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青年公寓顛覆了什麼

來源:中國經濟網 2015-01-05 08:49:00

  讓租戶自己管理社區

  “自如”品牌旗下有兩款不同産品:分散式的自如友家,集中式的整棟自如寓。目前北京共有6處自如寓項目,分佈在西直門、歡樂谷、望京、酒仙橋等地。

  楊春雨是歡樂谷7號工場自如寓的負責人,自稱歡樂谷7號工場裏的“場長”,不過他這個“場長”正準備把自如寓的管理權交給住在這裡的300多名租客。據楊春雨介紹,6棟自如寓“都在嘗試讓住戶自己來管理這個青年社區”。他們試圖用住戶評審會的機制進行篩選、決定下一個入住自如寓的租客,並參與公寓的日常管理。

  他們嘗試的第一步是建立各種興趣小組。以歡樂谷7號工場自如寓為例,300多名租客已經建立起足球、電影、美食、騎行等7個興趣小組。每個小組內部推選一位代表作為小組長,成為該自如寓內評審會的成員。評審會由10~12人組成,每週召開一次。“我們篩選完以後,再讓評審會決定讓不讓他們住進來。”楊春雨説,“目前評審會裏面有一半是我們的員工,興趣小組增多以後,我們會退出。”

  想要入住自如寓,首先需要在其官網上下載、填寫一份預約申請表,寫明自己的年齡、職業背景、興趣等個人資訊,還需要回答幾個問題:“你希望自如寓能為你提供什麼,你能為自如寓帶來什麼?”

  實地看房後,若滿足“三不租”條件,將在每週召開的評審會上由評審會成員投票表決。如果有一半以上的評審會成員認為申請者與自如寓社區的風格契合,就會接納他入住;否則就會給該用戶推薦其他公寓,或者直接拒絕該用戶的申請。從提出申請到順利入住,大概需要一週時間。

  按照計劃,這種評審會的機制將會在2015年1月開始在北京的6棟自如寓實行。

  與自如寓類似, YOU+也試圖讓“家友”自己管理數百人的青年社區。YOU+北京分公司經理李聞喜説,YOU+試圖把管理本社區公共事務的權力交給“家友”,由“家友”來設定一些家規,“這樣大家就能在平等的狀態下一起生活,我們就不用投入太多精力去管理。我們不想把YOU+做成酒店,而要做成一個家。”

  劉洋認為,YOU+最重要的不是房子,而是家友們的文化和感情,這要靠家友們的參與來實現。

  社區自治的喜與憂

  根據個人資訊篩選租客,讓租客組成評審會決定誰能入住,制定“家規”讓租客自己管理,一個青年社區的雛形逐漸明朗起來。

  對於即將推行的住戶評審會制度,“自如寓”裏的租戶劉童月表示並不知情。同樣租住在自如寓的侯爵則有些擔憂:這樣會不會在公寓內形成拉幫結派的小群體?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劉鵬認為,個人資訊篩選和評審會評議,可以視作一種社區的自我治理選擇機制,這種機制是對現有社區自治管理體制的有益補充。

  據西南財經大學經濟與管理研究院院長甘犁介紹,這種“社區自治”的管理方式在國外早已廣泛存在。“國外的租房服務企業大都比較提倡住戶內部自我管理,這對他們來説也是減輕運營壓力的一種辦法。”他認為,讓租客自己管理社區,是社區管理的一種進步。

  甘犁還認為,按照年齡、工作背景等資訊篩選租客能幫助自如、YOU+等公寓獲得穩定的房租收入,也能增加住戶對社區事務的參與度和認可度,促進租客之間良好相處。

  劉鵬則表示,這種面向青年群體的租住社區,是一種匯集租房、裝修、物業管理、社區成員選擇與自我管理等多種屬性的新型房地産業態。在提供市場仲介和資訊服務之外,它們還承擔著物業管理的工作,並影響和推動社區自治的準公共服務。

  不過,在事情的另一面,從申請、篩選到評審,繁瑣的入住流程和篩選標準,無疑拖延了租客的入住時間。“這無形中增加了交易成本,一些想住進來的用戶可能因此打退堂鼓。”甘犁認為,“評審會成員也可能會因為地域、外貌、工作背景等因素,對申請入住的人産生一些主觀偏見,甚至是歧視。”

  劉鵬認為,這種青年社區的自我管理方式若要可持續發展,首先不能違反基本人權,或者帶有歧視性質。此外,也必須與社區居委會、物業公司等其他機構銜接和配合,以免越界或重復管理。而對於住戶的個人資訊和資料,社區和房産公司也負有保密義務。

  由於相對優質而廉價的租房品質,自如等新型房産仲介頗受年輕人歡迎。劉鵬建議地方政府考慮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予以支援,並加強對地産仲介公司服務品質的監管和評價。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不一樣的青年公寓顛覆了什麼
來源:中國經濟網2015-01-05 08:49:00
不一樣的青年公寓顛覆了什麼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