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地金融董事長耿靖詳解金控平臺“野心”

來源:地産中國網 2016-10-19 09:38:00

原標題:綠地金融董事長耿靖詳解金控平臺“野心” 銀證保、第三方支付、海外金融牌照一個都不能少

耿靖坦言,資質一般的商業銀行不作為綠地金融的優先目標,尤其是區域性小銀行,其業務發展、區域局限、資産品質等存在瓶頸。“在銀行牌照方面,只能等待時機,要看合適標的和價格。”

近年來,房企紛紛佈局金融版圖,競爭格局初顯,逐漸形成房企金融三巨頭——綠地金融、恒大金融、萬達金融。三大房企金融集團不同程度地佈局“銀證保”等核心金融牌照,打造金控平臺。

綠地金融立足於“投資+投行”的大資管金融全産業鏈,目前已完成四大板塊業務佈局,即金融機構投資、基金投資和管理業務、類金融業務、資本運作和網際網路金融業務等。

近日,綠地集團副總裁、綠地金融董事長兼總裁耿靖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透露了金控平臺的最新佈局設想,即綠地金融雖然依託綠地集團的優勢,但定位並非局限于公司金融,而是瞄準前景更為開闊的金融公司,現正為獲取證券、壽險、第三方支付和海外金融機構牌照努力,但他強調不會涉足P2P網貸。

探索海外發行REITs

9月20日,綠地金融宣佈成立綠地(亞洲)證券,打造綠地在境外的國際化資管平臺,並擬發起設立境外房地産基金(境外REITs)。

去年6月,萬科萬達等房企試水REITs。萬科聯手鵬華基金髮起國內首只公募REITs,以萬科前海企業公館租金收益權為標的,發行規模30億元,投資者可在二級市場進行交易,門檻1萬元;萬達金融聯手快錢,發行眾籌理財産品“穩賺1號”,這是一款類REITs産品,以萬達廣場作為基礎資産,募集資金全部投資于只租不售的萬達城市商業廣場項目,門檻僅1000元。

不過,耿靖坦言,目前國內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REITs,都是類REITs産品,因為國內最大的法律障礙還未解決,主要體現在稅收方面,還存在著雙重徵稅障礙,而國外對REITs是單邊收稅。

除此之外,房企也在探索海外發行REITs。

今年3月,綠地與新加坡榮耀基金合作設立約210億元人民幣的REITs,該産品計劃向綠地收購19家位於國內的酒店物業,並擬在新加坡證交所主機板上市,這是目前國內房企擬發行的最大規模REITs。

新成立的綠地(亞洲)證券已規劃發起設立和管理境外REITs,基金規模初步設定為40億-60億美元,投資標的包括物流地産、商業酒店資産以及境外房地産項目。

“銀證保”一個都不能少

著眼于“金融公司”目標建設,綠地金融還有著更大的金控平臺野心。

耿靖表示,綠地金融將通過投資並購、發起設立等多種方式,獲得包括保險、證券、銀行等在內的核心金融牌照,成為在細分領域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綜合性金融服務集團。

目前,綠地金融持有上海農商行4%股份、錦州銀行3.84%股份,持有杭州工商信託19.9%股份,並全資擁有綠地(亞洲)證券。

據媒體報道,澳新銀行計劃年底前出售其持有的上海農商行20%股份。耿靖表示,綠地金融原擬受讓上海農商行20%股份,但因銀監會的相關規定限制,目前考慮僅作財務投資。去年6月,銀監會《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修訂)》規定,單個境內非金融機構及其關聯方合計投資入股比例不得超過農村商業銀行股本總額的10%。

耿靖坦言,資質一般的商業銀行不作為綠地金融的優先目標,尤其是區域性小銀行,其業務發展、區域局限、資産品質等存在瓶頸。“在銀行牌照方面,只能等待時機,要看合適標的和價格。”

在國內證券牌照方面,耿靖表示,綠地金融目前兩手準備,包括發起設立和並購證券公司,但發起設立的可能性較大。例如CEPA協議(《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項下,政策已允許兩地的金融機構可以合作發起設立證券公司,綠地金融考慮通過該方式設立合資券商,後續還可在尚無法人券商牌照的地區落地,作為全牌照經營。

隨著保險業準入門檻的逐步放鬆,綠地金融除考慮收購保險牌照外,也準備發起設立壽險公司。“按照現有規定及自身實際狀況,對綠地金融較為合適的設立方案是選擇持股20%,但必須成為大股東。”耿靖説。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綠地金融董事長耿靖詳解金控平臺“野心”
來源:地産中國網2016-10-19 09:38:00
耿靖坦言,資質一般的商業銀行不作為綠地金融的優先目標,尤其是區域性小銀行,其業務發展、區域局限、資産品質等存在瓶頸。“在銀行牌照方面,只能等待時機,要看合適標的和價格。”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