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更新的“濟南路徑”: 留住老城煙火氣 “改”出百姓幸福感

來源:中國網地産 2022-11-07 10:48:40

中國網地産濟南市住建局消息,“城市更新”是改善民生的一項重要工作。近年來,濟南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按照“留改拆”並舉的工作思路,大力實施城市品質提升工程,不斷完善住房民生保障體系,既留住老城區的煙火氣和歷史感,又改善了群眾的居住條件,提升了幸福感,努力走出一條符合城市發展特點的更新之路。

中國城市更新的“濟南路徑”: 留住老城煙火氣 “改”出百姓幸福感_中國網地産

(濟南城市更新日新月異 關學軍 圖)

過去10年,濟南累計實施近300個棚改舊改項目,110余萬戶居民通過棚改舊改住上了新居,既有建築增設1175部電梯,數量連年居全省前列。棚改工作3年內2次獲得“國家激勵支援”,全省唯一;啟動41個“中優”戰略項目,12個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項目入選全省示範,數量居全省首位。

注重人居品質  三年兩獲“國家激勵支援”   60萬群眾喬遷新居

棚戶區改造是惠及萬千百姓的民生工程,更是加強城市基礎建設、完善城市功能的發展工程。10年來,濟南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穩步提升居民住房保障水準,全市約60萬居民通過棚戶區改造工程喬遷新居。2020年至2022年,我市棚改工作3年內兩次獲得“國家激勵支援”。

近日,經十路與陽光新路交叉口的和諧佳苑小區,一幢幢紅白相間的樓房掩映在綠樹叢中,小區道路寬敞整潔,居民在小廣場上休憩,小朋友們玩耍嬉戲,呈現出一幅幸福溫馨的美好畫卷。誰能想到,這裡曾經是環境臟亂的棚戶區。

“過去住的平房低矮潮濕,冬天燒土暖氣,夏天下雨蹚水出門,做飯滿屋都是油煙,那時候就盼著能拆遷。”老住戶王英説。

群眾“所急、所需、所想”是濟南棚戶區改造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自2005年大規模開展棚改工作以來,濟南始終讓棚改居民做參與者、決策者、監督者;棚改實施過程中堅持“品質優先”“因地制宜、一項目一策”科學制定徵收補償方案,嚴格控制工程建設品質,多個項目獲得國家級獎勵。

棚戶區改造項目的實施,極大改善了居民生活。在濟南市棚戶區改造“代表作”之一的華山片區棚改舊改項目,3.7萬戶居民從老舊房屋搬到了寬敞明亮的樓房;在歷下區最大的城中村改造項目——劉智遠小區,2536戶居民住上了樓間距寬闊、綠化率超高、配套設施齊全的現代化社區……10年來,濟南市開工棚改安置房30萬套,基本建成22萬套,通過大規模推進棚戶區改造,合理規劃建設安置住房,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科學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實現土地集約利用、資金高效使用,有效提升人居環境,切實改善居民的住房條件,讓更多泉城人民享受到改革發展和城市建設成果。

修復生態空間  穩步推進“中優”項目 城市風貌日新月異

近年來,濟南積極踐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及強省會戰略,在“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城市發展新格局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也在城市更新中進一步彰顯,一大批城市更新項目有序開啟,生活在老城的百姓感受著身邊日新月異的變化。

“明府城整修了,千佛山敞亮了,小時候的濟南味兒回來了。”市民張文説,陪孩子去佛慧山遊玩時,還邂逅了活潑可愛的小松鼠。

通過“建築降層修復城市景觀視廊”,讓“山泉湖河城”一體共生的城市生態空間格局日漸清晰,是濟南在城市更新中重塑人與城關係的生動實踐:佛慧山景區在保留原來植被和綠化元素的基礎上加以改造,實現了還山於民、還景於民;大明湖畔的東湖大廈用5個多月時間完成拆除,“山城互看”的美好景象再度重現;中山公園地塊正式徵收凍結,即將進入實施階段,擴建後總建築面積將是現在的兩倍,市民遊園體驗更舒適、更便利……城市更新“騰出”的空間與機遇,正助力濟南以前所未有的姿態加速奔跑。

“城市更新攻堅行動開展以來,全市先後啟動了包括濟南古城(明府城片區)城市更新項目、上新街周邊片區改造項目、成大-國棉一廠片區改造項目、四建交運地塊城市更新項目、洪樓廣場改造項目、濟南賓館項目、千佛山北入口改造項目等在內的41個‘中優’戰略項目。”濟南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創新“留改拆並舉、功能性國企實施、國開行貸款資金支援”城市更新運作模式的同時,濟南編制了《濟南市城市更新專項規劃》,為“十四五”期間城市更新提供了規劃指引,將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城市宜居生活的新期待。

