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者”兇猛:5險資頻繁舉牌25家房企

來源:地産中國網 2015-07-31 07:29:00

險資“買房”

目前,股市恰好處於震蕩階段,房企市值也處於相對低估的階段,部分股權分散、市值也相對低估的房企受到險資的青睞,險資開始發動對房企的頻頻舉牌。險資方面,出於發展養老地産及擴大資管規模的需求,正步步走進房企。預計下半年險資有可能會繼續頻繁舉牌房企,繼續影響中國房地産市場格局。與此同時,上市房企也通過完善公司章程和議事規則,規避“野蠻人”的入侵和惡意收購。

業內人士認為,險資投資房企,可以挖掘置業者的潛在養老需求,進而行銷相應的保險産品。此外,險資企業競爭激烈,某種程度上不在於拼比傳統的保單業務,而在於資産管理業務的能力的比拼。險資入股房企,本質上是希望擴大資管規模。

安邦人壽、生命人壽、前海人壽……6月份以來的股市振蕩,給保險資金舉牌上市公司帶來了機會。

其中,上市房企是險資偏愛的標的。出於救市的需要,保監會在7月初放寬了險資投資房地産和藍籌的限制,也在客觀上為險資鬆綁。

2014年以來,險資紛紛入股金地、金融街佳兆業、華業集團、碧桂園等房企,就連市值1700億的超大型房企萬科也列入其中。險資成為“野蠻人”的議論甚囂塵上。對多年來股權結構穩定的上市房企來説,無論是出於財務投資目的還是想成為實際控制人目的,險資無疑都是一個“外來者”。多位房地産業內人士認為,除去單純的財務投資之外,險資屢次舉牌房企,也將會對公司經營和管理産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改變房地産行業的生態和格局。

險資“戀上”房企

7月24日,萬科A發佈的簡式權益變動書稱,前海人壽及其一致行動人鉅盛華分別通過深交所集中交易系統買入1.03億股和4.49億股公司股份,合計佔比為5%。

這已經是半個月內前海人壽第二次舉牌萬科股份,此次舉牌後前海人壽及其一致行動人總共持股佔萬科總股本的10%,僅次於萬科的第一大股東華潤的14.9%。

萬科只是大批被險資舉牌的房企之一。去年初開始,保險黑馬生命人壽接連舉牌金地集團、農産品兩家公司。截至去年9月底,經過數次舉牌,生命人壽成為金地集團的第一大股東,在去年三季度增持金地集團至29.9%,逼近要約收購線。安邦保險緊隨其後增持了1億股,持股比例也提升至18.83%。以生命人壽和安邦保險為首的險資對金地集團的持股已高達55%,高度控盤;今年4月1日,中國平安入股碧桂園,共斥資62.95億港元持股9.9%,成為碧桂園第二大股東。

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7月3日,133家A股房企中,被險資進入前十大股東的房企為25家,佔比達到18%。其中,中國人保入股5家房企,安邦保險入股4家,中國人壽入股3家,生命人壽入股2家,前海人壽入股2家。

6月份的股災被認為是險資深度介入上市房企的最新契機。7月8日,中國保監會發佈《關於提高保險資金投資藍籌股票監管比例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放寬了保險資金投資藍籌股票監管比例,對符合條件的保險公司,將投資單一藍籌股票的比例上限由佔上季度末總資産的5%調整為10%;投資權益類資産達到30%比例上限的,可進一步增持藍籌股票,增持後權益類資産餘額不高於上季度末總資産的40%。保監會稱,此舉意在為優化保險資金配置結構,促進資本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同策諮詢研究總監張宏偉表示,市場不好股市下跌了才放開政策,但人人都不願意當炮灰,上述政策短期來説還是具有一定的救市目的,但對於險資來説,一些市場表現不錯、市值不太高的企業處於一個比較好進入的機會,眼下股市階段性的低估,未來下跌的幅度不會太大,很適合進行中長期的投資。

他預計,下半年險資有可能會繼續頻繁舉牌房企,繼續影響中國房地産市場格局。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外來者”兇猛:5險資頻繁舉牌25家房企
來源:地産中國網2015-07-31 07:29:00
目前,股市恰好處於震蕩階段,房企市值也處於相對低估的階段,部分股權分散、市值也相對低估的房企受到險資的青睞,險資開始發動對房企的頻頻舉牌。險資方面,出於發展養老地産及擴大資管規模的需求,正步步走進房企。預計下半年險資有可能會繼續頻繁舉牌房企,繼續影響中國房地産市場格局。與此同時,上市房企也通過完善公司章程和議事規則,規避“野蠻人”的入侵和惡意收購。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