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房門檻十年首降 老外也來炒房?

來源:新華日報 2015-09-11 08:44:00

      

住建部、商務部等六部委聯合出臺新政,放開境外個人在中國購房的時限、數量要求,並降低了外商投資房地産企業的門檻。樓市“限外令”10年來首次鬆動,新政出臺10多天來,境外個人購房未見迅即升溫。

境外個人購房蘇州最多

根據新規,除了仍實行限購的北上廣深4個一線城市及三亞外,境外人士在中國其他城市購買“符合實際需要的自用、自住商品房”已無套數限制。

境外個人到底在南京買了多少房?南京市房屋産權市場處商品房管理科科長胡高生表示,並沒有做過專門統計,“但肯定不多。”因為只有具備“外銷”資格的樓盤才能對境外個人售房,但外銷盤不多。位於南京雨花臺區賽虹橋街道的恒大華府便是其中一家,“近期有境外人士來看過房,但還沒成交。”恒大南京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據估計,境外個人在南京購房的佔比應不超過1%。無錫市房協副會長沈洵表示,無錫的情況與南京相似。蘇州境外個人購房佔比在全省最高。蘇州工業園區常住人口150萬人中,境外人士2萬人。園區迄今成交房産317482套,涉外房産1613套,佔比0.5%,再加上港澳臺個人房産2650套,境外個人購房總房産量佔比1.3%。

“新政執行後還沒有相關成交。”鏈家地産南京公司權證部負責人鄒旋介紹説,住建部聯合外匯管理局曾在2006年和2010年兩次出臺過“限外”政策。按照規定,境外個人在境內只能購買1套自住的住房。如今“限外令”取消,境外個人購房在政策上已沒有任何阻礙,但具體操作中還是會有小難題,主要是貸款問題,“全款支付還好,如果貸款,必須提供所有收入證明的流水單,這比較麻煩。況且當前對外籍人士提供貸款的銀行也並不多。”

房子太貴,老外習慣租房

2006年,蘇州市民周雅芬與她的瑞士丈夫在工業園區玲瓏灣小區購買了一套住宅。2008年,兩人回國發展,在這之前,他們已經在瑞士生活了20多年,但從未買過房。

“如果回國,就一定要買房。”周雅芬説,丈夫同意買房後才籌備回國。因為夫妻倆在瑞士結的婚,買房前還必須證明這段婚姻關係依然存續,一家人還專門飛了趟瑞士。

“在中國生活,不買房子有很多不便,比如孩子上學。”法國人吉瑞感慨,他的女兒兩歲半,很快就要上幼兒園了。吉瑞2008年來到中國,2013年和中國妻子在蘇州工業園區鄰瑞社區買了房。吉瑞的老外朋友中,和中國人結婚的逐漸都買了房,其餘的都沒有買。“中國的房子太貴了!”吉瑞笑笑,“即使降低了門檻,如果不娶中國老婆,他們還是沒必要買房。”

鄰瑞社區社工馮黎明介紹,鄰瑞社區居民近30%是外籍人士,他們絕大部分選擇租房。“金水灣小區的192棟別墅中,有130多棟住的是老外,但都是租的。”

吸引外商投資房地産

分析認為,取消樓市“限外令”,著眼點在於支援外商投資。

南京林業大學城市與房地産研究中心主任孟祥遠分析,新政有利於國內樓市去庫存,而一些較受外資歡迎的大城市優質産品可能有漲價動力。同時,境外開發和投資機構也會更多進入國內房地産開發投資領域,對市場發展與升級有利。但是,這一結果的實現還需一個過程。

積水住宅株式會社是日本的著名建築公司,2011年聯合常城置業,以總價25.8億元摘得蘇州市相城區活力島板塊兩宗地塊,溢價率均超過100%。該公司一位馮姓負責人透露,“目前公司在蘇州有兩個項目,相城區的姑蘇裕沁庭錦苑和太倉裕沁庭。今後是否擴大投資規模,最終還是要根據市場情況判斷。”

2005至2007年,外資蜂擁進入中國市場,當時正值房價一輪上漲期,且人民幣升值快,同時中國利率偏高,可以套取息差。新加坡仁恒投資、香港新世界集團等外資也正是在這一時期進入的南京樓市,但現在,大環境卻不一樣了。

仲量聯行在近期發佈的一份報告中便指出,這一政策並不會導致樓市行情大幅波動,因為當前樓市購房主力為本地自住,投資客比例較低;同時,市場庫存處於高位,境外需求無法改變市場基本面;此外,近期人民幣貶值預期,中國房産對境外投資者的吸引力已有所下滑。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購房門檻十年首降 老外也來炒房?
來源:新華日報2015-09-11 08:44:00
住建部、商務部等六部委聯合出臺新政,放開境外個人在中國購房的時限、數量要求,並降低了外商投資房地産企業的門檻。樓市“限外令”10年來首次鬆動,新政出臺10多天來,境外個人購房未見迅即升溫。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