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優化調控政策增強房地産市場活力

來源:中國經濟網 2023-09-28 09:43:09

房地産市場政策調整和優化仍在持續。當前,政策不斷調整優化主要是取消或放鬆了過去一些限制性政策,支援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提振市場信心,改善房企經營預期,促進房地産市場企穩回升。從政策效果看,這些調整優化政策已經開始落地見效。預計下階段房地産投資、銷售、市場運作有望逐步改善。

更多城市實施“認房不認貸”政策。天津、三亞均于近期宣佈執行“認房不認貸”。8月底至9月初,繼4個一線城市率先宣佈執行“認房不認貸”之後,廈門、武漢、成都、重慶、天津、長沙、南寧、蘇州等較為熱點的城市也隨之跟進。

過去在“認房又認貸”政策下,只要曾經有過貸款記錄,無論名下是否有住房,再買房時都會被認定為購買第二套住房,首付和房貸利率均較購買首套住房高,購房成本高,限制了一部分剛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認房不認貸”對於曾經在老家購買住房有過貸款記錄,如今想在工作所在城市購房的居民更是利好,同時能夠為有置換需求的“賣一買一”家庭降低購房成本。在“認房不認貸”政策下,原來可能被認定為購買第二套住房的家庭如今被認定為購買首套住房,首付和房貸利率都更低,有機會考慮置換面積更大的住房,有助於提升居民購買力。

陸續有城市調整限購政策。比較受關注的是廣州成為近期首個調整限購措施的一線城市。同時,廣州還宣佈非戶籍人口首套房購置納稅社保年限從5年縮短至2年。西安宣佈二環以外區域不再執行住房限購措施。廈門也取消了4個區的限購。長沙宣佈無論購房者是否有本市戶籍,購買首套住房都不限購。自9月以來,瀋陽、南京、大連、蘭州、青島、濟南、福州、鄭州、合肥、無錫、武漢等城市宣佈全面取消限購。

限購政策是在過去房地産市場過熱階段,相關城市為避免投機炒作行為出臺的限制性調控舉措。如今,隨著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限購政策已不適應市場現狀,取消或優化限購政策有助於更好滿足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住房合理消費,助力商品房流通和迴圈。不過,如今全國仍有少數城市執行限購政策,且一些城市對限購政策的調整優化只在部分區域進行,體現了房地産調控“一城一策”甚至“一區一策”的特徵。

除了“認房不認貸”和放鬆限購外,各地還出臺了放寬限售,降低首付比例、利率,發放購房補貼等調控舉措。持續調整優化的房地産政策正在給市場注入活力,疊加當下正處於“金九銀十”的傳統銷售旺季,一些城市房地産市場活躍度提升,成交量增長,各方對房地産市場的信心正在恢復。

房地産市場的企穩回升對於防範金融風險、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房地産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也建立在經濟運作平穩、就業形勢良好、居民收入穩定或有增長預期的基礎上。在房地産政策優化之外,還須讓居民在醫療、教育以及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等其他領域有更多獲得感和穩定預期,才能進一步穩定和促進住房等消費。

在“努力讓人民群眾住上更好房子”的願景下,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並行推進。一方面,房地産市場需要平穩健康發展,為市場提供更好的商品住房,而日益完善的住房保障體系對於住房困難群體而言意義重大。另一方面,我國將持續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加快建立健全以公共租賃住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配售的保障性住房為主體的租購並舉住房保障體系。

各地應繼續做好公共租賃住房托底保障工作,適時提高公共租賃住房收入準入線和租賃補貼標準,進一步擴大公共租賃住房保障範圍。大力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通過土地、金融、稅收等政策支援,引導各類經營主體參與籌集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緩解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難問題。對於配售的保障性住房,應建立公平公正的配售機制,加強監督審計,重點針對住房有困難且收入不高的工薪收入群體及政府引進人才,按保本微利原則配售。同時,保障性住房要實施嚴格封閉管理,不得上市交易。


(責任編輯:王永超)
網站無障礙
持續優化調控政策增強房地産市場活力
來源:中國經濟網2023-09-28 09:43:09
房地産市場政策調整和優化仍在持續。當前,政策不斷調整優化主要是取消或放鬆了過去一些限制性政策,支援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提振市場信心,改善房企經營預期,促進房地産市場企穩回升。從政策效果看,這些調整優化政策已經開始落地見效。預計下階段房地産投資、銷售、市場運作有望逐步改善。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