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出臺支援房地産新政,購房補貼打頭陣推力如何?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23-08-08 11:00:24

北京8月8日報道,隨著近期官方對優化調整房地産政策的接連表態,新一輪穩樓市暖風再起,分析普遍認為當下“政策底”再度夯實的信號明顯。

但在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的過程中,對政策寬鬆邊界和趨勢的判斷顯得尤為重要。調整探索的嘗試裏,不少城市首先給出了相對穩妥的鼓勵方式——購房補貼。

資料圖:城市高樓林立。中新社記者 王東明 攝

兩省會城市加大補貼力度

8月4日,據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産局官方微信號“南京房産微政務”消息,南京發佈《進一步優化政策舉措促進南京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8條政策裏首條便是對購買新建商品住房的實施補貼。

具體而言,鼓勵新六區繼續根據區域市場實際對在規定期限內購買新建商品住房的,按合同價給予一定比例的購房補貼,棲霞區和雨花臺區結合轄區內市場實際經評估後對購買新建商品住房的實施補貼,切實減輕剛性和改善性購房負擔。

中指研究院高級分析師趙芊指出,早在2022年,南京幾個遠郊區如六合、溧水、高淳就已經推行一系列的補貼政策。此次正式發文,除了再次強調新六區可繼續施行購房補貼外,首次提及對棲霞、雨花臺兩區的新規定。

“這也是南京在綜合研究各個區域市場購房客群後提出的政策,後期各區會出臺具體實施細節,實施效果有待觀察。”趙芊説。

南京也成為了本輪樓市調整中第二個加入的省會城市。就在其出臺新政的前一天,鄭州一連發佈15條樓市調控政策,同樣將關於購房補貼的內容放在了最前,包括對青年人才購房、多子女家庭購房、購房契稅的補貼等。

“鄭州本次政策一共有15條,其中有3條都提及了各類補貼內容,充分説明在本輪樓市提振工作中,財政補貼等工具會積極運用,體現了當前購房政策的新導向。”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

“錦上添花”政策,推力如何?

繼7月24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定調“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産政策”、住建部緊隨其後明確政策支援方向後,多地很快展開行動發佈穩樓市相關政策,與購房補貼相關的內容也成為熱門。

8月4日,江西贛州發佈18條房地産措施,其中提到支援實行購房補貼和繼續實行階段性購房契稅補貼。8月1日,江蘇句容出臺穩樓市新政,其中包括多孩家庭購新房給予契稅補貼、購買新建商住房給予契稅補貼等。同日,四川雅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出臺穩樓市新政,提出買新房給購房補貼,包括對人才和多孩家庭給購房補貼等。

“最大的感受就是,雖然之前自己花了大價錢買了房,但收到補貼還是覺得像白撿的一樣。”市民小淼(化名)在今年7月購買了新房,並在交完契稅後申請了人才購房補貼,申請後一週收到了辦結短信,之後不到半個小時錢就到賬了。

社交平臺上,越來越多的人像小淼一樣分享著自己申請購房補貼的經歷。當前,發放購房補貼是各城市支援住房消費的重要手段之一,政策頻次及佔比保持高位。

中指研究院統計顯示,2023年上半年已有超50城執行購房補貼政策,補貼方式主要包括按套或面積一次性補貼、一次性或分期撥付契稅補貼、發放消費券補貼、人才購房補貼、購房價款的一定比例補貼等。

“短期來看,預計需求端政策仍將聚力降低購房門檻和購房成本,‘一區一策’、結合生育政策等或是重要方向,針對改善性住房需求的信貸政策也有望加力。”中指研究院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表示。

但也有聲音認為,購房補貼更傾向於短期的鼓勵和輔助,無法真正成為影響購房者的決定性因素。樂居網發佈的《2023年中購房意願白皮書》便顯示,稅費調整和購房補貼對決策影響不大。在“下列哪種情況變化,會影響您的購房決策”的選擇中,“稅費/利率繼續下調”“大額購房補貼”僅能影響4.81%和11.12%的購房者。

“從目前樓市整體放鬆的環境來看,各地的購房補貼大都屬於各地調控放鬆‘組合拳’的組成部分。”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長張波此前曾評價購房補貼政策稱:政策單一對市場釋放的效力相對有限,需要和其他調控放鬆政策形成合力,會對市場形成一定影響力。

(責任編輯:孫悅)
即時資訊
聯繫我們
辦公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10號恒通國際商務園B12C座五層
郵       編:100015
聯繫電話:010-59756138/6139
電子郵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網站無障礙
多地出臺支援房地産新政,購房補貼打頭陣推力如何?
來源:中國新聞網2023-08-08 11:00:24
北京8月8日報道,隨著近期官方對優化調整房地産政策的接連表態,新一輪穩樓市暖風再起,分析普遍認為當下“政策底”再度夯實的信號明顯。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