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購物中心頻變“鬼城”大城市已無立足地?

來源:地産中國網綜合 2013-09-30 08:23:00

大城市已無立足地?

中國購物中心産業資訊中心主任郭增利告訴記者,“目前中國購物中心的開發呈現出體量趨大、向城市近郊擴散以及二三線城市快速興起的特點。值得注意的是,大體量的物業在提高潛在集客能力的同時,也帶給後續招商和運營更大的壓力,所以今後,購物中心的發展一定要明確定位,尋求收益與面積的最佳平衡。”

像北京、上海、廣東這樣的一線大城市,缺乏吸引力的購物中心客流減少、投資成本逐年加大、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甚至商家經營不下去的情況已經出現。目前,上海開業的購物中心已達100家,每人平均面積接近2平米,遠遠超過每人平均購物中心面積應控制在1.2平米的國際慣例。另外,戴德梁行數據也顯示,今年二季度,上海主要商圈項目的入駐率低於近兩年平均季度入駐率。

從空置率的角度來看,一線城市購物中心從2011年的7.9%增至2012年的8.4%;二線城市購物中心的平均空置率為10.2%,2012年這一比例已經上升至10.5%;在瀋陽和成都這兩個中國最大的二線城市,購物中心空置率分別達17%和16.2%;在廣州,2011年其購物中心空置率僅為4%,現在卻高達10.2%。

高空置率暫且不説,但一線大城市的銷售額也不樂觀。2012年底至2013年初,整個零售市場的銷售額增長開始放緩,2012年底上海、北京、兩地分別僅有兩三家零售商場實現了銷售額增長率上升,大部分商場的銷售額增長率有所下降。

“2012年零售業的放緩實際上已為我們敲響了警鐘,也佐證了市場已經趨於飽和的一二線城市,不再是購物中心獲得新生的風水寶地。”郭增利認為,未來購物中心在突破選址的限制以外,可以嘗試提升服務來化解商場同質化的問題,轉型體驗式購物中心。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當屬上海的K11一個頗具個性的購物中心。

“棄大投小”謀新路

相對於市場飽和、高租金、高壓力、高競爭力的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則顯現出巨大的上升空間。

“一方面是消費群體的需求在召喚,另一方面是三四線城市提升經濟、拉動需求的急迫感,購物中心拋掉大城市的排擠,投奔三四線小城市,做縣域的龍頭,何樂而不為呢?”當記者採訪湖北雅斯集團董事長杜曉宜時他笑著反問記者。

一些縣域型企業很好地把握住了購物中心的發展節奏,利用三四線城市對大型購物中心的缺口,把大城市的mall開進縣城,並引進餐飲、服裝、娛樂、家電、美食、超市等業態,穩穩的賺了一把。

湖北雅斯集團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超市、商業地産、連鎖酒店、美食城、美容城等現有業態的基礎上,雅斯大膽地規劃了集多個業態在內的大型雅斯國際廣場,除此之外,雅斯第三代門店也獲得了轉型成功。

河北惠友集團同樣抓住了這一機遇。惠友集團創辦于1994年,其發展以三四線市場為核心,逐步向涿州、石家莊、滄州、廊坊等地擴張,擁有60多家門店、40多家標超、10家萬平米大賣場和2座大型物流中心,開闢了涵蓋超市、餐飲、百貨、家電、娛樂等為一體,滿足消費者一站式購物的大型購物中心。

三四線市場帶來的上升空間已漸明朗化,在一些大城市衰敗的景象中,以雅斯、惠友為代表的縣域型企業卻唱出了讚歌,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購物中心的健康發展需要量與質的同步,我們在填滿購物中心的同時,更要明白購物中心要的是哪些填充物,不是別人填什麼我們就照搬什麼,失去特色的企業才是最可怕的。

對於購物中心今後的走向,郭增利認為,“體驗業態將會是購物中心嘗試的方向,從消費模式來看,要滿足消費者的環境體驗、視覺體驗、全身心的投入體驗,各種模式體驗的程度不一樣,希望體驗的程度越高,消費的模式也就更高,自然産生的效益也高,這樣就能形成良性的盈利模式。解決同質化問題,購物中心可在提升服務上下功夫,服務的差距更易於消費者記住哪個購物中心好,哪個不好。另一方面就是積極尋找新的開拓市場。”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中國購物中心頻變“鬼城”大城市已無立足地?
來源:地産中國網綜合2013-09-30 08:23:00
購物中心建造熱潮正在整個中國蔓延。根據仲量聯行對中國20個主要城市進行的檢測表明,2013年將有約150個新購物中心開業,其平均面積將超過8萬平方米。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