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清風,明月,松 —— 一棵千年古松的離奇穿越

來源:中國網地産 2019-07-24 10:20:32

2017年10月5日,輾轉600多公里、奔波6個多小時,一棵“歪脖兒”松樹從外地來到了位於北京孫河的一座中式社區中。在吊車的懸吊下,六七名工人共同協作,經過了大半天,它終於在這裡安了新家。

見過這棵樹的人無不驚訝于它的造型:以幾乎兩個90度的直角曲盤向上而生,一些枝椏旁逸斜出,松針勁秀如發。然而,這棵樹的神奇遠不止與此。

就在它安家後不久後的一天,一位熟悉中國古畫的業主經過時,赫然發現:這棵松樹竟像極了千年之前五代時期的一幅名畫《文苑圖》裏,詩仙李白倚靠的那顆松樹。

而這棵樹的名字恰恰就叫:文苑松!

那年清風,明月,松 —— 一棵千年古松的離奇穿越-中國網地産

傳世《文苑圖》

在中國古代,人物畫家多為宮廷畫師,作品大多記錄的是帝王嬪妃、貴胄隱士等的宮廷議事活動。隨著唐王朝逐漸進入盛世,有關文士雅會的情形也逐漸增多,並不斷作為畫家創作的題材納入畫面之中。韓滉的《文苑圖》就是這一時期出現的作品,可惜原作已失傳,僅有五代、宋人諸如周文矩的摹本,保存了韓滉《文苑圖》的大致面貌。

《文苑圖》的獨特意義在於,這是畫家第一次記錄了文士們在園林場景中雅致的日常生活。這棵古松,便是自然界恒久的見證者。

據《宣和畫譜》記載,《文苑圖》所畫的是王昌齡與詩友們在江寧任所琉璃堂廳前聚會吟詩的場景:

四位文士在王昌齡的江寧任所琉璃堂廳前,圍繞松樹思索詩句,一人倚壘石持筆覓句,一人靠松幹構思,兩人並坐展卷推敲改詩,情態各異,人景交融。據傳,其中倚松者或為唐朝大詩人李白。

畫中的這棵古松,曲折下垂蒼茂挂蔓,松針秀勁挺拔婀娜多姿,松下作細草成團,並有石椅、迭石穿插巧妙,濃郁的墨香混合松樹的清香,似乎正隱隱從畫面傳來。4位文士頭戴幞頭,身穿袍服,正沉思勾勒詩句,或倚石持筆運思,或靠松幹遠望凝想,或並坐展卷推敲……全圖通過畫家的巧妙安排,構成一個幽靜典雅,適合文人創作詩文的優美環境,為後世留下了這一千古詩人的典範形象。

《文苑圖》頗受歷代文人墨客、皇家貴族的青睞,從畫上所留藏印和題記便可知一二:先後有南唐官印“集賢院御書印”朱文墨印、北宋徽宗題“韓滉文苑圖,丁亥禦札”,並鈐有“宣和”、“政和”朱文印、宋高宗趙構“睿思東閣”朱文印、元代大畫家王蒙“王叔明氏”白文收藏印。此外,明代大收藏家顧正誼、郭衢階等也有印記。清時入內府,著錄于《石渠寶笈初編》中,乾隆時將手卷改裝為冊。作為一件傳承有序的繪畫名跡,《文苑圖》最終入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保存至今。

那麼,出現在北京孫河這個社區中的奇松,真的就是古畫上的這棵樹嗎?

“物是人非”的恒久

2015年,北京正在經歷一場30年一遇的嚴寒。

在一個深冬的黃昏,柳蔭斜街兩旁的柳樹在夕陽映照下,頗有些“淡淡冬陽柳樹蒼”的意境。這一切,被一群正在這裡采風的景觀設計師看在眼裏。在他們看來,此時此刻的夕陽與柳樹,與千年前的樣子別無二致。

 那年清風,明月,松 —— 一棵千年古松的離奇穿越-中國網地産

2015年12月7日 于北京·柳蔭斜街

這個設計團隊正在為北京的一所新中式社區的景觀汲取靈感。“造園一向是傳統中國文人的事。流傳至今的經典園林設計,往往出自文人畫家之手。”這個團隊的牽頭人老鄭説。他對傳統文化一向著迷,在短短兩個月內,就已經瀏覽了大量的古代典籍和繪畫作品。他深知,在歷代文人的水墨畫作裏,保留著能夠代表傳統文化最高審美的場景。

