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靈:推出房地産信託基金條件已具備

來源:中國證券報 2013-09-06 07:44:00

原標題:吳曉靈:推出房地産信託基金條件已具備

作為推進金融改革重要步驟,信貸資産證券化有利於銀行金融機構非銀行金融機構盤活資産。但必須強調的是,開展資産證券化業務,必須有風險留存。目前,我國已具備推出“房地産”信託基金REITs的條件。未來我們的房地産包括一些商業地産辦公樓等具有穩定現金流支撐的領域,都可向公眾發行資産證券化産品。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原央行副行長吳曉靈5日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存款利率上限放開應是利率市場化最後一步,目前我國尚不具備放開條件,預計今明兩年都不會放開。進一步推進存款利率市場化,亟待推出存款保險制度。作為推進金融改革重要步驟,信貸資産證券化有利於銀行金融機構、非銀行金融機構盤活資産。但必須強調的是,開展資産證券化業務,必須有風險留存。目前,我國已具備推出房地産信託基金(REITs)的條件。

吳曉靈認為,當前我國金融改革的目的,是把以往積累的風險通過合理、合法的途徑慢慢消化掉,改善我國扭曲的金融結構:間接金融太強、直接金融太弱。

存款利率上限放開是最後一步

中國證券報:今年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加速推進,昭示出我國新一屆政府在推進金融改革方面的決心。您認為,存款利率會在何時放開?

吳曉靈:我個人不主張近期放開。存款利率上限放開應是利率市場化最後一步,目前我國尚不具備放開條件,預計今明兩年都不會放開。實際上,在正利率情況下,存款利率稍微慢一點放開有好處。我認為,銀行存款利率有個上限,對發展直接融資是有好處的。

首先,目前我們的銀行、企業等微觀主體財務約束都不夠。

一旦放開存款利率上限,必然引發“高息攬儲”大戰,這不利於金融機構穩健經營。我們看到,凡是願意“高息攬儲”的,往往都是經營能力較差的銀行。在這種情況下,銀行應加強自我約束,提高經營水準,同時學會定價,無論是存款定價還是貸款定價,這都需一個過程。

其次,我國金融業以銀行業為主。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我們的存款利率是正利率,就可保證老百姓利益。如果投資者覺得銀行提供的利率太低,可選擇理財産品、債券、股票等其他投資品。

中國證券報:您提到銀行需加強自我約束,很多觀點也認為6月的資金緊張就是銀行忽視流動性風險所導致的。在您來看,這些存在於金融體系中的風險應如何化解?

吳曉靈:6月的“錢荒”是個警示,是金融機構期限錯配和金融機構流動性管理不當造成的。因此,我們不能容忍金融機構過度運用期限錯配方式盲目擴張。“錢荒”不是真的缺錢,金融機構通過較高利息吸取短期資金,滾動發行一些理財産品和信託産品,獲得的資金並非全部投向實體經濟。

目前同業業務這種短負債、長資産的過度運用,不利於對於流動性管理,同業業務現在成為繞開存貸比監管的主要渠道。我認為,除用於清算、結算及頭寸參與的同業往來,均應視為一般存款和一般貸款,給它以資産負債自主權,但是機構必須真實透明地把資産負債狀況顯示出來。要明確金融産品法律關係,銀行發行的保本負債産品一律計入表內,銀行發行的非保本産品凡是有預期收益率的均應計入表內。

這些都進一步印證我國加快金融體制、財稅體制改革的必要性。當然改革和風險確實是並存的,但是我們必須抓住主要矛盾。我認為,目前我們金融體系中的風險還是源於我國扭曲的金融結構、市場發育不健康。因此,金融改革的目的,一方面是把以往積累的風險通過合理、合法的途徑慢慢消化掉。另一方面是改善融資結構、提供更多籌措資金的渠道。

對於債務融資來説,我們還是希望各地方、各機構能夠理性融資,不要不計風險地融資。

必須承認的是,目前監管機構和金融機構風險防控意識都比過去強多了。但是,“錢荒”還是給銀行敲了警鐘,必須加強流動性管理,某些國際大投行都因流動性問題而倒閉了。

(責任編輯:)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吳曉靈:推出房地産信託基金條件已具備
來源:中國證券報2013-09-06 07:44:00
作為推進金融改革重要步驟,信貸資産證券化有利於銀行金融機構非銀行金融機構盤活資産。但必須強調的是,開展資産證券化業務,必須有風險留存。目前,我國已具備推出“房地産”信託基金REITs的條件。未來我們的房地産包括一些商業地産辦公樓等具有穩定現金流支撐的領域,都可向公眾發行資産證券化産品。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