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鎮化如何防止“城市病”蔓延

來源:法制日報 2013-09-09 13:33:00

“這兩年建了好幾個健身公園”;
  “馬路也好了,不像以前那樣坑坑洼洼了”;
  “可是,我們縣裏的房價每平方米已經超過5000元,比旁邊開車半個多小時就到的宣城市還要貴一些”;
  “上學難了。我家小孩今年上小學,就是託人上學的”;
  “醫院床位也開始緊張了”;
  ……
  2013年9月4日,已是初秋,地處皖南山區北部的安徽省涇縣仍然有些燥熱。夜幕雖已降臨,但這座古老的宣紙之鄉仍然沒有休息之意。車水馬龍,在十字街頭幾車相會而造成的片刻擁堵並不鮮見;人頭涌動,街旁的小吃店幾乎坐滿了食客,穿著時髦靚麗的高挑女子結伴在街上閒逛。
  當記者在街頭問起民眾對於這座城市的評價之時,得到了上述各式答案,其中有褒獎也有抱怨。
  “目前小縣城在城鎮化的發展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遭遇重城市建設輕管理服務,同時城市管理運作效率不高等問題。不是説現在‘城市病’在向二三線城市蔓延,我們這樣的小縣城目前雖然沒有患上‘城市病’,但居住、交通、基礎設施管理、基本公共服務已經成為在城鎮化過程中有關部門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涇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機關黨委書記馬劍聲感慨道,“歸根結底,城鎮化就是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準。如果老百姓從農村轉移到城市面對的是糟糕的城市服務,那麼轉移的意義又是什麼?”
  人口劇增
  城鎮公共設施負擔過重
  “大力發展縣城,重點培育縣城的中心職能,引導人口與産業向縣城集聚,加強縣城作為整個涇縣城鎮體系中首位城市的凝聚力,使縣城進一步成為全縣城鎮發展的節點與樞紐,從而提升涇縣城鎮體系在宣城市城鎮體系乃至在全省城鎮體系中的地位”。
  上述這段話出自於《涇縣縣域城鎮體系規劃》。
  根據涇縣縣委宣傳部向記者提供的材料,2010年涇縣城鎮化水準35%,城(鎮)區人口12.6萬人;2020年城鎮化水準將達到50%,城(鎮)區人口18.3萬人。全縣以輕工和機電工業為主,高科技為輔,旅遊、商貿並舉。
  但在這座小縣城的住建委官員印象中,他沒有預測到當地城鎮人口增加會如此迅速。
  “截至2012年年底,城鎮人口為14.48萬人左右,城鎮化率為48.73%。城鎮人口數量可以説是快速增長。”據馬劍聲介紹,涇縣縣域面積約2054平方公里,轄9鎮2鄉,境內山多地少,戶籍人口約36萬。
  2011年年底,涇縣根據安徽省的關於新型城鎮化的意見開始實施“主攻項目、決戰三區、加快集聚”的發展戰略,希望加快構建城鄉一體、統籌協調發展的新格局。
  “近年來,我們縣不斷加大城鎮建設投入,以實施‘十大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工程’為重心,擴大城市規模,完善配套功能,在全縣掀起新一輪的‘大投入、大建設’高潮。一批基礎設施和市政工程相繼開工建設,城鎮化進程明顯加快。”涇縣縣委宣傳部的工作人員説。
  但加快的同時,種種問題也隨之而來。
  首先便是城市的承載能力不足,相關配套設施已經不能承擔城鎮人口的基本生活要求。
  “以用水為例。涇縣目前有兩個自來水廠,一水廠作為老自來水廠目前已成為備用水廠,之後建設的二水廠目前每天供水量是2.5萬噸,但由於工業用水以及生活用水量急劇增加,如果現在不擴容,那麼涇縣很快就將面臨吃水難用水難的問題。”馬劍聲向記者介紹説,“人口增加後,很多新建樓盤已經是高層住宅。如果供水量不夠,那麼就會造成由於水壓不夠而導致高層住戶無法用水的問題。這在以前基本上是低層建築的涇縣來説,是根本不用考慮的問題。”
  “目前我們已經開始進行二水廠的擴容工作,擴容之後每天的供水量能夠達到5萬噸。”馬劍聲説,“人口的增加,也會導致垃圾以及污水的急劇增多。目前涇縣污水處理廠的二期工程也正在施工中。”
  馬劍聲告訴記者,城鎮化帶來的人口增加,也讓這座小城市的規劃人員不得不以“數量”為考量標準。“最簡單的例子,現在的車輛就比以前增加了很多,那麼如何規劃停車問題就很重要。商場的配套設施、路面的車位,甚至是住宅的停車位,我們也硬性規定從以前的10戶6個車位變化到10戶8個車位。”馬劍聲説。
  經歷了人口快速增加的涇縣還有更多的問題亟待解決——只能並排通行的老城區道路仍然承載著縣城最大的交通量;投入大筆資金建設的公共交通已是入不敷出甚至虧損狀態;月薪只有2000元左右的老百姓面對高企的房價只能選擇在鄰市買房……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新型城鎮化如何防止“城市病”蔓延
來源:法制日報2013-09-09 13:33:00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