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做了一個新媒體示範動作 2016行銷就這麼玩

來源:地産中國網 2015-12-28 13:46:00

隨著新媒體的日益火爆,眾多開發商也開始高喊新媒體口號。然而縱觀整個重慶房地産界,能夠將新媒體玩的徹底的,卻沒有幾家,也幾乎沒有人知道該如何玩轉新媒體,仍舊保持著以傳統媒體為主,新媒體為輔的形式推廣産品。自從龍湖投放重慶首個朋友圈廣告之後,其他開發商紛紛覺醒,並企圖將投放重心放在新媒體方向,但很多開發商依然受固于傳統思維,並沒有搞什麼大動作出來。然而,這一局面,在2015年底,被恒大打破。重慶恒大禦都會在其開盤之際,大手筆進行新媒體整合推廣,掀起了2015年重慶新媒體高潮。

恒大禦都會玩轉新媒體

12月24日8點左右,恒大禦都會開始在朋友圈發出預熱圖片,進行第一輪刷屏,預示項目即將進行眾多線上動作。10點,微信朋友圈被恒大刷屏的現象越演越熱。同時,從用戶體驗和利益的考量,其微信稿件內插入了簡單直接的互動遊戲,且獎品設置實用性極強,如糧油、充電寶、檸檬杯等直接調動了受眾的參與熱情。

11點,QQ群同樣被攻陷。恒大禦都會開始在重慶三北區域QQ群,也就是其目標客群所在群內進行密碼紅包發放。密碼紅包是騰訊QQ所出現的最新紅包模式,可直接在紅包上填寫相關密碼,如要領取紅包,便需複製此密碼併發送至對話方塊。而這卻成了恒大進行攻陷QQ渠道的主要方式,而效果也立竿見影,群內有眾多網友進行諮詢。

線上上互動和利益遊戲的啟動下,恒大禦都會還採用了微信底部廣告投放,並且在24、25日連續兩天承包了幾十個重慶微信大號,進行資訊的全覆蓋。

從微信遊戲、微信紅包、QQ紅包、微信底部廣告、微信大號軟文投放等一系列線上渠道的鋪排。恒大禦都會對線上渠道的考量,可謂是無微不至。針對不同的受眾特點,從多個角度進行全維度覆蓋。

微信大號推廣新媒體力量嶄露鋒芒

傳媒業有句俗話“當你的聲音能讓1萬人聽到時,你便是一個小電臺,如果你能讓1000萬人聽到,那便可媲美中央電視臺”了。而本次恒大禦都會的微信大號選取,均是重慶粉絲量20~90萬的活躍平臺,整合起來進行資訊的集中釋放,實現了近900萬的粉絲覆蓋。可謂是花費極小的成本,便取得了投放央視的效果。

恒大禦都會此次推廣定位為全重慶覆蓋,重點影響區域為重慶三北區。而線上上的自然人互動中,也均按照置業客群進行了年齡、區域上的定向互動,無論是其精準度還是覆蓋量,恒大禦都會可謂是將新媒體的特點利用至極。

新媒體為何具有如此吸引力?

如今,新媒體行銷已經成為一種主流行銷渠道,越來越多的廣告主開始轉戰新媒體,這與其特性密不可分。

系統性新媒體可對整個區域進行數據分析,同時實現全方位或重點區域的覆蓋。根據恒大禦都會的客群定位,其推廣區域主要為重慶三北區,而其QQ群紅包、微信底部廣告等都主要針對三北區,這就實現了廣告整體推廣及客群覆蓋的雙重目的。

精準性 説到精準性,主要靠大數據分析來實現。比如説QQ密碼紅包互動和微信底部廣告,他可以根據用戶區域、愛好、習慣來為其設定社會標簽,而當一個産品想主要針對其客群進行推廣,那麼只要選擇其客群特性或興趣標簽即可進行點對點的有效投放。而朋友圈廣告同樣具有此屬性,因此才吸引眾多開發商前赴後繼地選擇這一投放方式進行推廣。

互動性同樣,新媒體最強大的特性便是其互動性。這一特性也完全吻合了當下網際網路用戶的迫切參與感,因此,具有互動性的開發是最利於用戶進行傳播的方式。恒大禦都會本次的傳播中,微信遊戲的開發,紅包發放的活動都是極具互動性的表現形式,同時加上利益驅動,充分將用戶的參與感帶動起來。

2016開啟新媒體元年

從此次恒大禦都會新媒體整合行銷事件中,我們可以窺見,新媒體與自媒體平臺,已展露出了其傳播的三大特點,相比于傳統的推廣途徑,這些特點彌補了曾經在推廣中精準不足和不可監控的弊端。恒大本次在重慶掀起的新媒體風波,不僅是一場地産推廣模式的顛覆與變革,更是加劇了從整個推廣模式從“發佈力”到“粉絲力”之間的時代更替。

龍湖的朋友圈到恒大的新媒體整合,2015年底兩大知名地産企業已為重慶的地産行業帶來了一幕幕精彩的行銷推廣演繹。但這僅僅是新時代下的片頭曲。對於2016這個新媒體元年來説,真正的高潮,才剛剛啟幕。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恒大做了一個新媒體示範動作 2016行銷就這麼玩
來源:地産中國網2015-12-28 13:46:00
重慶恒大禦都會在其開盤之際,大手筆進行新媒體整合推廣,掀起了2015年重慶新媒體高潮,拉開2016房地産行銷新戰幕。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