彰顯文化底蘊 出臺21項創新舉措 守護名城歷史文脈

城市更新的不僅是外在的“殼”,還有內在的“瓤”。為進一步激活舊有城市空間,濟南重視挖掘沉睡的歷史文化資源,營造更高品質的發展空間,擦亮了“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金字招牌。

在萬紫巷片區住了30年的王磊發現,從去年開始,經三路上的年輕人越來越多,路邊也多了許多網紅小店。“變得不像我認識的那個老城了。”王磊説。

改變源自老商埠片區城市更新項目的實施。從2017年融匯·老商埠的開街,到如今萬紫巷、經四小緯二改造項目的凍結,濟南賓館改造方案的完成,再到百年中山公園的拆墻透綠,煥發新活力的老城已經走來。

“喜歡逛經三路,有種講述濟南故事的感覺,但又會被身邊的潮玩拉回現實。”説起老商埠片區的改造,大學生小呂一語中的。

立足歷史文化傳承,結合歷史街區城市更新要素,我市不僅出臺了省內首部歷史建築修繕維護補助資金管理辦法,建立了科學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開展了歷史建築“健康體檢”,還制定了21項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創新措施。同時,濟南在保護利用歷史文化建築上下足了“繡花功夫”:在市中區經二路上,濟南最早的專業電影院之一職工劇院已加固修繕,于去年4月重新對外開放;在明府城片區啟明街51號,老院落經過翻新改造,增加了復古裝飾和泉水景觀,打造成了特色餐飲院落;在百花洲,匯聚文創、民俗、手工藝、非遺近30個特色攤位的文創市集,構築了老城區活色生香的市井夜色;在國際時尚創意中心,以時尚文化為主題産業項目的進駐,也讓老城區增添了現代化的時尚元素……今年6月,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首次公佈了全省49個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示範案例,我市12個項目入選,數量居全省首位。芙蓉街-百花洲和將軍廟歷史文化街區成功入選全國歷史文化街區整體提升類優秀案例,並被文旅部評為非遺主題旅遊線路和創新案例。

“修復城市肌理,活化文化想像,還有大量細節工作要做。”濟南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還要結合生態修復、文化特色彰顯、歷史建築活化利用、産業相容複合利用、完善民生配套等理念和手段,從更深層次上實施城市更新,留住老城濃濃的煙火氣息。

補齊民生短板  改造2102個老舊小區 居民幸福感“原地升級”

基礎較為薄弱的老舊小區,一頭連著基層民生,一頭連著城市品質。在城市更新過程中,濟南用實際行動作答。

“這幾年小區變化太大了,路面平整了,外墻煥新了,家裏暖和了,出門有公園了。”説起這幾年身邊的變化,天橋區工人新村南村的王女士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她説,在小區住了30年,這幾年變化可謂翻天覆地,老舊小區改造改到了大家的心坎上。

“不僅環境敞亮了,心裏也跟著亮堂了。”燕山街道燕子山小區居民王清營談起小區的變化,同樣有説不完的話。在這裡住了26年的她,見證了一部“老”小區煥發“新”活力、“舊”生活融入“新”時代、居民幸福感“原地升級”的變遷史。

在濟南,以小區居民為主導參與的老舊小區改造已開展十來年,工人新村、燕子山社區的“華麗轉身”都只是一個縮影。10年來,濟南通過實施這項“有力度”“有溫度”的民生工程,讓越來越多的老舊小區改造實現了“人”與“城”的雙向奔赴。據統計,截至目前,全市共改造老舊小區(院落)2102個、4242萬平方米,惠及居民50余萬戶;2017年以來,累計竣工既有建築增設電梯1175部,數量連年位居全省前列。

過去10年,濟南交出了一份“住有優居”“住有宜居”的城市更新答卷,既溫暖又厚重。未來10年,濟南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以百姓需求為導向,持續改善城鄉人居環境,發力構建住房保障體系。濟南,這座有質感更有溫度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正在城市更新中向美而生、加速崛起。

 


(責任編輯:王永超)
網站無障礙
中國城市更新的“濟南路徑”: 留住老城煙火氣 “改”出百姓幸福感
來源:中國網地産2022-11-07 10:48:40
“城市更新”是改善民生的一項重要工作。近年來,濟南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按照“留改拆”並舉的工作思路,大力實施城市品質提升工程,不斷完善住房民生保障體系,既留住老城區的煙火氣和歷史感,又改善了群眾的居住條件,提升了幸福感,努力走出一條符合城市發展特點的更新之路。
長按保存圖片

中國網地産

是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旗下地産頻道,是國內官方、權威、專業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中國網地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電話:010-59756138/6139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1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於我們 主辦單位 權責申明 聯繫我們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27341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04號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