灰色的磚墻、鮮紅色的院門,圍合成皇城根兒下的北京人世世代代居住的四合院。整潔的建築之外,皇家園林、民居中慣見的柳樹,低垂著棕褐色纖細的枝條,在寒冷的空氣中微微飄動——柳蔭斜街的一幕,似乎讓老鄭找到了答案:時間會變,但自然界某些恒久的東西不會變。比如眼前的晚霞,晚霞中的柳樹,以及柳樹投射在灰墻上的光影。他認為,只有這些可以跨越千年時空的自然景觀,才能夠成為打動人心的本真,正所謂“人非、物是”。

“那些消逝的、認定已經遠離我們的歷史,會以各種生命樣態存活於今天生活的每個角落。” 他希望通過一些“物是”來還原過去的雅致生活場景。

跨越千年的“邂逅”

在景觀設計中,樹是所有景觀元素的脊梁骨。

帶著還原本真的想法,老鄭的第一步,就是著手為這個新中式社區尋找著合適的苗木,他隻身來到了距京600多公里的一個苗木交易市場。

這裡是北方最大的苗木集中交易地,很多珍貴樹種的價格,並不低於進口樹種。但對於老鄭來説,他要選擇的苗木,一定要能構成極富傳統文人審美的景觀小品,並成為飛速變化的當下裏一個恒久不變的所在。

可找到這樣的苗木,並非易事。

一個月的時間裏,老鄭頻繁往返于兩地。在此過程中,他已經前前後後看了不下千棵苗木。2017年的十一假期,是老鄭對這裡的第三次造訪。當時,在漫山的蒼松翠柏中間,一棵矗立在角落不起眼的“歪脖兒”樹突然吸引了他,這棵松樹貌不驚人,軀幹呈側立的Z字形,既不挺拔,也不俊美。

然而,老鄭卻久久地駐足在這棵樹前。

踏遍高山,閱過千樹,但在這棵樹前,老鄭腦海裏突然浮現出記憶深處的《文苑圖》,恍若看見詩人們在樹下吟唱的日常生活場景。“不是先想著要按畫去找松,而是見著了松,不自覺就聯想到了畫。”

那一刻,他決定要通過這棵樹復刻五代名畫《文苑圖》。

相距千年的共同吟唱

如今,這棵松樹的新家位於北京孫河的龍湖·景粼原著社區。在它抵達社區前,項目的景觀團隊已啟動了種植位置的定位測量。他們根據社區中的光照、風向、風速等因素,以及和周邊場地、建築的關係,提前確定好最合適的栽種位置,並不斷調整栽種的角度,確保和古畫裏的場景一致。

最終,它被栽種在一池清水旁,背靠墻體而立。在它周邊,一張石桌、兩個石凳、三隻傲然獨立於水景中的銅鶴、一位盤膝而坐、吹奏長笛的銅人,構成了一幅怡然自得的畫卷。

“你甚至可以想像居住者在這棵樹下帶有幾分傳統儀式感的生活場景”,龍湖景觀團隊認為,《文苑圖》所展現的文人雅趣,與這個新中式社區還原的中國傳統文化中雅致、寧靜、內斂的精神十分契合。

 “在吊車鬆開吊繩那一剎那,我知道這棵樹本應就生長在這裡。” 老鄭説。

 那年清風,明月,松 —— 一棵千年古松的離奇穿越-中國網地産

以生活場景復刻的造園手筆,讓文人軼事得以傳承,亦讓業主雖處當代,依舊能通過恒久不變的自然,感受傳統文化中的詩意生活。中華文化傳承的一千年裏,不變的是夕陽、花木、水、石這些自然景觀。龍湖的景觀團隊所要做的,正是用這些景觀建立居住者和古典美學之間的聯繫。而這種聯繫並不是功利的、強關聯的。

“如果你有能力,那你就有責任讓今天變成現場。我們所謂的進步,就是重新拾起那些被遺忘的東西。”老鄭的想法足以代表所有的龍湖景觀人。

造一方天地,給生活在此的人“一個關於園林的線索”,無論是小兒郎、少年郎、中年、老年,居住之所見所得,拾園時光,潛移默化。這是一場跨越千年的朝花夕拾,更是貫通古典美學與現代文藝的美麗邂逅。

五代的《文苑圖》,今日的龍湖景粼原著,儘管相距千年,但每每在星月之下,微風起時,倚在文苑松旁,我們倣若回到了那年的江寧,在琉璃堂廳前,得見王昌齡與詩友們愜意吟唱……

那年清風,明月,松 —— 一棵千年古松的離奇穿越-中國網地産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那年清風,明月,松 —— 一棵千年古松的離奇穿越
來源:中國網地産2019-07-24 10:20:32
​2017年10月5日,輾轉600多公里、奔波6個多小時,一棵“歪脖兒”松樹從外地來到了位於北京孫河的一座中式社區中……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