突破40 ,二手房成為供給的主渠道已成定局。除此之外,過去三年,幾乎讓房企感受到市場下行前最後的“狂歡”,新房交易量一次次創出歷史新高,行業集中度極速上升,2017年房地産銷售額首次突破13萬億。

 

事實上,今天的房企開工率(開工量/房屋存量)出現歷史性下降,已由5%的歷史峰值下降到不足1%,這個數也遠低於均值3.5%。存量趨勢無疑正在倒逼房企轉型,而在市場下行的歷史拐點背景下,幾乎所有的頭部企業都在謀求轉型。

 

“企業長盛不衰的奧秘是在衝頂峰值之前找到‘第二曲線’,轉型的最好時機已到來,如果到下行不可逆轉的時候再啟動轉型,無疑將加速企業死亡。”

 

存量時代房地産消費佔主導,向居住生活服務轉型是房企最根本的出路,發展租賃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也是行之有效的選擇。

 

對於租賃市場的盈利模式,楊現領坦言,目前仍然是靠租金和服務。

 

無論是機構還是房企,發展租賃行業,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楊現領:房企轉型租賃 仍是舊有開發模式-中國網地産

貝殼研究院:2018租賃行業趨勢思維導圖


(責任編輯:)
網站無障礙
楊現領:房企轉型租賃 仍是舊有開發模式
來源:中國網地産2018-07-24 10:48:53
貝殼研究院院長楊現領在博鰲·21世紀房地産論壇中談到房企轉型,感慨目前房企轉型做租賃依舊是用開發的思路,而這點顯然是認知的誤區。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